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0一五年八月一日 歲次乙未六月十七日 發一奉天宮
法會 仙佛借竅訓
尋根由 佛在心中 攜手邁向光明的佛國
覺醒這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過眼雲煙 何來傷痛
三期末 有緣相逢 天恩充滿了整個宇宙
再也不迷惑 要把握正道走 識透真假 道理勤說
一生匆匆短暫年華過 若不是道指引在我人生中
多期盼菩提心發真修 一切隨風自在灑脫
修道莫像落花流水 難有真心佳機蹉跎
人海茫茫尋覓有緣童 有誰擔大任慈悲做
佳機匆匆短暫不停留 若發心願堅定銘記在心中
能時刻精進提醒自我 守護天心臨深履薄
尋根由 佛在心中 攜手邁向光明的佛國
再也不執著回復赤子真我 此心清淨到最後
能圓滿自我 能眾生成就 慶幸在此生道求
縱然風雨快 無常仍等待 一顆心定靜自在
三期末 有緣相逢 天恩充滿了整個宇宙
再也不迷惑 要把握正道走 功成名就眾仙擁
調寄:舊夢
吾乃
八仙何仙姑是也 奉

命 來至塵紅 進門參叩
皇

容 再問眾賢士平安否
西元二0一五年八月二日 歲次乙未六月十八日 發一奉天宮
法會 仙佛借竅訓
今生求大道 自性綻佛光 三界十方諸佛齊護航
縱無數輪迴 千山萬水 為尋覓久別古老家鄉
人生有幾何 寶貴的佳光 看那歲月靜靜的流淌
快識透無常悲歡合離 為朝向光明不再迷茫
這是一條永恒的大道 能超脫那生死苦海汪洋
從此心有方向不再流浪 人人和樂平靜安祥
這是一條永恒的大道 帶我們超越痛苦悲傷
從此心有方向不再流浪 人人皆和樂平靜安祥
調寄:天路
吾乃
濟公活佛 今奉

命 來至佛樓 進門參過
皇

座 下凡看看眾徒兒們可平安
時光無情的過 師徒又將分手
天上人間分隔 思念遙無止期
想要說些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 寄語清風傳達思憶
遙望凡間徒兒 愁緒層層堆積
企盼徒兒難關 闖過精神振起
勿忘修辦真諦公正無私清靜心 內觀智慧泉湧不息
但願徒兒能夠放下人我執迷 光明坦然為道前趨
如果徒兒真心師也風雨無懼 上窮碧落下黃泉
但願徒兒能夠看清時局天意 師心就能不再憂愁
所有受過的苦 所有流過的淚放心底 天全都知悉
調寄:大海
︽清真賦︾ 濟公活佛慈訓
駑馬十駕,功在不捨。俗之見影,始無以論。漠視水底之波,操履不一。
鋒芒馳路,為肆者忌惡。淡之處,步伐落落,又引濃者疑糾。然極端空極,過猶不及也。故辭華不如簡素,言今不如道古。聽聽樵牧詠歌,敍敍古人懿德。持意不為物泥,瀟灑性活潑,誠非擬滯阮籍之流。
君子行道,向為磊落。諸世之本體,脫世之韁鎖。與論大道之闊,不如潛心悟修。偶興隨意起,且來松林走走。竹下籬邊敍談淺坐,茅前與翁清斟低酌。不知陰陽幾許,那管那江河消流。嗟夫!別後方覺昏幽。蓋迷迷悟悟怎識機中之機,造化運幬?且看花茂山馥爭艶,乃乾坤之幻境。水木落山崖枯瘦,則見天地真我。
然世之煕煕,使人掩惡。世之攘攘,助人為惡。「只窮字一穴,埋盡了多少雄智之輩。又錢字二戈,傷了多少豪客!鳴呼!癡迷的人兒醒醒吧!」
祈那靜夜鐘聲,喚醒你夢中之夢。因血肉之驅,且為泡影,況乎影外之影,山河大地,本屬微塵,而況乎塵中之塵耶!
