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霖雜記-修道入手功夫
修道入手功夫,先要充實自己的內德,要去偽存真,名實相副的修道。正心、誠意、脩身是人道倫常中最要緊的表現作風,宜時時省察,不可忽也。外要博學多聞,慎思明辨,多參考以往聖賢仙佛成道的經過,效法天地高明博厚的大德,抱定正己成人的大志願,以天下為己任,繼天立極,代天宣化,不求有聖賢之名,而要有聖賢之德,躬行實踐的去作,一言一行均有益於社會人類,才不負此一生也。
一、內德-去偽存真,名實相副
*真慈悲不一定是慈眉善目;慈眉善目不一定是真慈悲。
*何謂內德與外德?六祖壇經功德的福德不同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滞,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厚德載物:出處《易經.坤卦.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有大德的人,能夠承擔重任。其意說明大德之人必先受天考人驗,其過程會經歷「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剛開始會有迷惘,然後探索人生真諦,經過一番人生歷練而有所覺悟,因而邁向修道之路,例如孔子曰:「吾十有五志於學」年少時父母早逝,他有一次去參加季孫家饗士之宴,但在門口被家管陽虎羞辱而斥走,孔子受辱而發憤向學。
*大德之人必先受天考人驗,若無德又想享受人世的殊榮,就一但會有災殃。易經這句話,相反的意思,如果沒有那麼深厚的美德,硬要追求鉅額財富時,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周易·繫辭下》: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朱子家訓》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王莽:一生自奉甚儉治家嚴苛,曾命行為不端的嫡子自盡,孝母尊嫂,飽讀詩書,善結士聲名遠播,常將俸祿分給門客及窮人,地位越高對人越謙虛,任大司馬掌禁軍,女兒成皇后他毒死漢平帝,立兩歲孺子嬰,代天子朝政自稱假皇帝,後篡位稱帝國號新,後人評價為偽君子。稱帝後的王莽大舉推行向周朝看齊的復古改革,引發社會動盪,再加上黃河改道等天災,以致各地豪強紛起,亦有民變發生,新朝僅14年就被推翻,王莽也被叛軍所殺。
*諸葛亮鞠躬盡粹死而後已
*修行者若帶有偽必過不了天考人驗
二、 正心誠意脩身:乃大學修大之功夫
三、 外要博學多聞,慎思明辨。
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好學不倦不知老之將至,晚年學易韋編三絶。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四、 慎思明辨: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五、 聖賢仙佛成道經過
天道無親,唯德是輔,你有德性,眾生就跟你;你沒有德性,或是用金錢來引導眾生,眾生不會跟你。認清考驗,自古以來,聖賢仙佛在成道之前,都要經過『天考人驗』。真心修道,經得起考驗的,才是真心修道。不會因為環境及人事的改變,而改變修道的心。
活佛師尊聖訓:「真道真考古難移,有情無情試根基,美玉經琢方成器,堅志方能步雲梯。」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畏於匡及陳蔡絕糧,不改其志,文王既没文不在滋乎,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子回子貢: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不必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賜爾志不廣矣,思不遠矣。
回到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