發一

奉天
修道與考驗
大家累不累呀?(不累)聽這個聲音不累嗎?說不累是騙人的,後學也有參加過這個法會,其實知道是很累的,但是這個法會機非常的難得,再怎麼累我們還是要振作起精神,那麼今天大家都能夠在這壯嚴神聖的奉天宮當中來共結善緣,共參聖禮,來參加二天的法會。我們都要知道,所以這一切都是沾了天恩師德,我們都是沾了師尊、師母的大德無邊,以及早期老前人、前人漂洋過海將這個性理心法,這個天道從大陸帶到台灣來,再經由我們幾位點傳師的苦心傳承諸佛菩薩的本愿,將這性理心法傳遍萬國九洲,後學和在坐的各位前賢一樣,都是沾了這麼多的恩德,那麼今天還要多一樣感謝在坐的各位前賢,假如沒有在坐的各位前賢,撥空參加這二天的法會,那麼後學對著這麼多的空椅子講話,外面路過的人會說:這個人到底在做什麼?是不是從龍發堂出來的,所以說我們都是要感恩的,講到修道與考驗,實在是後學年齡輕輕,歷綀都不足,那麼承蒙主班點傳師以及各位點傳師慈悲,讓後學來和大家共同學習學習,個人實在是體會有限,等 一下諸多不圓滿的地方,叩求老
慈悲赦罪、仙佛加智慧,請各位點傳師多多的包含,各位前賢也多多的包含,那麼講道修道與考驗,實事上並不是說修道才會有考驗,不修道的人考驗也非常多,那麼我們知道修道是修心,也許我們從法會過後,我們都覺得道好,我們覺得人生是無常,人生是苦海,所以說我們也發心來修道、辦道,但是也不見得說我們得受了明師的指點,我們就能夠了解自己真的是佛。
所以說在上課之前,後學首先和各位前賢報告一下,講個小故事、小插曲,我們共同的來學習,修道是修心,我們借著小典故啟示心的做用好了,有一隻駱駝走在非常炎熱的沙漠上,真的非常的熱不像奉天宮這麼的好有冷氣可以吹。那麼大滴汗、小滴汗這樣的滴,駱駝這樣的想這樣廣大浩瀚的沙漠,我就憑著這四肢腳,要那時候才能走出這麼大的沙漠呢?心裡這麼想的時候,突然間天空上就飛來一隻非常慈悲的老鷹,停在駱駝的前面,老鷹說:駱駝大哥呀!您走的這麼慢,天氣又這麼的熱,唉呀!您要那時候才能走出這個沙漠?駱駝本來走著,沒有人知道,辛苦的走著也不覺的累,但是這隻老鷹這麼一講,哇!他覺得真的看到眼前沒有什麼綠油油,一片都是白汒汒的沙漠很難過,也很頹喪,老鷹就說:駱駝大哥沒關係,來吧,我教您飛,各位前賢駱駝能飛上天嗎?(不能)真的不能嗎?但是這隻駱駝可能因為天氣太熱的原故,會覺得說:是呀!老鷹一展翅就飛的好遠、好高,不用像我這麼辛苦的走著,因此駱駝就相信老鷹的說法,老鷹老帶著駱駝來到一處高高的山上,那麼老鷹就說:駱駝大哥你不用怕,你就從這裡往山下跳下去,揮動你的四隻腳就能夠飛了,駱駝一般脖子都很長呀,看了一下說:唉唷!沒有見到底呀,太危險了。可是呢?人也是一樣的,有時候我們心念錯誤,有執著,我們種種不平衡的心就會產生很多的痴心妄想,心裡想著欺騙自己,假如呢?我能飛上天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呀,從來也沒有聽過駱駝也能飛上天,所以說呢,這個駱駝一時的迷糊,想說我真的想要飛上天,我不想這麼苦了,我不想這麼累了,我不想面對這一生這麼痛苦的遭遇,因此駱駝就鼓起勇氣,雖然內心非常的恐懼,但是忍不住旁邊老鷹的鼓吹,眼睛就一隻閉著一隻張著,就往山下跳了,跳下去時駱駝也非常的極力揮動牠的四隻腳,請問各位前賢駱駝有沒有飛上天呀?(沒有)那會聽到什麼聲音呢?就聽到碰的一聲,這個時候老鷹也覺的莫名其妙,因為老鷹教小鷹也是這樣說的,媽媽告訴你從這裡跳下去的時候揮動你的翅膀,就會飛了,事實上老鷹是飛上天了,駱駝怎麼這樣奇怪,掉下去的時候,竟然沒有飛上天,而是碰了一聲死了。各位前賢,這個小典故您有沒有想到內涵呢?老鷹因為能夠飛,是因為老鷹有飛的本事跟種能,那麼駱駝沒有這種的飛的本能,牠當然是沒有辦法飛上天的。
