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誠者自成道自導成己成物性靈昭
有仁有智為首要靜深弘遠萬物包
愛惡欲怒之前叡浩然正氣甚灝灝
一旦哀樂發動後以禮節之方為好
勿受憂喜情之擾清寧中和不可抛
相爾赤子的原貎是者明明無煩惱
保終如始心慥慥寡欲少思凡俗超
不偏能恕性光耀不過能中樂陶陶
真誠良知對圭臬時中和諧赤心保
勿有區別以待物順性綿綿往內瞧
可貴天分自如如適逸得暢在今朝
純善無惡真宗抱無有自欺心跡表
不慎夾雜人欲囿日久然則忘靈苗
初衷一片善無更止在先天不動搖
執著形象又何必沒了悠悠生愀愀
凡情氣欲不放任有我元神持雅操
本性具足無缺久何來心困與形勞
煜煜慧光十方照有條有理無樊殽
浩然大寧天命紹真吾澄潔又窅窅
不過於物敬為守靜予自責劫可逃
品庶類萬皆合一感天賦性無低高
參贊天地甚融洽此德合道最逍遙
無有自卑和驕傲性乃平等應知曉
凡夫盡隨嗜慾鬧枷鎖樊籠是自招
不偎不愛無纏繞不畏不怒誠相交
而物自足甭施惠己合大化聚斂消
至誠前知明過往神凝德充必靈巧
沒有過之與不及丕偏不昧性皎皎
有大智的愚拙蹈禍福倚伏心了了
宇宙人我本是無因緣聚合齊報到
淡然無求順天性知且行篤視如寶
耳目導心多計較忘失純真為最糟
韜光守中立不倒虛融遊心心飄飄
祥和全生其至極大覺息妄終不老
人道天道依理性誠之天誠則明瞭
大道不稱方入道以無生有皆同胞
大言不辯神不耗亦無譟來亦無嘵
大仁不仁陽春腳普惠天涯至海角
大廉不嗛曖曖卲即起含光勿誇耀
大勇不忮心響應屈伸爭讓自撟捎
全心接受莫影綽慧心覺知當趁早
毋有損害己根本內在亦實加蘊韜
明覺豈不顯在在暢於四肢甚鑿鑿
誠中必能形外矣美之至也遍大小
性如白玉質有餘其不受飾不須雕
盡心隨緣而應化和順豫適無所憢
何勞向外去尋找就從此處泯塵囂
眾念已而慾不再去偽識真細推敲
若有心物空靈無二意三心似猿跑
斷離欲心淨吾念絕不汙染本之佼
無盡生滅逐心念強者必垮折必撓
德立真全伏必顯誠者勉旃再咀嚼
太沖景象可預料抱一守真不寂寥
活潑不陷於泥沼處困而舒上雲霄
慧光不受烏雲罩臨難而免非皋皋
天性至美為依靠須臾不離心則慆
絕妙善良知所不多思實傷能量少
無極至高之境界器量如天志皞皞
內聖至真通外王以三達德化澆薄
和而不流有主見擇善固執強哉矯
中立不倚自然地守在至道強哉矯
國有道時伸大志不變塞焉強哉矯
國無道時知退隱至死不變強哉矯
道之不明賢過之若有不及因不肖
隱惡實地善展現自始至終仁字學
擇乎中庸德呈露原則不棄道不凋
知而不行德之賊麻本不仁嘆為蒿
知而深切有體認付諸實踐是為禱
貫通天人契入道誠之為貴不輕邈
天然具足體用備道性存存且夭夭
如此吾心之全體精純不已即是堯
舜何人也當悟透大作為者入聖曹
窮理而後盡性矣諸德成就聖神邀
含弘通徹真的我中正平和性情調
無為而為甚美妙行乎中庸最富饒
訓中訓:喜怒哀樂之未發
喜怒哀樂發動之前 是清明寧靜又浩然深夕氣象
無有夾雜人欲 沒有任何善惡分對待
如如自在悠然自得 和天地萬物融合為一
此乃天賦予吾人的本性 無過與不及
不偏不倚 且合道入理 至誠無息
不受外在影響 損害己根本 內在亦不起伏
逐物而生欲 心心誠一 念念無二 不必勉強
意識
訓中訓:謂之中
自然地守在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不須思量
如實地呈現原始的我 性體契入大道
吾心之全體 精純不已
灝:水勢盛大的樣子。通「浩」。
樊殽:《莊子.齊物論》:「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 紛亂的樣子。
窅窅:(音咬)隱晦不顯的樣子󠇡。
嗛:虛心而不自大。同「謙」。
慆:娛悅、取悅。《左傳.昭公元年》:「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