中庸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與天地參矣。
八仙何仙姑慈悲白話訓摘錄(8月1日)
◎ 各位賢士好啊,請坐(謝謝何大仙慈悲請仙姑先上坐)免禮啦。吾來此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賢士們,真的能夠心平氣和敞開心胸,認真把無上的妙語聽進心裡面去。其實仙佛借竅臨壇顯化,這只是一時的機緣,但是呢?你說真假…看各位賢士的根基與心境。修道到最後也是破萬象、破執著,不管是外在的形象,內在的儼象都要破除啊!所以這個臨時法門,就是天恩慈悲,眾仙搭幫助道,而吾與這一場的賢士們有這個機緣才能夠來此。各位賢士們,你們可以懷疑眼前的這尊佛,你們可以懷疑祂的真實性,不過自己的佛心、佛性可千萬不要疑惑。你們自己的佛心、天心,都存有疑問那可就麻煩了,想要修行、修道,可是格外的困難。吾總是希望各位能心平氣和姑且觀觀看看。有疑問也好,沒疑問也罷。這三天講師或是仙佛所說的話,有理您就聽,沒有道理或有疑問的,那我們就再研究請教講師。
◎ 一來就講這麼深奧,形而上的玄理、妙理,直接講你的心,說你的佛性,抓不到、看不到、碰不到。這麼深奧的道理,初次聽聞佛法的賢士,聽得懂嗎?(懂),首先吾也恭禧你,好的開始即是成功的一半。這些菩薩搭幫助道,無非也是希望世人們、修道人,都能夠改惡向善。「惡」從何處來?「善」在哪裡?「改惡向善」,就這麼簡單。學道、修道就是改惡向善。各位賢士你們是不是壞人?(不是),那你們不需要改惡向善?(要)。這話怎麼說…?不是壞人但卻要改惡向善,那不是多此一舉?脾氣毛病屬於「惡」、屬於不好的事。咱們得改惡向善,知道脾氣毛病是壞的,要改掉,就可以”向善”。有些人沒有脾氣、毛病,可是他不願意向善,這話又怎麼說?世人皆是矛盾的嗎?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話,只要去渡人都會被回一句,我這一生沒有殺人放火,沒有做偷、盜、搶、掠的事情,我何必要求道。這就是世人不了解,世人的”無明”,缺乏這麼點的智慧。人生不是吃、喝、拉、撒、睡如此而已,還有更多有意義、更內在的需要去探討。尤其是人性的根源,如果你改惡、向善了,能找到源頭,還得要有明師一指點。今生這輩子有緣入了道門,就要知道修道。修道就是喚醒自己的天理良心,而且改變自己過去不好的脾氣、習性毛病。要呵護自己的天理良心,不是這麼容易的,就算一輩子在學道,甚至修道、行道也不一定守得住、守得牢自己的天心。
◎ 要真修實煉,只有真正的行道,從自己的天理良心來做事情,從自己的天理良心,來說出任何一句話,這才是真正的修道,身上才有道。要不然普天下,到處都有人在修道,可是一句話說「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賢士要警惕、要小心,不是今天你衣冠楚楚的坐在這裡、站在這,你就在修道。真正的是要實行,要去做出來,才真正的有在修,才真正在修道。光說不練、光會說、光會想,都只是口頭禪,都不是你的實相,不是你真正的內在,那個都是假的,就像我看到眼前的這尊,也是假的。
◎ 如果你會懷疑「假」的,那麼賢士請你去思索「真」的在哪裡?什麼是「真」的?不要一味地懷疑,停留在原地,對你的修、辦道沒有任何的幫助。既然有假,就一定有真,既然是虛的,就一定有實,既然是惡的,也一定有善。
◎ 充滿智慧的你們,要懂得去追尋,要懂得去思考、去體悟,不只是看表面,不只是看外相。外相一時的感動、衝動會過去,真正陪伴你的是什麼?真正陪你走過一生,陪你度過任何時刻的是什麼?賢士要好好去體悟、感受,說了這麼沉重的話,咱們來唱歌。會唱歌的就是憑著自己的印象來唱,不會唱的就跟著哼哼唱唱,所以總是以自己的標準、自己的印象,來做這件事情,來唱這首歌。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或在唱一首歌的時候,他不一定是唱正確的。意思就是說,會唱的人,可跟唱正確的人,有一點點的差別;不會唱的人,又跟唱正確的人差更多;修道學道也是這個樣子。你以為這樣就是修道,我這樣做就對了。那是你以為的,其實離正確的道路,或許還有一點點落差,更不要說對修道,對道有正確的認知,有正知正見的體悟。有時候你覺得你會唱這首歌,其實還是有一點出入的;就像你修道、學道,你以為很棒了,你以為我這樣做沒錯了,其實還會有一點錯誤;世間的道理都是如此。修道正確的在你的良心上。當你做一件事情,說一句話,不會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那就正確了。是良心,不是人心,也不是私心。舊的牢房,舊的往往悔恨的多,但是要留在過往嗎?明明知道過往已經過往了,過去已經過去了,為什麼走不出來?很痛,痛就讓它繼續痛下去,痛到麻痺才願意出來嗎?大家都沒有這種刻骨銘心,深刻的感受嗎?