那麼明師一指,啟開你原有的本性、良心,也就是你的佛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是嗎?那麼在坐的各位前賢聽了這個小典故之後,您想信您可以成佛嗎?可以的請舉手一下,在坐的人將近一百位,但是舉手的只有五位而以,那麼這樣子可以成佛,自己還要多研究,那麼各位前賢事實上,佛桌上的諸佛菩薩,祂們早期生下來也不是說我就是佛,祂們也都有拜明師,都有受到明師的指點,祂們立身行道,普渡眾生、造福鄉里,祂們的成就,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的文學家也好,哲學家也罷,他們都有共同的問題,舉例說:西臘有位哲學家,他叫做蘇格拉底,他對於學術研究相當的透徹,但是他研究了一輩子之後,他有個答案百思不解,怎麼想都不了解,我是誰?各位前賢,我是誰呀?他研究了一輩子,著作了許多創作,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他的繼承人叫做雅里斯多德,雅里斯多德也是傳承了師父蘇格拉底的薪傳,從我是誰之後找出了兩個答案,我從那裡來?將來百年之後我從那裡去?這個問題都一直沒有得到一種非常高的領域或者是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所以非常的頭痛,各位前賢明師一指點之後,確確實實是本有的佛性,您不能不想信,因為在眾多的經典當中,您不知道本心,您學任何的法門都是沒有益處的,可以說心性是我們的根本,有很多人在哲學、文學上加以的研究,最後他們又得到一個答案,各位前賢不仿參考一下,他說了這個世界是一個心的世界,心境美,物物皆美,各位前賢這個說法不知您覺的如何?假如您不認同,舉個例子,有人形容天氣好像我們的心情一樣,你心情起伏很快的時候,人家會給你冠上,這個人心情是晴時多雲偶陣雨,各位前賢假如心情非常愉快時,人家說吃什麼都會很甜,為什麼?因為心情上感覺非常的好,所以現在這個世界上大家推行環保,但是有很多人又說了,現在只會改變環境,不會美化環境,有人又給它這話調整,美化環境倒不如改變每個人的心境,改變心境我們要多用功夫,好比台灣李總統,提出心靈的改革。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心的做用,那麼早期釋迦牟尼佛他設下很多法門,為什麼要設下這些法門?為了要因應眾生一切不平等種種心,若是沒有這一切種種的心,為什麼仙佛菩薩要設下這麼多的法門呢?各位前賢可以想想,平常我們都說現在人的人心險惡,人心難料,現在這個社會確實要加重心靈改革,心性方面的建設,我們知道修道,對心沒有體會,沒有辦法感受到上天的慈悲,沒有辦法感受到一切前賢辛苦的付出,接下來的考驗就不用談了,因為你沒有興趣,你沒有目標走這條路,就不會有這考驗,仙佛說的好呀,修道人遭考,不修道的人遭劫,換句話說,好比今天聽了二天的班之後,我覺得道非常的好,想要學吃素,可是也許今天太太來了,先生沒來,或是先生來了太太沒有來,或是我們來了父母親沒有來,沒有辦法感受到仙佛的慈悲,道的玄妙,我們出去發心之後,想要突破,人不斷的在提昇,所以相對的也許我們就遭到很多考驗,仙佛就說,真道真考,有降道就有降劫,有情無情這種世界當中,我們每一個人的根基,就像玉一樣,玉經的起琢磨,將來就會成為上品,非常尊貴的裝飾品,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幾的起琢磨呢?
