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00八年二月廿九日歲次戊子年正月廿三日 發一奉天宮
法會仙佛借竅訓
倦鳥歸巢 夕陽西下幾時回
望穿秋水 淒清冷月誰人陪
紅塵今重遊 景物惹傷悲
物換星移中來去 多少的豪傑
人生如夢 浪跡天涯雁雙飛
歷經滄桑 獨留哀情終離別
大江東流 時間怎麼追
天開此一次文運 勿要沈醉
勸君早睜開慧眼 莫要再徘徊
皇

寄尺素千里 寄語終為誰
否記得三山坡前誓言故家歸
而如今生死茫茫 眾仙等候 故人何在
縱然師聲嘶力竭 呼喚眾徒孩
無情將師手推開 因緣難遣排
塵世間的貪戀我始終看不開
貪嗔痴愛的年頭 驀然回首灰飛煙滅
調寄:東風破
吾乃
濟公活佛 今奉

旨 降世娑婆 隱身參叩
皇

座 問聲眾契可平和
訓中訓:︽承一貫︾
使命擔承貫徹始終 蟄伏雷驚欣欣向榮
勿抗塵容休流俗情 活潑玲瓏隨緣而行
須效竹青氣節英風 蒼柏勁松冷冽直挺
修客聰穎識時務名明標闕京
徒今生有緣追根溯源 望徒能堅定對道的信念
紅塵的顛沛歷練著我們 愿無終始度過那考驗
師在徒身邊把徒的手牽 默默的許願徒心能不變
認清真主人祝福無限 心在這一刻永恆永遠
修到什麼時候要效法天長地久
真心修辦的人一直到圓滿時候
師牽著徒的手 師伴著徒到最後
那怕地老天荒 師與徒情份永久
調寄:手心裏的溫柔
活佛師尊白話訓
◎ 今天一整個上午,就講一個「孝」是不是?誰人無父母,所以感受是特別的深,但是感受歸感受,俗話說的好:「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大家都是知識份子,就算沒讀書,雖然做得亂七八糟,一塌糊塗,但是這箇中的是非、善惡,還是要自己去分辨。
◎ 媒體的渲染有好有壞,文明科學的發達是人類的進步,卻也是叫人類退步,所以大道降世可謂是復古,可是現在吹起了復古風,很多的流行都回到了復古,但是道是古的嗎?道沒有所謂的新舊!對新徒兒來說,這可是新鮮的,未曾聽到過的信仰。人生信仰只知道佛教、阿門、上帝,就是沒有聽過「道」。
◎ 剛剛才吃飽飯卻愁眉苦臉,是不是吃素吃的很為難?素就很難吃了,飯、菜又是冷冷的,可是就算是冷颼颼,吃起來依舊要感恩在心頭。大家都不知道;這班班的法會有多少的「有形、無形」的辦事人員忙壞了。老師這身「行頭」已經很多了,不過徒兒們你們的「行頭」也不少,不管乾道、坤道都很多。沒有電腦我會死掉,沒有手機我會瘋掉,沒有電視我就活不了,除了這些徒兒們要想想看,你們在世間又還能做什麼?應該還有更多有意義的事。
◎ 有時候你走出來看看大自然,依舊是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沒有變,可是自然的大法則跟道是很相近的,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對徒兒們來說雖然是比較深奧,可是總歸一句「佛性」。
◎ 我們的佛性就是自性,雖然只聽了二天課對什麼是道,什麼是自性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們的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很多方法,人類想了很多的方法,增加文明科技,因而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這個萬法創造了萬事萬物。
◎ 現在我們往上追溯,這個萬法從哪來的?「萬法由心生」,這是佛家的話我們常常聽到,自性不離萬法,所以這個「法」就是方法,你看我們人多聰明,各種的方法就能生出萬事萬物。
◎ 我們這個方法,是我們自性發出來的,所以自性妙用,當人有這個肉體搭配了這個自性妙用,就有萬事萬物,所以人跟自性就有所謂的「真人」與「假人」,有真人很重要。而你的肉體,需要很多的方法,讓你足以適應這個地球,所以肉體也很重要。
◎ 老師希望你們修「道」也能修「行」,真假要並重,不要說我這肉體遲早要歸回塵土,就隨便糟蹋它,這可不行的,說到這個糟蹋身體,又提到孝,你們說的孝有分很多種,但是如果任意的糟蹋自己,折磨自己,甚至侮辱自己這個也算是不孝,尤其是隨意的折磨自己,不合乎人性、本性,就不合乎天性,所以把自己照顧好,保重自己也是身為人子的一種孝。
◎ 把自己的自性守護好、圓滿好也是一種孝,孝誰?知道要修道,自性要圓滿,生在塵世間,有爸爸媽媽好孝順,但是你的自性有個 老