◎ 你們很幸福,也是有修、有根基。千萬不能以外貌來看任何一個人,今天你看他沒什麼修,他也沒什麼精進,可是他卻有辦法成就、成道。內在的東西,看不到姑且不說,但就是因為累世修來的。所以不要看人修,你看人修會誤導自己,如果你認清真理,你努力修自己,你也可以灑脫,你也可以不受拘束。如果你這一輩子欠修為還要很努力的苦修,如果你愛享受,那就更難修了。如果你愛過奢華的生活,那就更別說了,你沒有奢華的本錢、資糧,你只有腳踏實地的好好做一個修道人。(講師:大家要知道自古的仙佛能成就,並不是過很舒適的生活都是苦修實煉,有快樂的仙佛嗎?) 苦到極處才肯放手,就不知為何苦到極處,最後才會昇華。
◎ 賢士們好好用這一生去體悟,人生是苦海,只有苦到極處,你才會有所領略。聽話要聽完全、要聽懂真正的意思,如果聽話只聽前面,沒有聽中間,也沒聽後面,就妄下斷語的話,會造成誤會。各位賢士是不是常常發生這種情況,講話很小心,聽話的人也很用心。常常一句話隨便亂說,「禍從口出」這是不是一句有道理的話。所以嘴巴要修,心更要修。心沒有想,嘴巴不會說出,當你說我是豆腐心、刀子嘴,真的是如此嗎?不要再縱容自己、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心裡會想,嘴巴自然就說出來。現在的人很難諒解你的,與其造成誤會,何不好好的說。
◎ 賢士們,今天吾說了很多話,或許你有諸多的疑問,有諸多的猜想,可是剛剛吾有說了,有理的你聽聽,沒道理的或是說有待考查的,你也姑且觀看。可是要肯定的是,能來到這個至善寶地,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是你的善知識,都是可以提供你很多、擴充你很多視野的善知識。不要浪費這麼好的機緣,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這樣子太狹隘,也會無形中有很多的煩惱痛苦。既然有這個因緣,可以認識在場這麼多的善知識,就要好好把握機會多去請教。道、問、學,不要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那麼你來這三天的收獲就太少、太可惜了。
◎ 今天小仙來此,也是佔用大家一段時間,也希望各位賢士能夠真正的好好把握這三天法會,這三天法會實在太殊勝、太寶貴了。以往修道、想要學道、想要求得明師一指點,真沒那麼容易呀!你們也是因為累世修為,今生才這麼順利、幸運,可是除此之外,還是有很多要修的。不要只是慶幸求了道,卻沒有實際行動,求了道,就要有始有終,好好探索自我,讓自己的天理良心時時流露。
◎ 時間還是得保留給大家,能夠好好的把三天的課,有始有終的聽完。吾要祝福賢士們能夠有始有終、堅持到底。就算聽不懂,就算有疑問,在座的每一個人都經得起你的詢問、甚至是質問、甚至是考問,不要不好意思,你的不好意思,就是蹉跎了你自己的機緣。希望賢士們,真正的認真用心的把你最虔誠的一顆心奉獻出來。就三天而已,再怎麼誠心,再怎麼裝,就三天而已。沒有關係,咱們從現在開始,另做新民,就算裝也要裝三天;就算裝出來的誠心,也不會讓你們受苦受難。這個人間都是”堪忍”的世間,絕對還可以忍耐;在這裡裝三天的誠心、裝三天的忍耐,絕對值得。有疑問不要客氣,盡量詢問。各位賢士希望你們信守承諾,好好聽完三天的課,那這樣子吾的心願也了了,可回天繳旨了,再見!