有個小故事是這樣子的,有一間廟寺裡面,供奉著一尊莊嚴的佛像,這廟就像我們奉天宮一樣在高的地方,要來廟寺的時候要爬很高的皆梯,這個皆梯是用石頭做成的,有一天鋪在地下的石板說,為什麼一樣是石頭,在廟寺裡的石像本質是跟我一樣的,為什麼人們看到它就會買鮮花及香、素果用誠敬的心,來拜它,為什麼我每天都要被信徒踩著頭上過,就不停的抱怨,這個石雕佛像就和石板說,你別看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拜我,你的樣子看起來四四方方,這個過程當中,你沒有像我一樣,經過這樣一分一分的鑽一分一分的敲,用磨用切,這過程我也是經歷了多少的痛苦,雖然妳每天被人踩著過,但是你的過程當中沒有像我這樣子,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人的成功它不是偶然,人的成功並不代表可以超生了死,修道辦道這修路,是世間千百萬條路當中,唯一的一路能夠登上彼岸,所以今天我們來探討這一課題,也許各位前賢有些不了解的,我們手上都會帶金子,這個金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會閃閃發光的,這個寶玉也不是一下子就是非常漂亮的,好比這玉石一開始也是一顆不起眼的小石頭,人撿來之後要切要磨,金子也必須要煉要敲,才能成為相當好的藝術品。人是萬物之靈,人都有佛性,將來的歸宿不是在人間,也不是地獄,那麼是什麼地方呢?無礙的就是理天,一般人所說的西方極樂淨土也就是天堂,那麼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噗鼻香,人如果沒有經過種種的磨練,我們的心境是沒辦法提昇的,我們每天坐在這邊,我肚子餓了,或是我沒有錢,你不運用你的智慧,憑空一切不會屬於你的,相對的我們知道道好,我們不立身行道,我們不走出大門,也永遠到達不了西天,極樂世界,我們人覺得自己非常眇小,但是靈性是不生不滅的,靈性是清淨的,像天堂一樣非常美妙的,諸佛菩薩可以成佛,我們也可以成佛。
舉例說明:每一位聖賢仙佛的背後,或者每一位成功偉人的背後,他們也都隱藏著辛酸,他們的成功過程當中也不是非常輕鬆似的,因為有付出,才會有得到成功的果實。世界上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是信仰基督教,在這儒、釋、道、耶、回五教,也都認為耶穌是一代的救世主,可是在耶穌修道傳道的三年過程當中,他也不是莫名其妙的成為一代聖人,到最後我們都知道耶穌聖人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各位前賢想想看,釋迦牟尼佛、孔子或者是觀世音菩薩,就好像我們的老師濟公活佛,在以前的修辦過程當中家破人亡,也不是這麼順利的,曾經有一次在泰國法會時候是人才班,活佛老師臨壇,因為看到班員精神非常不好,心裡就非常的難過,還沒報佛號眼淚就流了,他說徒兒呀,為什麼你們老是這樣停滯不前,為什麼老是自以為是呀,要留點空間給上天給真理給自己給九玄七祖,給為師,你們現在也許經濟景氣不好,可是你們並沒有像以前為師修道辦道家破人亡,如果家破人亡讓我們修道辦道你們要嗎?不要說各位前賢,後學也不要,因為聽到家破人亡是痛苦的,好比我們關聖帝君過五關斬五將,這樣的忠臣,可是到最後的結局身首易處,不知道的人常常聽到這句好心沒好報,做善事有誰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是我們說了就算了,上天一點點都會記的起來的,所以我們要了解,每一位聖賢仙佛修辦的過程當中,一定會遇到考驗,就像這階梯一樣,要這樣一層一層的去爬,不管快或慢總有一天目的會達到的,老師曾經也說過,他說假如我們今天要去爬山,今天很多人去爬山,當我們走到山腰的時候,我們遇到了狂風暴雨,我們是要往前走呢還是往山腳下走呢?老師說往山上走也許更累更苦,也許風更大雨更強,可是它不會帶給你多大的危險,可是假如你的心懈了害怕了,趕快往山底下走,也許你走到山腳下雨不大風也不大,也許突然來了山崩,這小命就沒了,遇到困難時候遇到挫折考驗時,我們就要力爭上游,我們應該要不怕種種的考驗,向前一步一腳印的前進,老師也曾經說過,濟公的徒弟是不怕苦,濟公的徒弟要往前,連停一下都不可以,為什麼?