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喜不忘形當慎之怒而不暴知所止
哀而不傷予記著清除外眩樂在茲
悖道失真賦性沈寂靜顛覆非本質
原來本性甚覺明境受接踵昧天資
無明的確稱是恥靈感觸發顯真知
乘愿下凡諸天使圓融睿智莫遺失
率性而為無牽制捨本逐末甚愚痴
言行舉止能自治嚴以律己要切實
孰為不當孰合適當用上天那把尺
理路清楚有頭緒外表內在不奔馳
因緣聚合始生情反應適當意莫恣
以禮節之方合情不被欲望來驅使
看清自我境認識展露天良無瑕疵
中心思想一誠字有反求者且深思
後天凡塵千萬事隨境流轉太不值
花花世界節不變君子仁人有堅持
念念合中禮為式和諧美滿為宗旨
格物致知心端正多麼溫柔又剛直
勉己明善合乎道今生善用行孜孜
迴光返照能謹飭效法古德莫疑遲
情感收放皆合度知崇禮卑不受嗤
行藏戒慎以自守始終乾惕切勿跐
就讓威嚴恭謹炙人格神態則衹植
無限端莊又敬慎當知暗中有神覗
有過不宥常檢視其顯如同日月蝕
保持美善的天性過與不及均應蹢
歸性於性有所依道不遠人當謹誌
如芝如蘭馨香循不為慾惑作惡螭
徇情過物則易疐一切有形似漏卮
不為情累為物役超凡入聖心晢晢
臣若不能聽主令隨順慾望德生訾
追根究底肯約制慶幸從此無怨咨
真理窮盡調整至節節勝利服所司
宇宙事理一貫通則不迷昧留渣滓
萬物無非一合相若父若母本不誃
覺察深信此原則心安寧呀暢四肢
清靜之道不乖離慾怎能將我吞噬
正順之義不違悖當仁不讓不推辭
身縛形役不靈覺醒醒勿受其浸漬
嗜慾為賊除迅迷謹謹慎慎為志士
返回原始性安定篤慎言言播善籽
佛子本心甚愉悅處人無尤理在斯
沒有複雜與流變憲憲令德為怙恃
惜乎世人念相續不能停止生到死
純善之性無對待神明茂盛安危釋
朝徹之心無好惡沖和應物不離此
深明正理存正見則不受困非與是
知命而行可安身無誠必然生偏執
摒棄識神早反古當以覺字為吾師
思慮營營矜己是終究受限於自私
不謀不斲亦無喪加上不貨得天飼
點燃心燈甚光亮蘧然大覺而無窒
得一以靈本心明同歸於化能安時
潔潔白白之虛室活活潑潑無所滯
萬物源自於道沖無為大成人間世
轉情復性行謙謙無妄大用稱君子
守真保初道為憑性情中和真仁慈
無價之寶此太和合於人倫莫廢弛
打開至善的大門就以至誠為鑰匙
訓中訓:發而皆中節
天賦的本性是圓融靈明 沉著清靜 接觸感受外境方始有情
情緒適當表露 反應合乎禮節中正 多和諧溫馨又莊嚴恭敬
依循美善的天性 過與不及非究竟 一一調和貫通則心安寧
若不節制令隨興
慾
訓中訓:謂之和
念相續不能停 心為形役不安定 速覺醒謹言慎行
反身以誠 復初道為憑 性情中人 和合謙沖心光明
註:
嗤:譏笑。如:「嗤之以鼻」。
終乾惕:《易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謂終日戒懼謹慎,如處憂危之地,不敢稍加懈怠。
跐:(音此)(1)踩踏。(2)腳下滑動而使身體傾跌。
衹植:千字文:勉其祗植。勉勵別人謹慎小心地處世立身。祗是恭敬,植是樹立,勉勵子孫們要謹慎小心地立身處世。
覗:視,見。
訾:詆毀。《莊子.山木》:「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无譽无訾。」
不謀不斲亦無喪加上不貨得天飼:《莊子-德充符》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斲,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聖人不做刻意籌劃的事,又何需智慧? 不砍伐樹木,又何需用膠? 沒有喪失,又何需用德? 不買賣貨物,又何需用商人? 這四種情況,是上天養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