濟公活佛慈悲白話訓摘錄(8月2日)
◎ 即便徒兒們開心的理由是這樣,也不錯!起碼這個當下快樂。人家說:「快樂要及時把握!」可是,快樂的理由、快樂的種類,就很難說了,都不一樣。有人開心,但是開心的理由,總是很多種。最難得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開心?這種開心好像不容易得到,徒兒們都有共嗚。但是這種開心,也要靠自己去突破和尋找。徒兒們都是聰明智慧的。總是要一步一步來,一階段一階段提升。現在的開心,或許是因為覺得這邊環境好、氣氛佳,不冷又不熱,三餐的齋飯還可以。勉強的開心,這是階段性的。如何能把自己內心的那個法喜,不管是聽得真理,或說是修道得到的法喜,能夠無限的延長,這種開心才是恆久的。開心是自己創造的。如何創造出怎麼樣的開心,也是自己的智慧。
◎ 但是靈性、佛性皆一樣,徒兒們身上有沒有佛性?有靈性?老師這尊佛也是一點靈性而已,一點靈性入竅就是這個形象,那你們每天也都在入竅,你們自己有自己的形象。每天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分。
◎ 佛、魔皆一樣,重點要找到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每個人在這一生都得受明師一指點,每一個人盡自己的天命,這四書五經裡都寫得清清楚楚,聖賢仙佛為了印證自性、印證大道,所以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徒兒們,你們得學習、得用功,人生的道理何其多!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已,也是要終身學習。目前重要的三不離:不離道場、不離經典、不離前賢。前賢就是善知識,對我們生命有幫助的人,我們要緊緊跟隨,死巴著不放,這樣子對你的生命才有幫助才有助益。不離經典、不離道場。就是因為持續回來道場研究聽道理、做事,才會聽到這些耳熟能詳的口頭禪。
◎ 每個人都說:「我要做善事、我要做好人」。每天都在立志,沒有立長志,而是常立志,常常在立下志向。這也變成一種口頭禪。今天總是抱持著一個學習的心來的。好的,要撿起來!撿起來以後,要試著去嘗試新的體驗看看!絕對有這個必要的,肯定是要這麼做的。要不然,你坐這三天,屁股都痛了也沒幫助;眼睛也累了也沒幫助。不是來這邊像看戲一樣,一個接一個的上台,上面講得朗朗上口、頭頭是道,下面呼呼大睡。這樣怎麼有良心、有天理呢?這樣受明師一指點就沒用。天理良心沒有流露出來,摸摸自個兒的良心!老師來不是要訓訓大家,是要跟徒兒們結善緣來的。咱們師徒可以互相切磋、互相提醒,同修道友、兄弟姐妹之間,也互相鼓勵、勉勵。修道沒有分前後,也沒有分老少,但是有一定的倫理要遵守。所謂「道沒有分前後老少」,是因為看到每一個人都具備佛性是平等的,沒有說你這個佛是小佛,這個佛是大佛,這個佛是老佛,是沒這樣分。你生為人,就有老少尊卑,就要去學習綱常倫理,不是說今天你是班員你最大,為所欲為,我想打瞌睡,我不愛吃飯,就不愛吃飯,誰也別想主宰我,千萬不要有這種傲慢的心態,總是要來學習的。
◎ 剛剛說了那一點就是天命,就是自性良心,沒有那一點就不知道天命,做事常常都不合乎良心,這是眾生與仙佛的差別。要這麼解釋,一點跟沒一點差別在哪裡?不是差一點!道理聽得多也要去思考,雖然只是基礎的道學、道義。就已經是基本的,就是根本!要去思考講師講的意思,最好!再融會貫通,然後實行出來,這才是最佳的。有時候聽過馬耳東風從右邊進去,有時候左邊也不出來,從下面出來!知行合一,也要聽得懂,才能真知真行。
