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頁
                  修內果第十四



龍華三會,藥火傳齊,諸佛下凡,了願了劫,都是完全內果,若不修辦,怎回家鄉。行住坐臥,意守玄關,勤加在人,白日可以偷得一靜,夜晚清早,都是守的時候;子時陽生,定然要靜,第一要煉睡魔,睡魔盜寶是一大害,長夜不眠,守丹為高,昏沉之時,聽他自眠,把元神提在頂上,總不可酣呼大睡,如有子女而後,先要節慾,而後立志絕慾。修道之人,最忌走失真陽,行住坐臥,上守玄關,呼吸聽其自然,丹田之氣,自必上升,如行大小便狀,不可放鬆。有事時,回無光之相,以意守之,無事時,回有相之光,合一返照,平時切不可東西亂望,把真光飛教慣了。真光不散,神不遠走,時時要守,行住坐臥皆然。以坐為例:坐字乃兩人共一土,土即玄關方寸之地,兩人離他不得,觀之以目,尤要聽之以耳,目視之,是外日月交光,耳聽之,是內日月交光。這一竅玄關,值金萬千,諸佛諸祖,由一竅而成,千經萬典,都是印證這一竅。儒書曰:「常目在茲。」道書曰:「機在目。」佛云:「心目之所在。」道在眼前,誰人能識,識之不煉,真是愚癡,玄關開透,一竅通,則百竅皆通,以後工夫容易,二六時中,不離這個,就是手裡做事,口內說話,心意亦可暗守。先天元神,藏在玄關,是為自性真人,無相菩薩,渾身是假,這點是真,若玄關不開,是自閉天堂之路,命終之時,一點靈魂,仍從眼耳鼻舌四門出去,還是難逃閻王之手。二部工夫,用離火下降,燒熬丹田,不可著相,聽其自然,如常常溫暖,纔能閉住地戶,打坐最易招魔,或手腳亂動,心跳肉顫,或眼見白光紅光,一切東西物件,鳥獸草木等樣,或耳聽鐘鼓之聲,都是冤孽未消,或著天堂光景,或見菩薩往來,都是幻景識神。還要多看經典,多培外功,纔守得如意,功夫要做出效驗,直到那刻不守,就渾身不好過,越守越好,捨不得下丹,真是樂境,那有什麼苦處,只是初下手要煉睡魔,肯下幾月苦功,以後熟慣,就不費力了。這個口訣,不可看輕,包含千層玄妙,配合陰陽五行,乾坤八卦,天干地支,日月星斗,四時八節,寒暑畫夜,萬物生生化化的道理,都在其內;鳥之飛,魚之躍耀,花木之開放,五穀之成熟,皆我身道機。我身即天地,天地即我身也,但會口訣還是老譜子,而一節中有一節之玄妙,即有一節之危險。有真藥,有假藥,有真丹,有幻丹,關有真關,有假關,內藥外藥有走失之時,進火退火有緩急之用,靜的不得法猶生病,其中層次法則,全要前賢指破,自己參悟,大約守玄關,在神意收定,不可著力提氣,恐提起浮火,有頭昏腦熱之病,全在心意專一,不可著力逼悶,須要流通自然,身體放鬆,太緊則生繁火;採藥開關,不可著力提引,只可以隨之,最怕提助浮火,逼燒命門,誤以為轉關,則生病矣!築基去濁,著重在緊開頭。有妄念,則藥不生,濁未去盡,陽中雜陰氣,切莫升提。第一以不漏為主,則精氣充足,甘露必多,上下灌運,不致浮火發燒,自然無病。許多做出病來的,一由於著力助火。二由於心不圓通,拘逼太甚。三由於基未築成,尚有走漏。四由於污濁混雜,勉強升提。五由於睡魔昏沉,陰氣阻滯。六由於念頭散亂,心源不清,生出幻境,誤識為真。七由於孽未消清,魔來擾害。八由於竅未真開,雜口鼻之呼吸,用意升降。九由於甘露不真,咀咽津,反傷內息。十由於起居不調,毛竅受風,寒熱逼人。更有老病未除,悶頭急行,心火上炎,而病轉重。史有不依法則,自作聰敏,以假效驗當好工夫,弄成不治之病。更有梢知效驗,因好動無明,火燒丹本,得病難愈者。定有色根未斷,靜坐時,忽動慾火,腎妄動,精已欲流,忍而成病,或邪毒伏內,發為惡瘡者。種種毛病,說之不盡,非是工夫能成病,乃不會做工夫,自然出病耳!這些口訣,不可不知,但亦不可動存著想,還乃是脫胎神化,名為無為,是沒有口訣的,到那時,也要前賢指點。現在男女,大半用的周天之法,各人自己做到甚麼樣子,不知足真是假,有疑惑之處,定要請問,不可含糊,無論有效無效,猛勇前進,每日靜心,習以為常,不可今日推明日,明日等後日,等到閻王送信,百病臨身,依然動一番病苦,只算得一個空聞道竅之人,此時有果無果,在人自修,誰來管著你。後來災難到了,山妖水怪,出來害人,且而遍地刀兵,五魔作鬧,有果者玄關一守,放出威光,可以降伏得他;無果者心驚膽戰,魂飛魄散,還與俗人一樣遭劫,看你埋怨那個。你我修道,乃是躲生生死死,千萬輪迴之劫,不是躲一時刀兵之劫。但時至三災八難,都是有的,劫遇者,收惡人歸地獄,送善人上天堂,正是催趕原人,早回西方。下等人功果並進,中下人即不能辦功,全要誦經打座;有功之人,先功後果,修果容易,無功之人,多招魔障,修果難些。