,也有個根源要去追溯探討,當你把你自己的自性修圓滿了,也是孝順,這才是大大孝。
◎ 徒兒要心平氣和的看待世間的每一件事情,如果心不平氣不和,那就吃一些化氣散,老師的心裡也才稍許安慰。這些文詞很淺白,事實上也是在說 老
的心聲、眾仙佛的心聲, 老
日夜依閭盼望,希望我的子女都能夠回巢,像燕鳥般,但是回了沒?稀稀疏疏,如果你們家人也是這樣子的稀稀疏疏回來,你的眼睛是不是會望穿啊!你的心是不是懸在半空中?所以你們體會一下,上天 老
的心就是如此,但是莫可奈何,因為塵世間的誘惑太多了,曾經在三山坡立下的誓言也忘了,所以現在「天開文運」指的就是「三曹普渡」的時候,就是原胎佛子要回去的時候,但是這可不是以人類的頭腦時間去衡量的,文運、時勢流轉的東西,不是用人類的時間、年限,可以揣測的,但是只要盡自己的心意去圓滿自己,要「懂得」去圓滿自己,那就是時候到了,每一個自性圓滿就自然回歸本位。
◎ 所謂的本位是哪裡?就是你們該回家的時候,所以三曹普渡的時候到了,就要把握住這機會,如果仍然是徘徊,觀望、猶豫,一但時間過了,你自己的使命,和自性無法圓滿,終究也是六道輪迴,因果講到六道輪迴,生死輪迴,人就這樣生生死死在輪迴,因為忘記了自己的本位,也忘記要圓滿自己了。
◎ 人生;不管你一生追求多少成就與榮耀,到最後等你老了,就是你回想一生的時候,到時候真的只有灰飛煙滅,塵歸塵,土歸土,什麼都沒有,但是徒兒們你們這一生其實沒有白活,因為你們找到了人生信仰,這個中心你們找到了,可說解脫,真的是解脫,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感受,但是你不要懷疑它,如果你好好的掌握、運用它,去體悟它,發揮它,將來你的人生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不會灰飛煙滅的。古代的多少英雄豪傑,到最後也是名留青史,他雖然留了名,他們的氣節值得我們效法,但是終究脫離不了六道輪迴、生死的束縛,但是天道的殊勝在哪裡?「超生了死」,就是不受五行拘束,而且能夠回歸本位。你們有一個靈性的家,而不是只有肉體塵世間的家,你們的靈性也有一個家。生從何來,死就要從何處去,知道怎麼去這才重要。所以老師說人生如夢,一生的成就與榮耀,人到最後什麼也沒有,明白來處去處這個才重要。
◎ 今天來佛堂無論成就高低,無論你的人生以前是怎麼過的,但是我們只看大家的一顆佛性,佛性一律平等,跟佛是一樣的,所以拿出你們的自性,放下你們的自卑,大家都是平等的,各自好好發揮,圓滿自己的佛性,這樣就對了,以後解脫生死就不需要請老師慈悲了。
◎ 當人一口氣要斷的時候,想到的都是天,想到就是媽,但是弟子你們想到的都是濟公,濟公可忙的,要包生要包死,老師講這些不是贏得你們的喝采,而是要有所「省思」,自己如果修得好,自己就是一尊佛,何須佛來引渡,老師說拿出你們的自性,放下你們的自卑,把自己修好,使命了完,自己度自己,再去度化眾生,這才是老師的使命,也是你們小濟公的使命。人家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師徒如父子」,所以老師是父,你們是子,老師的使命也如同你們的使命一樣。
◎ 老師發現這首歌是復古的歌,但是適合現代人唱,你們唱起來很吃力,這下怎麼辦,這下可唱不了眾生的心,唉!怎麼這麼難(唱完聖歌)很難吧!現代的歌要會唱也不簡單,看,唱個歌也就如此的艱難,何況要修正自己啊!是不是也更難,本來唱歌是很快樂的事情,結果也搞的蠻困難的是不是?這叫做自找苦吃,本來是好意啊,讓大家解一解悶,結果啊,變成傷腦筋是不是,所以世間事,相信大家都有這個經驗,當你想要精心安排一件事情的時候是不是很用心,在籌劃的時候是不是在你掌握當中呀,但是如果事情不如你想像發展時,就等於是期待落空的時候,你的心境會如何?失望又失落對不對?也很懊惱、氣憤對不對?要修就是修這個,懂不懂?(懂)懂什麼?要修什麼(要修心)心修什麼?我說要修這個懂在哪裡呀?(班員回答後),愈挫愈勇對不對?說得出這番道理的人,勢必是承受許多挫折,他才有這番心得對不對?看書也能讓人家精進是沒錯,但實際碰到的時候呢,老師希望徒兒們,還是能夠理性的拿出你們的智慧,還有拿出你們讀出來的知識,去做一些調適,剛剛老師說,當事情不如你所期待的、不如你所預料時,你所產生的心境,有失望、憤怒、氣憤,甚至到最後幽幽的哀怨,要修的就是那個,而不是修前面那一段,要修後面那一段,懂嗎?