理由是這世界上眾生太多需要我們的愛心、需要我們慈悲心去拯救,假如我們自己都停滯不前的,想想看諸佛菩薩的愿要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要化人間成為彌勒淨土,那是不可 能的。成功決非偶然,我們要盡心盡力去面對我們的人生,勇敢去面對我們修道辦道過程歷程,將來會是屬於你的,剛才操持講師有說過這裡在坐的有很多是學生,不管在期未考期中考,是有很多的考試,考過了就是屬於你的,你發揮你的才能,你有機會成就,眼光看的遠一點。那麼諸佛菩薩之所以會成就,祂們的眼光跟心境可以透視時光,祂們可以展望未來,甚至於當下立一個永遠不改變的心志就是普渡眾生,當你的心境產生時眼前的問題考驗就會不攻而破,因為你的心境你的理念你的態度,會超越一切人事物的,諸佛菩薩也會來幫忙我們的,為什麼在修辦過程當中會有種種的考驗呢?簡單來說,有四點。
第一個可以分真假,分真的假的,套句俗話說,嘴巴說人人都會說,可是動手去做這滋味就不同了,也許我們都會說道非常的好,將來我們都期盼可以成仙做佛,昨天老師臨壇有說我們都是佛,可是剛才只有5位前賢舉手而已,可能老師聽到了都會搖頭,為什麼考驗會有分真假呢?天道降世是應時應運,現在千門萬教齊發,假如每個人都說好,都會說你會讀書,你也不錯呀,老師或是上級長官就會出個小小的考卷來證明,有人說老師我回家有用功,也都非常認真的研究學術思想,但是這個成積單發下來的時候,一切的辛苦或是偷懶就見真章了,上天到了未後,我們都有這佛性可以成佛,可是你沒有盡心妄想成佛,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分真假。
第二個可以消冤解孽,有些人會遇到許多的挫折。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我們人從理天來到人間生死輪迴了六萬多年了,在這人萬多年當中我們犯了太多太多的罪過錯。這輩子我們說明師指點,明心見性成佛,請問這六萬多年來的罪業誰來還呢?難不成叫諸佛菩薩來替你還,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果的定律也可以說是天理,你的付出,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假如你造了很多的罪業,將來必須要承受,這輩子我們有機會得道,也要還人家,所以說無債一身輕。
第三個化稟性,人落入了後天就有許多的脾氣毛病,上天也非常的慈悲,讓我們來體悟人生,了解什麼是真、善、美。《王鳳儀言行錄》王善人說:「習性是孽,稟性是罪,天性是德。」習性是善,先去嗜好。稟性要化,先去我見。天性要明,先去私慾。去了習性,化了稟性,圓滿了天性,才能行道立德。所謂一樣米,養百養人,同胞兄弟也有不一樣的個性。每一個人因累世的習氣積染成此世的稟性,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本性指的是稟性,不是天性。稟性像是沉澱許久的污垢,怎麼刷用多少水都很難清除,必須用強有力的酸鹼劑去清潔,這好比是考驗,越是根深蒂固的稟性,越是要較大考驗來化解。
第四個定品位,九品蓮台,按功而定,所謂真道真考見真心,全在坎坷困難之時,天考人驗,看你志向、見解、修持,造詣而定升降。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假如我們能通過一切的考驗,將來也能和諸佛菩薩一樣封功定果,享萬八年的果位,我們對考驗要有非常的了解,一般人對考驗心生畏懼,我不要它就會消失嗎?你何不鼓起勇氣來面對一切呢?人生修辦的過程也是如此,有很多的考驗,種種的不順利,分為八種:
(1)有內考,病魔折磨,家庭阻礙,經濟困苦,事業不順。生病不舒服,為什麼上天不公平,這時你的心志是不能動搖的。
(2)有外考,親友譭謗,鄰里譏笑,官府不容。社會誘惑,隨波逐流,喪失道心。很多人指責你毀謗你,這時候你要小心,你不是信人,是真理,有理你必須要堅持,有很多人喜歡生氣。
(3)也有個氣考,遭受不白之冤,怒氣填胸,火性發作。生氣的時候要學學彌勒老祖師包容,慈悲喜捨心,寛宏大量的心態。
(4)還有奇考,凡傾家敗產,夫妻離散,兒女死亡等,都屬奇考。