◎ 這“天路”走起來真的有一點不曉得怎麼形容?“天堂路”也不是這麼好走的。有些人走得很辛苦,但是也有些人走得很輕鬆,這又是為什麼呢?道理又在哪裡?(體悟)體悟不同,路就好走了嗎?體悟心境的不同所以路走起來,也會不一樣。有些人走這個“天堂路”,很辛苦的爬行,能夠辛苦爬過去,就證明你是男子漢。有些人可以很輕鬆的走過去為什麼?走一條“天堂路”要準備?要(前世)他把障礙全部都剝掉了,是很好爬,能不剝?被剝了怎麼樣?你皮也被剝掉了。修道可以的,就算你願意走那一條荊棘大道也可以,苦修苦煉。你要好好的走也可以。就把自己的障礙剝掉,很多的障礙、阻礙,然後猶豫、躊躇都剝掉,這條光明大道就好走啦。
◎ 天堂路你要撥開來,所有的障礙石頭,也不一定能夠撥,因為他嵌死啦!水泥土嵌得的太死了,你要撥撥不開。你叫他要撥,要拿走,他就是不願意,他就甘願這樣給它過去,結果就遍體鱗傷,這個就不容易!即便遍體鱗傷,即便痛苦至極的天堂路,也要行。沒有幾個人行得來。現在都說得很斬釘截鐵,「我要!」「我要!」可是這個面對到你眼前的時候,「算了吧!下輩子再來呀!我下輩子再來修好了。」我這輩子多積點福報,我下輩子可能好走一點。又蹉跎了一世,天堂路還是天堂路,大家還是大家,就算路難走,就算路坎坷,也要走過去。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也是你自己鋪下的道路。這個道路因緣相生,因果連繫,難解釋得清,很深很深,就像那個石頭嵌在水泥裡面,你拔都拔不掉,你過去就沒事了。要承受要懂得承受。現在的世間人,很難承受一丁點的小痛苦。一丁點的打擊挫折,「我不要了!」「算了吧!」「這也沒什麼了不起!」就這樣灰心喪志。徒兒們在人世間,做人處世或許常常有這樣的心情,就放棄了。修道、修行這條路,千萬要多堅持一點,天堂就在前面等著你,這是一個道理、一個形容比喻。多挑戰自己,你就超越了、跨越了。就算辛苦,也不要退志,還是要堅持,加減走、加減爬。就算爬,也要爬到天堂。
◎ 「天命之謂性」,天命就是你的良心,每個人都有天命也就是每個人,都有良心,有熱心,有雙重好的心。說到天命就是自己的良心,你受了明師一指點,你自然能夠良心流露,天理良心流露,這就是受明師一指點的寶貴。你一旦修行,願意走入修行,時時刻刻是你的天理良心,你的真主人作主了,那你走的就是正確的道路。
◎ 要把持住自己的天理良心,你的一個想法,你對一個人或處理一件事情,有時候是不是自己會有人心出現、私心出現,會有分別輕重的心出現,這時候就沒有天理良心,那個天理良心就退位了,就讓你的人心、私心來做主了!事情就產生了因和果。修行重點就是在於去除掉自己的私心,自己的人性,多一點天理良心,多一點助人為善的善心。如果,講師、點傳師甚至仙佛,一直跟你們說:「這條就是光明大道,超生了死、脫離苦海的大道」。往往眾生聽還是聽,他很難付諸於行動,他很難有那個動力去探求、探索,原因在哪裡?原因就在他還沒有明白道理,明白了道理以後,你絕對會堅守奉行,你就會認定這一條路,是你一輩子都該走的路。你還不想走,你還沒有動搖,你的心還不肯定,那就表示你聽的道理還不夠明確,你聽的道理,還沒有進入你的心裡面,你也沒有感受到任何真理或大道的寶貴。問自己為什麼沒有動力?因為「不明理」。今天會明理,你自然有動力。今天有信心,你自然會去做。你做任何一件事情是有把握,你才肯去做啊!你確定正確的、有把握的才肯去做。同樣的道理,修道也一樣。今天聽很多道理,為什麼無動於衷呢?就是這邊聽,那邊出,還是無動於衷。有智慧的徒兒,他聽一句,他就懂了!他就願意趕快做了,他也覺得生命苦短人生短暫,他可以趕快做。每個人的根基、智慧不同。生命,先後長短也有差異。總之不要放棄,還是要記住這一條路,記住人生當中還有這一條路可以走。人生路很多條,還有修行修道這條路可以走。
◎ 仙佛的喜、怒、哀、樂是因應眾生的。當沒有眾生的時候,佛還是佛呀!你們還是你們。要修要煉,就是這個。所有都是應化因緣所致,才有辦法造成今天這個局面。每一個的因緣都相當的成熟,佛緣都相當的深厚,這輩子要來成道、要來成就,不要小看自己!