◎ 你心裡面所生發出來的那一些東西,要修正的、要調整的、要微調的就是那些東西,你如何能夠看得清楚,原來我可以不用這些、原來我可以很釋懷,甚至很輕鬆我就放下了,那就表示修正了。但是如果你依然是氣沖沖,要修就是要修這個,懂嗎?這個就是所謂的心物,就是要修這個心裡的東西,但是這個不容易對不對?揮之不去呀!就像父母呀,對孩子百般期待與要求,這些期待與要求達不到時,這時候父母的心物就產生了,愛之釋之與恨之啊,不是罵之念之而已,是釋之與恨之呀,因為你這個愛產生出來很多的心物,父母要修正的就是心物,就是這些呀!很簡單唷,都是日常生活的道理唷,也是大自然中的點點滴滴而已唷。
◎ 所以,「道」真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起心動念當中啊,要「修」、「行」的就是這個,但是這個法門、心法要修不容易,覺不覺得不容易呀,明明知道呀,放不下而已呀,明明就知道不要計較、不要生氣,算了,但是心裡面還是耿耿於懷,難拔除的就是這個。因為我們的心是活的,我們也有血肉心、也有人心,我們不得不承認唷,雖然我們沒有那種殺人魔的血肉心這麼的狂妄,但是啊,我們不得不承認還有人心同時並存的,當你看清楚了你的種種面目,你才好去做種種的調整與修正,就怕你看不清楚你的種種面目而不自覺。而覺查不來呀,那就沒有辦法進入修行,這是很簡單,但是要做到是一番的功夫,徒兒們了解嗎?了解歸了解,事實上還要去「力行」,而且是互相勉勵,你不能說我專門看到別人的心物、我專門看到別人的缺點特別清楚、一目了然,可是看到自己是盲目的,就怕人家跟你委婉的提起的時候,你不願意去承受、去面對、去承認,在社會上徒兒們歷練看多了,對不對?現在的人幾乎都是這樣子啊,你都要講我的好,你講我的不好,我就視你如同眼裡的一顆沙,一粒沙都容不下,那都是在計較、互相排擠,這個可以說是血肉之心,不是人心啊,已經沒有人心,更不用說有一顆善良的心,所以今天徒兒們,你們真的有佛緣進入佛門就得要好好的修行,認清本份、認真的來修行,這才是一個正正當當、才是一個踏踏實實的修行人。
◎ 你所擁有的萬貫家財、嬌妻美妾、所擁有的一切,都不踏實啊,最後灰飛煙滅,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哪怕你生生世世都享有榮華富貴,那也是早晚會消失的啊!所以人啊!眼光看遠一點,真的體驗出什麼是有價值的,好好去珍惜、好好去發揮。
◎ 人當然要盡人的本份,本份依你的角色而去認定,你的本份在哪裡?你的角色扮演是什麼,那個就是你的本份,人的本份做到那是應該的,那個不值得稱許、不值得驕傲,是應該的。但是啊,你能夠為萬人所敬仰、所稱頌的,是你將佛性流露,度化成全了他人啊!就像佛陀一樣、就像那些偉人一樣,這才是值得他人稱頌、敬頌的、欽讚的,但是不容易、很難,所以老師只希望你們做好自己的本份、圓滿自己,就樣就了不起了。
◎ 因為各有使命、因緣,強求不得,但是呢,把自己的使命做好,把自己的自性圓滿、修正,這樣也是成就自己,自己也是一尊佛,很難喔,老師今天不曉得已經說了幾個難了?對不對?對,真的很難啊,所以徒兒啊!你們都是有智慧的,你們都不愚笨,你們都非常聰明有智慧,只是做與不做而已呀!學習的態度是謙卑的,現代的人謙卑可不可以呀,如果太謙虛我可能被人看扁了。「謙虛」,謙虛的學習會不會被人家看扁呀?謙虛的對待人事物會不會被人家瞧不起呀?相信你們自己的理念與價值觀,如果你夠謙虛,相信你無處不往啊!易經裡面「謙」卦是不是可貴的啊?雖然你們沒有研究,但是易經裡面最上等、最漂亮的卦是什麼?古代人的智慧早就知道啦,只有謙虛才能無往不利。
