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玄妙,不可妄洩,如今惡人滿世,謗法者多,倘若張揚,必招風考。
「天機不可洩漏」的意思是指上天的奧秘或重要秘密不能事先透露,比喻重要的機密不可告知他人。這個成語強調了秘密的重要性,以及洩露秘密可能造成的後果。 中國古代哲學和宗教思想,認為天道的運行有其規律,不應人為干擾或提前泄露,否則會影響事情的自然發展或造成不良後果。跟修行有關的「天機」,就是別人的因果,別人的業。介入別人這輩子將體驗的因果,這是要審慎思考的。每個人在現下這一世,都有各自要體驗的「因果」。所以天機不可洩露的意思就是指「不要隨意介入別人的因果旅程」。每段旅程都有自己的安排,有很多之前的原因跟後果。如果你擅自介入的話,就有可能改變他們原本要去經歷的事,打亂他們這輩子的靈魂計劃。天機也是他們天生為自己帶來的機會與命運。如果你洩露了這些機運,機會就可能不再是機會,而命運也無法依照原來的規則運行。
洩漏天機的下場:
(1)據新舊《唐書》記載,袁天罡曾給年幼的武則天看過相,武則天母親為了測他算得準不準,還特意將武則天打扮成男兒模樣。袁天罡看後嘆了一口氣說:若是女兒身,可為天下主。袁天罡給不少的人算過命,個個都非常精準,他的名氣慢慢傳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便召袁天罡和李淳風入宮,想要他們預測唐朝的未來。兩人都精通奇門之術,就聯合推演,這一算起來,竟一發不可收拾,算出了唐代兩千多年後的歷朝歷代的命運,袁天罡趕緊推了一下他背才作罷,此書因此得名《推背圖》。那麽這兩人命運為何?根據唐代《甲庫甲歷》記載,李淳風為「溘逝」,也就是沒有任何徵兆就突然逝世。袁天罡則預測到自己會死,於是就辭官回家,最終葬在了四川成都的邛崍白鶴山,不過他的墳墓卻被人搗毀破壞了。
(2)在民間傳說當中,元末明初的劉伯溫是一位通曉天文歷法,知曉上下五百年相術的軍事、政治家,他編寫的《燒餅歌》成為了另外一本預言書。精通兵法、數理的他,協助明太祖朱元璋一統江山,為保大明江山,劉伯溫還受命去斬斷天下龍脈,然而走到長白山他並未執行。而這一條「龍脈」也是後來崛起的努爾哈赤一族。雖協助朱元璋打下天下,但劉伯溫並為被封賞多大的官,得不到重用的劉伯溫,最終選擇辭官回家。洪武八年時,劉伯溫感染了風寒,朱元璋雖派丞相胡惟庸去看望,但這麼一看、劉伯溫病情反加重,沒過幾天就病逝了。
自古以來都流傳算命是在洩漏天機,幫人改命,所以對算命師來說很傷,要背業力。「孤、寡、貧」是指算命先生在學習算命術時,可能面臨的「五弊三缺」中的三種缺憾。這是一種民間傳說,認為學習命理會洩漏天機,需要通過一些方式來彌補,其中一種說法是「孤、貧、殘」,另一種說法是「孤、夭、貧」。 「孤」代表無妻無子,孤獨一生;「寡」代表配偶早逝,或終生未婚;「貧」代表一生貧困;「夭」代表短命,早死;「殘」代表身體殘疾。五弊三缺中的五弊是指「鰥、寡、孤、獨、殘」,鰥指無妻,寡指無夫,孤指無父母,獨指無子女,殘則指身體殘缺。三缺是指命裡缺福、祿、壽,也是指權、財、命。也請大家細細思考一下,世間人哪個沒五弊?哪個沒三缺?所以世間人說算命的或是通靈的人都有五弊三缺,但問那些好手好腳的正常人難到沒有這些五弊三缺嗎?老了你的伴侶會往生,那就是鰥寡?結婚膝下無子女多的滿街都是!而殘?如果身體受傷有疤痕這也算殘缺破相的一種,哪個人沒有過呢?至於三缺,世間人哪個多的是福祿壽或財權命?如果沒缺又怎麼有那麼多人來求真神來賜福祿壽呢?所以,人人本有某些弊、缺,而洩漏天機者因沾染了他人的因果業力,本無弊不缺的人因而產生弊與缺。
本文的天機指的是三寶心法,上天明令不可洩漏,雖網路書刊早以公開,但我不洩漏自不招謗法者及不必要的風考。