(5)順考,事事得意,聖凡兩順,使你驕傲,趾高氣揚,不知不覺中,將道心放棄。
(6)逆考,凡者,父母妻子怨恨,環境艱難,失志背運,憂鬱身心。聖者,前輩無情,後學卑視,致使你灰心喪氣,無所適從。
(7)顛倒考,或先貧後富,得意洋洋,棄絕道念;或先富後貧,憂鬱牢騷,抱怨退志。
(8)道考:本道同仁,言行不顧,彼此忿恨,互起摩擦,是非困擾,分黨別派。又有假祖師,爭道盤,奪天命,術流動靜,使你眼花撩亂難辨真偽。
太多的考驗,希望我們都能過關,關聖帝君老人家有次臨壇就說了,你們都推崇我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威風,可是現在這未後這一著當中,情色慾望種種的關口,名利貪、嗔、痴、慢、疑,等這些關卡,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拿出你們的慧劍斬斷這些煩惱,你們有沒有過這些關,關聖帝君老人家就給我們提示,事實上每個人生當中都會遇到太多的考驗,那麼一個人的成功確實不是偶然的,後學來到這世界上,承蒙各位點傳師前賢慈悲有機會到國外學習,確實台灣人是非常快樂的幸福,反觀世界的局勢真的是水深火熱,翻開報紙一看,各位前賢一定沒辦法體會到生離死別悲歡離合,是非常痛苦,也許我們心境上能體會到一點,但是只有經過的人才能體會到全部,後學的心得簡單和大家報告一下,今年(1999)四月份,後學在國外,承蒙點傳師慈悲讓後學,學習操持三天班,直到第三天的時候,家裡就打電話通知後學趕快回台灣,那麼家裡的人到底也不知發生什麼事情,但是後學在國外接到台灣的電話,心裡非常的緊張難過,半夜聽到電話聲就會從床上跳下來,擔心完了家裡不知會發生什麼事,因為後學的爸爸身體不好,家裡打電話來 說爸爸在急診室,後學心非常的難過,這心難免會起伏,為什麼上天要對待我們家庭這個樣子,為什麼?我不也跟著前賢到國外去學習去了愿嗎?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可是很快的念頭當中就打散了這一切,因為我們知道是因果業障的關係,我們明了理只能去承受,後學也馬上打回家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結果沒有人願意告訴後學,只說你趕快回來,突然間也是很多前賢幫忙,後學馬上從青邁到曼谷,再回來台灣台北到台中半夜快2點了,才知道後學2個弟弟不幸出海去玩就不見了,歸空了,說實在內心的起伏相當大,到目前為止還是很難接受的,4月14日接到消息到4月25弟弟的屍體還沒有找到,整個村庄的人也很幫忙,大船小船飛機大家都幫忙,第一天過去了,第二天也過去了,第三天也過去了,我們都知道這個結局是沒有人願意去接受的,也希望上天慈悲能夠找到弟弟的屍體,後學就每天跟著船出去找,遠遠看到海面上黑黑的東西時候,心臟就跳動的很快,很期待見到又很怕見到,船開到漂流物時候,心裡安了一下又痛了一下,到了第六天早上,後學第四個弟弟找到了,遠遠的看到海面上後學是多麼的希望,看到是後學的弟弟,他是會動的,結果他不是這樣的,看到時後學終於了解了什麼是生離死別,什麼叫做悲歡離別,什麼叫做錐心刺骨,骨肉相離,後學仰望著天,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這叫後學的爸爸媽媽如何的承受呢?叫後學如何的提起勇氣再到國外學習,腦子裡產生太多對或不對的理念,但是事實是這個樣子的,事實是如此,勉勵自己也是要接受,這是其中一個弟弟,那麼第二個弟弟也是一樣,到了第七天才找到,每天早上下著雨,海浪風很大也是去找,內心的起伏也是難以言說。
各位前賢我們都是從理天來到世界上,上天老
、諸佛菩薩、我們的老師,或是各位點傳師,各位前賢,他們識透了這一點這一關,所以用心的設立了這法會,為了是什麼?希望能夠超俗,將來有一個歸宿,不要再來輪迴轉世,這樣太苦。