◎ 所以你的謙虛並不代表你的懦弱也不是代表你的無能,修行人總是謙虛的,修行人要謙虛,學水到底處像白水一樣,白水老人是你們的前輩可以效仿他的精神,為什麼他甘於平淡的水,這裡有至高無上的道理在其中,所以水可貴在它的精神,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種示現也是大自然的呈現,所以不管是水,也不管是任何的一事一物都有他的道味,也有他的藏跡。
◎ 師徒總是有一種默契存在,但是這股默契只有自己知道。老師我現在在做什麼啊?每個人來解釋,你們不曉得我在做什麼(此時老師在黑板上畫訓中訓)?大家看得懂什麼字?上一班法會是什麼字啊!(奉天命)看得出來嗎?看得出來有獎賞,答對了可以領賞,可以領佛果是不容易的。當仁不讓於師,反而是難的字看得出來,所以難歸難;俗話說得好「知難行易」,老師雖然一直說難、難、難,但是一再強調「行與不行還是在自己」,人有很好強的性格,愈不可能的任務他愈要挑戰,愈難的他愈有興趣,愈得不到的,愈追不到的愈想要,知道是知道,但是最終的還是一個字就是「行」。
◎ 老師說了很多,你們看到引保師都很怕,再來成全你更怕了,就是缺少這個「行動力」,我要怎麼跨出那一步才重要,要怎麼體會到天恩浩大、仙佛慈悲!唯有你走出去,唯有你跨出你的腳步,跨出你修行的腳步,跨出你修辦的腳步,你才能感受。慈悲在哪裡,天恩浩大在哪裡,不管是初學道者或者是老道親、老前賢都一樣,最後還是一個「行動力」,你不行不動,你永遠就在那裡,永遠在守護你的城堡,守護你的凡情事業,如果這樣你就很難感受到天恩師德,很難感受到老師的這份心,儘管剛剛經理說老師是如何的疼愛徒弟,但是你們有感受嗎?(有)寥寥幾人而已,說實在的濟公還是濟公,我還是我,回去以後我還是在紅塵裡打滾,什麼誓言什麼愿立,什麼十條大愿,早就拋於腦後,但是濟公要讓你們知道,儘管人世間的徒兒皆如此,濟公還是要一如往常的向前走,還是要普渡三曹,還是要渡化更多的有緣徒兒,因為實在是徒兒早已跟濟公約定了,那種誓言濟公是實實在在銘記在心從來不曾忘記,也怕凡間的徒兒忘記了,忘記了老師,忘記了 老
,只有在生死關頭的時候,這時你的真主人和佛性才會恍然大悟,但是那個時候說實在的為時以晚。
◎ 你很多時候不知道什麼叫做無常,變化多端也叫無常,什麼東西在你們周遭是無常的?生命在在的顯示無常的可怕,你今天看到他,明天你可能就接到他過世的消息了;你家今天好好的,明天可能被一把火燒光了,這就是無常的可怕。人的無奈,不管你的能力再怎麼雄厚,也很難跟無常對抗,所以修行是戰競謹慎的,你不知道無常什麼時候來找你,你不曉得無常哪天來敲你的門,但是如果你時時刻刻守護了你的真道,常常守住你的真主人,常常念念不忘自己的佛性,唯有一個善良的佛性不會被偷走,無常沒有辦法干擾你,無常帶不走你的佛性,唯有你的佛性、自性能夠自我主宰,其他的一概無能為力。
◎ 你現在管得了你的兒女,長大以後管得了嗎?你現在是一位主管,當你不是主管的時候,你管得了你的員工嗎?萬事萬物多麼的無奈,多麼的無力,但是唯有你自己能夠掌握,可以主宰你自己的「自性」,只有你自己的心可以駕馭你自己,不是別人管你的心,這才是進入修行首要知道的東西,只有你的心是「定」的,那麼一切的事情都是祥和的,若你的心是浮動的,那麼所有的未來與前程都是茫然,只有心的安定,透過修行讓自己的心安定,你的未來前程是很光明的,當你的心有所主,此時那些煩惱的東西都煙消雲散,都可以撥雲見日,所有的憂愁和煩惱全部都消失,因為你懂得修行、懂的駕馭自己的心,這個就是方法,也就是人生的價值,快樂的來源。
◎ 因為沒有煩惱,安住自己的心。所以這三個字「承一貫」,就承如上一篇的「奉天命」,「奉天命」就要「承一貫」,信心生一貫,自性、心靈、身體都是一貫的,沒有分離的,今天你坐在這裡也是性、心、身一貫,有人坐在這裡想到家裡,有人坐在這裡想到公司,這樣沒有性、心、身一貫?當下處在那裡,你就在那裡,所以徒兒當下在做什麼?聽濟公慈悲,聽講師講課,開三天法會,就是要安住在這個當下,就在這個時刻,這樣就是一貫啊!常常練自己的一貫,常常提醒自己的性、心、身,這個就是修行,知易行難哦!