◎ 老師說個例子,今天一台車子,你把鑰匙插進去發動了,為什麼還不會走?已經發動了,鑰匙也插了也啟動,有裝滿油、有水、有電,油門也踩了,剎車也放了。(打在空檔)。沒有進檔,你沒有進檔在空檔,你就算車有油也沒有用,這是一點點的差別,你就沒有進那“起步檔”,“在空檔”就沒有用。要起步的時候總要先排檔進去,油踩了,車子就會動。同理可證,今天大家修道,如果錢(就像水),你也有油(就像你的福報、功德一樣),鑰匙也啟動了,車子也發動了,(就像你授了明師一指點,一樣開啟了)為什麼已經踩油門了(已經修行了),就是不會動?沒有進檔,那個檔是“動力”,動力又是什麼?為什麼修行就是沒有進步(像車子空轉)。心有很多的心,人心、血肉心、分別心很多,那修行為什麼就是在原地、空轉,像車子一樣空轉,就像我做了很多功德,就像我油一直踩,車子在空轉情況下,油一直踩會耗油,耗電、耗水也會。重點那個檔很重要。修道「心」很重要,「信心」跟「真心」很重要。你有信心,你的心不純、不真,有所求沒有用。修行的過程中,修、辦道學習的過程中,你也來佛堂,你功德、善事也做了不少,可是為什麼還是在空轉呢?因為缺少了「真心」。對道的真心。
◎ 老師舉這個例子無非在提醒,你雖然很努力、精進來佛堂、來道場,學、修、辦,但是這顆存心不良,存心不真,不是真心,所做的功德、事情、心念,都不是真實的。而且在學、修、辦的過程中,還是以人心來用事、還是有人心、分別心來看待,都不是真心,你都還在空轉的階段,你都還是在空轉的修行階段,沒有前進、沒有進步,而且還一直耗油、耗水、耗電,耗損你個人的福德、福報、生命、時間,就是這利害關係。為什麼修行、修道了一輩子,還在原地踏步、還在原地走,還在沒有辦法進步、成長?觀照自己的心性、心地、良心。
◎ 時時刻刻做每一件事情,或是說每一句話,來到佛堂總是一顆真心,對所有的前賢、天下眾生,就是那一顆真心,你有這一顆真心,你所做的就是不求回報,你才能夠真的無為而為。不是說我很認真表現、我很努力學習,做得到最後都是“空開花”、“水中月”,要知道這利害關係。大家衣冠楚楚,每一個人文質彬彬,可是心裡面是怎麼樣的心地看不到,畢竟人心隔肚皮。也不要看別人,看自己最知道,天知、地知、就自己知道而已。修道不要看人修,就只是觀照自己。諸天仙佛看每一位眾生,都看在可貴的一點「自性」,寶貴的自性是上天賦予的,都是老 的兒女,都是上天賦予的,就寶貴在這一點,要記住、要保存、要值得呵護的就是這一個佛性,他的善心、天心。而不是看這個人的行頭怎麼樣,這個人的財產有多雄厚,修道人如果看這個就錯了,就像沒進檔一樣,還在原地空轉,老師都希望每一個徒兒盡心盡力。不是給自己藉口,是真的落實了,我盡心、盡力,我盡一份心,就算你這一輩子渡一個人、兩個人,但是你是真心的,你是希望他成就的、為他犧牲奉獻的、無怨無悔的,你就盡心盡力了。上天老 取你這一顆心,你也一樣成就,不要擔心你都沒有渡到人,但問自己修得好不好?修得夠不夠?自己的德在哪裡?心在哪裡?不要淨找一些外功外相,不要看這些外在的外功外相,雖然都要去做,你去做的當時,最重要的是你的內在。如果真的是一個學道的文質彬彬君子,他自然內外合一、內外也合宜、很恰當、自然不造作,該齋莊中正,該整齊、清潔的,這個都會自然符合,而不是邋里邋塌看起來很不順眼。
◎ 如果別人因為看到你才生氣,這樣子你不是也有這一份責任嗎?(對不起人家)。論修行,是要站在自己的本位上去看待。「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這是孔老夫子說的,四書五經裡面有的,在在都叫我們要修心、養性、修身,修道也是這樣。從自己的身上脾氣、毛病改起,不好的嗜好,不良的習慣改起。很簡單、很清楚,但是不容易!每個人的人我觀念很重,每一個人的自我感覺很好,所以很難接受。修道、修行就是要打破這些限制,這些侷限。都接受,都聽聽,好的、壞的,自己都會很清楚。
◎ 老師霹靂啪啦一直講,如果徒兒們一個閃神,那個關鍵字、重點跳過去,這個是沒有辦法倒帶的。就像我們每一歲月,每一刻光陰,沒有辦法重頭再來,就只有這個當下要好好把握。