凡在道中,第一要口慎,如訪有善人,八德之中能佔一二,方可開示,如是慕道者,先送一本書與他看,他若歡喜,便做幾次化他:一次談善惡果報及殺生還債,人畜轉換,來往有昇有降之理;二次談紅塵苦惱,妻恩子愛之牽纏,名利富貴之虛假,老病死苦,劫劫煎熬,一失人身,便墮畜道,縱然行善修福,能保人身,而福盡還墮,總難逃輪迴之路,總難躲過閻君之手,看他信心,追問情由;至三次便說修來生,還是下等,若欲躲閻君、脫輪迴,出苦海、超天堂,非大道不可也。然後把大道根由敘出:如今普渡奇緣,諸佛下世,不可錯過,修道者能超先亡父母,報上天降道之恩,救自己之苦。他果能立志修行,再說要守戒,要安頓夫妻兒女,不作魔,不打擾,纔好修行。他能一一答應,再說修行門路甚多,有邪有正,有真有假,把一切雜法害人之事,點點敘明,免他疑惑。並說大道尊貴,難訪難求,非恆久敬信齋戒沐浴不可,等他過三、五月,果然誠心求道,再談人生累劫以來,各帶無邊罪孽,不先消罪過,好事難成,要多看經訓,多行外功,他果然依法,再說要求明師;但切莫輕言師是何人?師在何處?只教他誠心感格替他去訪,通信於師之後,不可一同前去,得要前賢斟酌一番,方可接引。如遇旁門魔子,情願歸根,更要細心考察,不可輕易引人。如遇紳董官家,更不可大意。開荒之苦,功不小,然而不知機密,容易惹風,妄引匪人,帶罪亦不小。至於開設佛堂,乃慈航之碼頭,原人之聚處,更不可不小心;同道不同師,不可引入,外來門頭齋公,概不應酬,如今奸猾人多,往往借名打混,總要留心,莫輕加理會。在佛堂往來,不可東家說西家;邁堂內之事,不必敘與那堂內人聽;帶道親出進,以適當時機為宜;善轡不可亂散,規條祖帖不可輕貼,或與人傳看;引人不貪多,渡千渡萬不如渡一成真;同壇辦事,不可爭奪,助人成美,自有天知,強功者無功,本道中吵鬧,令人看輕,就有阻塞善門之罪;男女避嫌,各取方便,不許私地細語,同棹同凳;若是闔女節婦,更要留心,不可大意;堂內出入,須分梯次;緊要之事,等前賢到了,再行引入,一批離去了,再引一批,乾道會畢,再接坤道,不許男女同一堂說話;禮佛辦道,要和睦鄰家,不得罪小人;要謂正人護法,有風要起,設法防閑,可以暗散;所以跑路走信之人,要會答應說話,口風要謹,要共交代共心腹,開荒辦道,要耐得煩,忍得氣,受得屈,吃得虧,眼要亮,認得人的好歹,耳要硬,不可聽閒事是非,度量要寬,容得下眾人,加以機密小心,自然能成事修己;眾生各執恆業,不許亂走。合而言之,要依規矩法則,纔不惹風,不招罪,所以道場敗露,辦事受考,是都由無規矩法則。因此,不機密,開荒的猖狂亂扯,貪多濫引,辦道的出入張揚,匪人混進,一旦風起,你扯我,我扯你,大家擋不住,遂致受人謗佛,獲罪不小。真修士依法行持,小心機密,風考總小些,如或不幸,天降奇考,定數難逃,一身承當,保全忠孝,頂劫救世者,死後定證上品,若多扯他人,連累師友,死了還要帶罪。至於坤道不可出走遠門,果無罣礙,有志辦道,更要檢點,非人地相宜,切勿亂往。所謂機密之法,全在謹言,擇人而交。言語不謹,惹出是非,又煩惱,又招罪。不擇人而交,吃虧上當,連累道場。當後學要機密,當前賢更要機密,前賢乃後學之根本,行止進退,隱藏為妙,若到處出面,聲名倘出,最易招風;乾坤二道,切不可拿前賢作招牌,當前賢者辦道日久,大半無家,全靠後學為家,故要平時機密,前賢才能安住,若不機密,何能停舟乎?
暗渡賢良:渡人「道惟知者傳,苟非其人,至道不貴」;天道是暗釣賢良,可渡則渡,不可渡則止,戒貪功濫渡。上天在暗釣賢良!從各宗各教暗釣賢良,來幫上天開拓新格局的聖務,這件工作非常的艱鉅,要吃很多的苦,要承擔很多。老前人說渡千渡萬,不如渡一位觀世音菩薩。也是不因人少而去輕忽任何一個人。六祖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齋公:舊時對僧道的尊稱,在寺廟里管香火的人。
「風考」:修道八考之一,指的是來自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像是各種阻礙、挫折、毀謗、甚至是甜言蜜語的誘惑,這些都可能動搖道心,考驗修道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