那麼找到第二個弟弟之後,相同的情形,好苦好痛,各位前賢不知道有沒有感受過那種痛到不能再痛的感覺,絕望到谷底的感覺,後學心理想著這條路我以後還能走的出去嗎?我還能走到國外,皮箱拿著笑笑的,坐著飛機,我還能這樣嗎?內心好掙扎,一切的後事處理之後,看著爸爸黝黑的愁容,內心心如刀割,看著媽媽傷心絕望的臉孔,說實在心都碎了,後學在家裡是長子,後學告訴自己很不孝,當個講師體會不到父母那種的心,說句俗話真是該死,可是仙佛也是非常的慈悲,在後學要回來的時候,跟後學講了一句話,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因果業力要去了,父母親跟你這世有這個因緣,父母親兄弟姐妹也是眾生,外面有很多的眾生須要你的引導來成就,那麼你的心或是你的理念你自己看著辦,當然在講台上人家說陳講師你好,很多前賢是辛苦的付出,我們得到的是掌聲,在背後,後學是多麼的不孝,對家庭沒有盡到責任,也許在別人的背後是指指點點的,這個人迷信,這個人是傻瓜,那麼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後學到最後還是覺得應該要出國去,可是也感受到,平常拿著這皮箱是幾斤重而以,突然間是千萬斤重,走出家門的時候,確實我是不敢往回看的,這一回頭時也許就走不出,這是後學在修辦當中一個小小的遭遇過程,好比張點傳師、莊點傳師各位點傳師,在修辦的過程當中也是遇到很多的考驗,為什麼他們到幾十年來還是毅然在奉天宮當中,他們不是沒有苦,各位前賢難到我們沒發覺嗎?他們有一顆溫暖的心,一份愛心關心著大家,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心境,他們的心靈像仙佛菩薩一樣,這是我們所要學的榜樣,當然修道的考驗各人不同,將來也許我們想要發心修辦道,可是面對社會的經濟不景氣,在財關名利關甚至是情關,或者生死關,家庭關,或者吃素它也是個關考。人是萬物之靈,人真的可以成佛,後學堅信這一點,為什麼,因為我得到了,因為今天我得到的是五教聖人的心法,不是只有拜佛唸經而以,我必須要面對我的人生,我須要去面對我修辦的過程,不管大風大雨大浪,我們必須要鼓起勇氣去面對著,曾經老師臨壇時,他說沒有一個人沒有考驗,但是有一種人沒有考驗,死人沒有考驗,死人沒有權力要去爭取,死人沒有權力要去創造,死人沒有權力要去開創,開創所謂真善美的人生,開創這萬八的聖業,因為死人只能去承受,所以在我們修辦的過程當中,有五點我們必須要懷著這樣的心,這是仙佛說的。
第一我們要去體會到天恩師德的浩瀚,一個能夠體會天恩師德的人,他是不會離佛。
第二我們要體會十方眾生的疾苦,根聯合國的統計,現在每天至少有好幾百萬的人挨苦受餓,所以我們要惜福惜緣。
第三點,我們是眾生的引導者,我們應該探討研究真理,多方面探討這方面的玄妙,要多去了解,不然將來很多考驗的時候,我們都沒有辦法承受。
第四我們要有愛心、恆心、誠心要去溫暖每一顆寒冷的心靈,這是必須要做的。
最後第五我們要常懷感恩、懺悔、精進、兼下的心。這樣考驗就不攻自破。
結論:孔子在陳蔡絕糧七日,跟從的弟子們皆有病樣(指心病),而孔子絃歌不輟,好像這些遭遇不是苦難一樣,他先召子路問話,子路對夫子的道沒有懷疑,只是不滿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孔子回答若如你所說,好人一定有好報的話,仁者如伯夷、叔齊就不會餓死首陽山下;大智者如王子比干,就不會被紂王剖心;忠者如賢人關龍逢就不會被刑罰;諫者如伍子胥就不會被吳王夫差所殺。孔子再召子貢問話,子貢對夫子之道也沒有懷疑,只是以商人的角度來看,認為孔子可以包裝一下,先降低標準,讓諸候接受任用,等掌權後再施行他的王道思想,但孔子回說:各行各業,各有其專才,我們君子能修其道,像編織網子的綱繩,綱繩架好,為世人道德典範就建立好了,不必強求別人接納自己,而是要努力修養自己的品德和行為。所以你的志不廣矣,思不遠矣!最後孔子召顏回問話,顏回與孔子心性相當,所以在眾弟子中唯一沒有病樣,他回答孔子「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雖然天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後見君子。」以後孔子成至聖,顏淵成復聖,子貢成十哲,子路成大賢。相同的考驗,不同的境界,最後成就的果位也大不相同。
這是後學對修道當中考驗的認定,這是後學的心得和大家勉力,講不好的地方請仙佛慈悲赦罪,請各位點傳師包含,謝謝。
回到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