◎ 很難的東西,你會擔心謹慎的去面對它,一場考試你知道很難,那時候你會不會很用心投入?反而變成了知難行易;當你面臨一件事情太容易了,你的心認為這容易!可是你卻慘遭失敗,所以又變成知易行難,你看這都是我們的心在主宰哦!都看我們對事物、對自己的心態,透過修行,你就會去寬容自己,也寬恕他人,包容也是修行的一種,所以不要把修行人看的太高尚,凡事合乎禮,合乎中庸之道。
◎ 難道修行人不用睡覺嗎?修行人唱歌也是一種休閒娛樂,我們是寓教於樂,玩也要玩出有所體驗來,這也是一種價值啊!不是說修行人不能玩,修行人不能去哪裡,只是怕你們沒有那個定力,所以透過修行,讓自己更合乎中庸,更活潑玲瓏,修行不是狹隘死板,修行是跟生活結合的,是從人本出發,絕對不是壓搾自己,也不是扭曲各種價值觀,人活著是一種生活價值,是一種人生的信念,這個信念把持住了,你在各種做人處事上面就不會偏差,就會合乎中道。
◎ 修行也是有考驗的,考驗有很多種,要問考驗就問問你旁邊的工作人員,心得都可以與你們分享,考驗就像挫折一樣,越挫越勇,越是考驗才越要前進,越要往前進,而不是就這樣妥協了,如果就這樣放棄,是自己的損失,跟別人沒有關係的。
◎ 徒心不能變,認清真主人,祝福不變,祝福無限,心在這一刻,永恆、永遠,修到什麼時候,效法要效法天長地久,永恆、永遠真心修辦的人,一直到圓滿時候,師牽著徒的手,師伴著徒到最後,哪怕地老天荒,師與徒情份永久,調寄:手心裏的溫柔。徒兒的腦袋瓜在轉啊,趕快搜尋吧,趕快用你們的人腦、電腦在搜尋吧,結果出來的都是問號、都是不會、沒聽過,沒聽過也罷啦,至少你現在有看到歌詞。很白話是不是,對呀,就是這麼白話,今天追根溯源,知道了我有一顆佛性,原來我也有一個理天的老家,本來我們在天堂,但是,經過了無數的輾轉、輪迴,才會在這邊又見面,所以今天認清了真主人,讓自己回歸自己的本份,恢復自己原來的樣子,所以才能夠永恆,到自己圓滿的那個時候,當你像佛一樣慈悲的時候,你的使命、責任就是到那個時候,不管外在有什麼變化,要修要辦是你自個兒的事,你要修你自己的自信,你要了自己的愿,這個就是修辦,問你自己要到什麼時候,才甘願要修正自己、改變自己,所以,外在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內心怎麼看自己。
◎ 希望徒兒們,不要因為考驗,就把你考倒了,就像考試題一樣,考試題是死的,人是活的啊!人絕對能去戰勝所有的考題、超越所有的難關,那個勝利,最後就是你的,超越突破就是你所得到的,各了各的命,幸福是自己追求的,沒有別人能夠給你的,不管是人的幸福,修行的幸福,開心、快樂是自己給自己。
◎ 修行是可以很活潑玲瓏的,絕對不是死板的,唱歌也一樣,是可以活潑的,是可以通權達變的,而不是死死板板一成不變的,唱歌一回生二回熟,修行也是如此,你第一次面對你的修行還很陌生,第二次、第三次、一年、二年、三年、四年、十年、二十年、只會越來越熟練,你會越來越圓融、給自己時間和給自己機會,不要一次就把自己放棄,不要一次就把自己打死了,知道嗎?自己的幸福要自己去追求,快樂也是自己的知道嗎徒兒們?濟公祝福你們永遠道務鴻展、永遠道心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