所以要苦修,要速速修,修果又有大成小成之分,大成者結丹出神,溫養脫殼;小成者一竅通,三關開,真陽上升,法輪常轉,大成並小果,總免得輪迴之路。當此普度,給六萬餘年冤緣大賬,原有生死,各有來因,不得一樣的。根基深,緣分大者,功果易辦,歸空之時,丹書下詔,明白自然;根淺緣小者,功果難辦,臨危時,也不免於魔病,不病不魔,冤孽未消,但要元神作主,心不昏迷耳,此人死後加修,還候諸佛提拔,又有一等人,前劫孽重,魔考難消,臨大節捨身拼命,這樣雖未見修功果,亦在越昇之例。蓋上天所重者忠孝之心,所喜者節烈之氣,定要格外施恩。至於無重考者,又不可說,一死了事。有功的,可以死後加封,無功果的自誤前程,然而生死二字,不由自己作主,必須誠心誠意感格神明,暗中可以添福添壽。既然修行,總要成功到岸,切莫想修來生,這個至尊至貴之道,豈是你修來生的,切莫說說修不到,盡心竭力,至死方休,大小總有成就,上天依作功定奪,依因證果而己。


藥火:
吳十祖時期,度化弟子僅傳藥不傳火,到了何十一祖方是藥火齊傳。袁祖有言何祖傳授。他「真經無字,玄關竅門。藥爐奧旨,火候要津。」古聖先賢以「藥火」為喻修道真銓,藥示方子即配方,火即煉藥的功夫,傳藥不傳火,如同讀經識字,但當嚐試去實踐時,才知困難重重。
古經云:「聖人傳藥不傳火,火候從來少人知。」則是藥物易知,火候最難。蓋藥物雖難覓,若遇明師點破,真知灼見,現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至於火候,有文烹、有武煉,有下手、有休歇,有內外、有先後,有時刻、有爻銖,有急緩、有止足,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變化多端,隨時而行,方能有準。若差之毫髮,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難。何為火?煆煉之神功也;何為候?運用之時刻也。運用時刻在鴻濛將判、陰陽未分之際;煆煉神功在天人合發、有無不立之內。且有外火候、有內火候。外火候,攢簇五行,和合四象;內火候,沐浴溫養,防危慮險。雖內外二藥相同,而火候運用大異,不遇真師,焉能知的?夫攢簇五行,和合四象,是盜天地之生機、竊陰陽之祖氣,回斗柄而轉天樞,開坤門而塞艮戶,其妙在乎積陰之下一陽來復之時。此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所謂一年只有一月,一月只有一日,一日只有一時者是也。惟此一時,易失而難尋,易錯而難逢,得之則入於生道,失之則入於死道。聖人於此一時運動陰符陽火,拔天根而鑽月窟,破混沌而拈黍珠,回七十二候之要津,奪二十四節之正氣。水火相濟在此,金木交並在此,鉛汞相投在此,安身立命在此,出死入生在此。若過此時,陰陽分離,真者藏而假者用事,已落後天,不堪用矣。至於「曲江岸上月華瑩」,生藥之火候;「風信來時覓本宗」,采藥之火候;「水生二藥正真,若待其三不可進」,老嫩之火候;「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急緩之火候;「忽見現龍在田,須猛烹而急煉;但聞虎嘯入窟,宜倒轉以逆施」,用武之火候;「慢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用文之火候;「未煉還丹須急煉,煉了還須知止足」,溫養之火候;「只因火力調和後,種得黃芽漸長成」,丹成之火候;「托心知,謹護持,照看爐中火候飛」,保丹之火候;此皆還丹之火候。若夫大丹火候,別有妙用,「受氣吉,防成凶」,結胎之火候;「混沌七日死復生,全憑侶伴調水火」,固濟之火候;「送歸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當」,養胎之火候;「用鉛不得用凡鉛,用了真鉛也棄捐」,抽添之火候;「丹灶河車休矻矻,鶴胎龜息自綿綿」,沐浴之火候;「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防危之火候;「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完入聖基」,胎成之火候;「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凡籠壽萬年」,脫胎之火候;此大丹始終之火候。更有內外兩用之火候,「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時須要世間財」,采藥火候中之火候;「偃月爐中玉蕊生,硃砂鼎裏水銀平」,結丹火候中之火候;「第七日陽復起首,別妙用混合百神」,結胎火候中之火候;「有無俱不立,物我悉歸空」,脫胎火候中之火候;內外二丹火候之秘,於此盡矣。其中又有細微奧妙之處,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臨時變通,非可以文字傳矣。