◎ 三顆鳳梨拿來切一切,咱們來吃鳳梨,切一塊一塊就行。鳳梨,希望徒兒們吃下去都有妙智慧,他叫「波蘿」(般若),就是有「妙智慧」,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增長自己的妙智慧,做出最好的選擇、決定,走最好、最正確、最佳的道路。每個人的命運、際遇都不同,老師的徒兒滿天下,各有各的背景因緣遭遇,老少咸宜,貧富不拘,不會看到你有錢就對你禮遇、特別照顧、點化你,也不會看到你貧窮落魄,就不理不睬,只要徒兒們有真心、想要修行、修道,跟老師走在同一條道路上,老師都能夠一一關照,老師都能找得到你。就怕徒兒的道心沒有了,為了很多的事情,改變了自己的初發心,改變了當初的那顆菩提心。忘記了老師,自己的使命、責任,那老師要找你,也是很困難,甚至也愛莫能助。因為,各有因緣。
◎ 今天本班的班員,不管班員、道親也好,都各有目的,各有所求,不管是有所求的來佛堂,還是你真的想求得一個解脫之路,而來佛堂,諸天仙佛、老師,都照單全收。老師都希望你們心願達成。要看自己的作為,修道學習一輩子,你是空轉呢?還是真的有進檔?進對檔,再出發,會更好。就是一顆真心,要的就是這顆真心,你真心發得出來,求一定如願。你存著僥倖、試探。也如你僥倖,如你試探的。徒兒們會不會累?肉身畢竟不是鐵打的,鐵打的沒有感覺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有感受性的,如果真的累了,心放下來。在生活中,諸多的不好,沒關係!不要這麼緊繃。放下來!事情也不會更糟。
◎ 昨天大仙來批了個「傳」字,妙訓批了個「傳」字,今天老師補了個「承」字,叫「傳承」。每一個道場,每一方的人,都需要有所傳承。自古人類生生不息,也是因為傳承,才得以生生不息。道場的慧命也是如此,修辦的路也是如此,都需要傳承。要傳得正確,要承受得正確,才有這個必要,才更有意義。今天新進的徒兒也好,後面的也好,都需要做傳承。在家裡面,爸爸媽媽教你的任何的事情,任何東西,那就是“傳承”。大家都有這個過往經驗,從教你講一句話,你走第一步路的時候,教你謀生之道,這也是傳承。在道場也如此,前賢教導後學,後學虛心、認真學習,這就是“傳承”。以後才能夠源遠流長,道場就是這樣。到了時間,傳承是有必要的。就像你的爸媽,看你們階段性的成長,是不是一步步教你們。不要認為說,飯是我自己吃的,路是我自己學走的。有沒有人這麼鐵石心腸?(沒有)每個人都有赤子心懷,都有天理良心,這天理良心是不能騙人的,做人當然要孝順,要感恩父母。修道,也要感恩上天,老 賜與的一點靈性,天生萬物,也是要感恩上天。希望徒兒們懂這個道理,這也是一種道理,也可以去實行、感恩。
◎ 鳳梨都吃了,就說徒兒們都自動自發,自動排檔,電腦車,拿了就吃吧!再留著,水都滴下來了,可惜了那一滴水,吃吧!垃圾不要亂丟,吃相好看一點,不要狼吞虎嚥,不要亂丟垃圾,這是佛門淨地。如果一根牙籤亂丟,那就為師要擔待了,誰叫我讓你們吃呢?徒兒們日後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一舉一動,多發揮自己的公德心,多想想自己的良心,不要這麼隨便,隨手方便。有時候這個方便,你也造了一個因,你就自己承受一個果。亂丟垃圾、製造髒亂,那個也是因,也是果。不要開著車,很拉風、很得意,垃圾就從裡面跑出來,這個是沒有公德心。這個是造因造果。這個就要修道。
◎ 把不好的行為、嗜好、脾氣、毛病都能修改,改到最正確,最標準的,這就是“修道人”。你是標準,你有道,你自然就有善緣,你自然就有很好的遭遇。好好修、好好改,不要再向老師哭訴,老師啊!我怎麼這麼歹命,我怎麼這麼不幸(台語),為什麼?問自己,自己做來的,不要再跟老師哭訴,我為什麼這麼歹命?我為什麼這麼不順利?我想做好事,卻讓我做不成?多結善緣,多做好事,才能撥轉惡運!才能消除自己的惡運!做好事、做善事、修行還是要堅持的,不能夠一次做不到,第二次失敗,第三次挫敗,就打消這個念頭。那很可惜的。做好事永遠都要堅持,修道、修行也是一輩子的堅持。老師就像你們的爸媽一樣,一直叮嚀、嘮叨、碎碎念,再怎麼念也是叫你們好好修道、堅持、不要怕考驗、困難。老生常談,這是因為眾生都缺這個,徒兒就是這方面特別的脆弱,一個考驗、因果來了,業報成熟了,就全部都倒下去了。傷心的還是身為老師的我!
