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頁
                改脾氣第八

人生落在後天,個個都有脾氣,脾氣就是一種病,病重了,就要傷命。第一大病,不敬天地,不孝雙親。敬天地者,體好生之德,存愛物之心,惜老憐貧,救急濟難,敬惜字紙,愛惜五殼,行一切之方便,以我心合天心,不僅是燒香磕頭了事。孝順父母者,守住自體,行善積德,辦功修果,超度先靈,久後與善人同歸極樂,是為真孝。不但生死養葬了事,人若有了慢天地,薄父母的脾氣,其餘再好些,都不算人也。至於素行凶暴,要改為和平;素行輕狂,要改為穩重;素行動火,要改為忍耐;素行高大,要改為低小;素行講話扯謊,要改為謹慎真實;素行狡猾奸詐,要改為公平正直;素行繁華奢侈,要改為樸實儉省;素行私心忌刻,要改為大公無我;素行窄狹急躁,要改為寬宏大量;素行膽大猖狂,要改為小心機密;素行圖佔便宜、愛取小利,要改為受苦吃虧。只認自己錯處,不言他人錯處;只思自己不是,不責他人不是,纔算改盡脾氣。進道者要守五戒,就是因有脾氣。人生千萬罪孽,部從這些壞脾氣招來,改了脾氣,就消了冤孽,反躬自間,那樣脾氣重些?就在那樣痛改,而且修行要有個好樣子,纔能感化於人,若脾氣不改,榜樣做壞,人家把道看經,自己更招罪孽。大約世上之通弊,責人則明,責己則昏,豈思:他人犯了甚麼?我看見了,心中不服,口中又認出來了,反之,我自犯了此等脾氣,人家豈不談笑?世上人百樣壞的脾氣,在生前自由自縱,死後見了閻君,一樣樣也不敢用,修行人閻王雖然不管,而虛空神明監察,犯了脾氣,壞了事,都記在冊簿上,久後與你算賬,凡一切小毛病尚可原情赦除,倘若犯了欺師滅祖,謬行道悖,不畏天命,誤人功果,或投魔行邪,擾亂道根,種種大毛病。如何能逃五雷之誅?有許多前賢大德,何以結果不祥,都是為毛病脾氣所壞。諸毛病中有幾件要緊的症候,是犯不得的。一曰傲:自恃聰明,自逞能幹,不聽師訓,不道佛規,亂傳修法,看不起人,由己妄行。或在富貴之家,丟不開聲勢,低不下心腸;或是讀書之人,倚仗才學,滿腹驕矜,變不了氣質,何能修道?諸毛病易治,傲病難醫,這一樁病,也不知害壞了多少人。一曰貪:辦事人要隨緣隨分,聽天由命,不可妄想貪高,有等當道親貪功亂度,貪做點傳,貪不到手,生出恨瞋,就有欺師作魔之事,大貪大魔,小貪小魔。在道場中,也不知多少人,上了貪高的當。貪高反下,往往有之,有志男女,只可行功了愿,只要真知真行,何愁無有品蓮呢?反之,貪則必忌,定有你搶我奪之事,互相毀謗,扯是弄非,同歸於敗而己!一曰刻薄:存心不可刻薄,用銀錢亦不可刻薄,對待道親後學,以寬厚為主,要體貼人家艱難,安忍人家心思,自己穿用飲食,但可儉省,而用人做事,全要銀錢放寬些,大眾纔肯出力,若一味刻薄,又好責懲人過,財義兩刻,招怨必多。如何能辦道場?三教聖人,制下經典,那是醫人毛病,毛病是後天血心,在先天原沒有的,試看小孩子兩三歲時,渾然天理,喜怒笑哀,但是無心,那有甚麼毛病?只因後天漸漸長大,習慣越學越壞,所以有種種毛病,如今修行,正要返到小孩子之氣象,小孩兒就是神仙之體,做神仙的人總沒有脾氣的。