心目之所在
佛陀提出了一個基本觀點,謂「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因此,佛陀為了破妄顯真,七次問阿難識心「今何所在?」但阿難的七次回答,如回答在身內、在身外、在眼根內或在中間等,都遭到佛陀的駁斥。因為阿難不識妙明之淨心,周遍法界,無所謂在或不在,為妄取緣境分別影事,以為心相;佛陀為了破除阿難的妄想緣心,突顯妙淨明體,故有七處徵心之事。說明如下:
1、心在身內:佛陀問阿難心目之所在?答心居身內,目在身外。佛陀問:若心在身內,則應先見身中的心肝脾胃等物,然後能見外物;如果不能先見身中之物,怎知心在身內呢?因此,你所說的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是不合理的。
2、心在身外:阿難被質問心不在身內,復謂心在身外,譬如室內燃燈,必定先照亮室內,然後由門窗外射,方能照見庭院。人所以不能見身內,只能見身外之物,就像燈光放在室外一樣,不能照見室內。佛陀說:如果明覺能知的心,真的在身外,那麼心和身應該各不相干,心有所知,身體必無所覺,身若有所覺,心當然也不會感知。現在看我的手,你眼見時,心中起分別嗎?答:是的!佛陀說:既然身心能夠互知共感,怎能說心在身外?所以,你認為心在身外,也是毫無道理。
3、心潛伏根內:阿難被質問心不在身外,復又計之為潛伏眼根裡,就像透明的琉璃蓋在眼睛上,並不妨礙眼睛看東西,當眼見物時,心即隨著起分別。佛陀告訴阿難:你的心如果同琉璃合在一起,可以看見山河,為什麼看不見自己的眼睛?如果能看見自己的眼睛,眼睛就成了心分別知見的對象,就不能與心相合而成知見了。如果不能見眼,又怎能說此了知心潛藏在眼根內,而如同與琉璃相合?所以,你說覺了能知之心潛伏在眼根裡,如與琉璃相合是錯誤的。
4、心在暗內:阿難被佛陀質問心不在眼根內潛伏,又說諸眾生的身體,腑臟在體內,竅穴居體外;腑臟藏於身內則暗,竅穴居於體外則明,現在,我睜開眼睛即可看見光明,名為見外;合上眼睛看見的只是黑暗,名為見內。佛陀問阿難:閉眼見暗的時候,這暗的境界與眼睛相對應嗎?若與眼對應,暗就在眼前,怎能說成是內呢?如果不與眼睛相對,怎能說成是見?.....。所以,你所說的見暗名見內者,也是完全錯誤的。
5、心隨所合處:阿難被佛陀質問心不在暗內,復謂心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佛陀問阿難如果心是隨著與法相合而產生,這種心就沒有實在的體性,怎能相合呢?如果心有自體,那麼以手觸自身的時候,這能知的心,是由身體內出呢?還是從身外而入?若是由內出,應當先見身中,如從外來,就該先見自己的面貌.....。覺了能知的心,若是有體,是一體,還是多體?是全身共一心體,還是四肢各自有一心體?....。所以,認為隨所合處,心則隨有,是毫無道理的。
6、心在中間:阿難被佛陀問心非隨所合處而有,故又說心在根塵中間。佛陀問阿難,若心在根與塵的中間,試問這心體是兼具根與塵二者,還是不兼具之?須知色塵為無知之物,根為能知,若二者兼具,豈不是根塵混合,心物相雜,二者相互對立,怎能說在中間呢?若說不兼具二者,那麼離開了根與塵,根本就沒有體性,又以何處為中呢?由此可知,說心在中間,也是毫無道理。
7、心無著:阿難被佛陀質問心不在中間時,又說一切無著名之為心。佛陀問阿難,你說不著名為心,如世間虛空,水陸飛行等一切物象,如果心不著,這些物象是有,還是沒有?若說沒有,就如同龜毛兔角一樣,根本就沒有所著之體,無著又從何談起?若說有,則物在心亦在,怎能說無著?所以說,一切無著名覺知心,仍然一無是處。
七處徵心,是佛陀於楞嚴會上徵詰阿難心目之所在;雖然,七處徵詰,悉無是處,但無論如何,我身我心,乃業力之所成,總在計較、執著、分別之中;而學佛行者,力求超凡入聖 化煩惱成菩提,此何嘗不是學佛修行必經的過程,只要不斷清淨業,最後終能求得佛菩薩的殊勝果證。

回到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