◎ 說破了仙佛的心都是為眾生而喜怒哀樂,如果仍希望老師這麼擔心、這麼憂愁、煩惱,就是看到天下世間的徒兒,還有這麼多的障礙、我執、困難,甚至痛苦要承受。其實老師也不捨得啊!老師又何其甘心啊!也不捨得!每個人的因緣、業報,得自己承受。你有那份真心,老師自然能撥轉,慢慢撥轉。該受的罪、該受的苦,還是要受,該要面臨到的難關,還是要面臨!有難關,我們才有突破、成長、進步。如果讓大家都好好的修,每天嘻嘻哈哈,唱唱歌,這樣修不會有成就的,還是在空轉!在苦中,才能夠去體悟到真正的人生意義、修道的重要。真正受苦後,才能體悟到智慧在哪裡?人生的真正意義是甚麼?正確的路該怎麼走?不是這輩子嘻嘻哈哈即時享樂就罷了,就完了。即時享樂是眼前的。如果,不修道日後的痛苦那就是無邊無盡的。
◎ 徒兒們要知道,當你步入修行,你願意跟老師走在同一條修道路上,咱們一切看天。但是要有天心,才能與天意合。大家的人生都夠苦,現在還有人還在享樂,苦樂當中,老師都希望徒兒們,都有智慧,趕快及時做出選擇,最正確的一條路趕快走。時間有限!每個人的時間有限!,大道普傳的時間更有限!老師和徒兒們結的緣是很深!很深!只要徒兒們還有這顆道心,老師就有辦法,在茫茫的人海裡找到你。希望徒兒們這個道心不減,對老師有信心;對上天也更有信心。對道也更有信心。
◎ 苦,沒有關係,樂也好,老師都希望小濟公們,都能夠灑脫、瀟灑走一回!
清真賦 濟公活佛慈訓
駑馬十駕,功在不捨。俗之見影,始無以論。漠視水底之波,操履不一。
鋒芒馳路,為肆者忌惡。淡之處,步伐落落,又引濃者疑糾。然極端空極,過猶不及也。故辭華不如簡素,言今不如道古。聽聽樵牧詠歌,敍敍古人懿德。持意不為物泥,瀟灑性活潑,誠非擬滯阮籍之流。
君子行道,向為磊落。諸世之本體,脫世之韁鎖。與論大道之闊,不如潛心悟修。偶興隨意起,且來松林走走。竹下籬邊敍談淺坐,茅前與翁清斟低酌。不知陰陽幾許,那管那江河消流。嗟夫!別後方覺昏幽。蓋迷迷悟悟怎識機中之機,造化運幬?且看花茂山馥爭艶,乃乾坤之幻境。水木落山崖枯瘦,則見天地真我。
然世之煕煕,使人掩惡。世之攘攘,助人為惡。「只窮字一穴,埋盡了多少雄智之輩。又錢字二戈,傷了多少豪客!鳴呼!癡迷的人兒醒醒吧!」
祈那靜夜鐘聲,喚醒你夢中之夢。因血肉之驅,且為泡影,況乎影外之影,山河大地,本屬微塵,而況乎塵中之塵耶!
中庸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
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與天地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