後天:老前人:先天的性,未有天地就有,我們投了肉竅,有了對待的心。世界上有千門萬教,惟有這一點不傳,所以,世界的各種宗教為後天道、後天教。什麼叫後天?有了天地以後就叫後天;什麼叫先天?我們的靈性未有天地就有,所以叫先天。
張天然師尊三大宏願:1、在先天,渡化眾生,達本還源。2、在後天,復興中華道統文化。3、移風易俗,化世界為大同。
達本還原,是回還本來面目,復回原來不昧的靈性。 達到至善的境地,也可說是由後天返先天,由人心恢復道心,由苦海回極樂,由煩惱轉菩提。 道家說歸根復命,歸根就是靜,靜就是復命。
敬惜字紙: 敬惜字紙是中國文化傳統理念之一,也傳到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的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在科舉制度的影響下,出於對文化與文字的崇敬,古人認為應當對字紙,即寫有文字的紙張表示尊敬和愛惜。清朝以後,也參雜了宗教信仰和仕子對功名的追求。敬惜字紙的傳統與文昌帝君信仰有密切關係,顯示出科舉社會中士大夫階層的重要地位。著名的有宋人王曾因其父「敬惜字紙十幾年」而成宰相之事:「王沂公名曾,其父見字紙遺墜,必掇拾,以香湯洗而燒之。一夕,夢至聖拊其背曰:『汝何敬重吾字紙之勤耶!恨汝老矣,無可成就,當令曾參來生汝家,顯大門戶。』果生沂公,因名曾。狀元名相。」此事,文昌惜字文特引勸諭。中復載瀘州楊百行,坐經文而舉家害癩;昌郡鮮于坤,殘孟子而全家滅亡;楊全善,埋字紙而五世登科;李子林,葬字紙而一身顯官。雖不及細詳事實,大略皆昭昭果報云。又如《西湖二集》中的第四卷《愚郡守玉殿生春》,講述宋宰相趙雄少時愚魯,因靠敬惜字紙而能踏身仕途。
五戒:佛教的根本戒律,包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雜阿含經·八四五經》:「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五恐怖怨對休息,三事決定,不生疑惑,如實知見賢聖正道,彼聖弟子能自記說:『地獄、畜生、餓鬼惡趣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何等為五恐怖怨對休息?若殺生因緣罪怨對恐怖生;若離殺生者,彼殺生罪怨對因緣生恐怖休息。若偷盜、邪婬、妄語、飲酒罪怨對因緣生恐怖;彼若離偷盜、邪婬、妄語、飲酒罪怨對者,因緣恐怖休息,是名罪怨對因緣生五恐怖休息。」
五雷:師尊老大人曰:天譴雷誅其實是眾生在輪迴生死、無明流轉之中必然的最終結果,修道、求道、立愿只是避免這樣一個黑暗、可憐的境地而已。所以不照愿行者,不是比一般人多一層責罰,而是你不得不和一般人一樣,遭受到這樣的結果。
五雷者 — 天雷、地雷、陰雷、陽雷、法雷。
天雷一動,混沌肇開,所以一切意識作用,分別計較。
地雷一動,大地驚醒,所以萬象皆萌,色受想行。
陰雷一動,氣數冤孽,感應一切鬼神,無形作用。
陽雷一動,日常生活,拘於形質形象,軀體內在。
法雷一動,術流動靜,左右影響生化,變數萬千。
人生在世,不知以正心發動五雷,不能以正道理運氣數,則必然被五雷所轟,此乃不能善用能量,必受其爆炸碎裂之結果。而眾生日搖其精、散其氣、勞其神、奪其魄、驚其魂,豈不為此天道所譴,為此五雷所誅,而漸落於浮薄飄渺?不是天來譴人,而是人自譴;不是雷來誅人,而是人自誅。唯有立愿,專精於一,不肯失其原心本性,並能善用五雷能源,人以造化之心,合於天之造化之道,如此方能得其修辦道之究竟。
「五雷轟身」很多修道人都對這一句話產生了誤解,所以對每一次立愿都感到十分恐懼。其實五雷就是:天雷、地雷、陰電、陽雷、法雷。在人生下來之初,具備了精、氣、神、魂、魄,人才能生在世間,而這精氣神魂魄就是人活動的一切能力。簡單一點來說,無論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任何的活動的能力,都是在運用精氣神魂魄,而這五種自然而然就牽引天地陰陽法五雷的作用。你們看天地間能不能沒有閃電?能不能沒有雷?

回到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