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一一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歲次壬寅正月二十六日
              發一奉天宮法會 仙佛借竅訓
   靜思己過 不忮不求快活
   淨心無濁 天地寬旋在我
   定念解脫 浩然正氣散播
   誠敬為握 立己立人琢磨
   吾 乃
  濟公活佛 領
旨 降佛樓 隱身參叩
皇座 問徒兒平安否啊
   我祝禱人人皆有善良心地
   我祝禱人人皆能找回自己
   我祝禱天降大道得登天梯
   祝禱喚醒本菩提
   祝禱你我皆是乘愿的天使
   我祝禱得三寶不復痴迷
   我祝禱遇著明師發現根柢
   此生命透光亮潔兮 點亮心燈十字街口指玄奇
   靈山塔下赤子的善良徙 就一條金線的牽繫
   我願乘愿而來乘愿而去忠孝守節義
   我願報天恩續承師德更努力
   誠敬聽宣上天的旨意洗心更滌慮
   願今生今世與佛同歸依
   那一條金線躋在當下二六裡
   信受奉行真心許 人生寓寄好福氣
   今日非萍聚而是大事因緣的緣起
   但願眾生因我而得法喜 你我並肩奮起
   沒有人能代替這大道的傳遞
   擁有修辦真真切切的回憶 有道場無私無愧的孕育
   改變著氣稟展開智慧學習 讓我能了愿建功蹟
               調寄:小幸運

   洪誓大愿表心田照愿實行莫倚偏
   善惡到頭終顯現簷前滴水實報還
   君子慎獨則快活量大寬厚心樂安
   知恩圖報求無愧淨地佛門入寶參
   反觀諸己是非辨一心許天格物刪
   聖賢仿思過不患天下無怨四海穿
   二六動靜合道否當激濁揚清慎選
   過勿憚改兢兢戰無忮何用不臧顯
   君子仁者擇鄰眷益友相持理傳宣
   合心共辦白陽會三期應運鑄聖賢
   得枷鎖脫超三界一指中央雙林懸
   苦海可解浩志握立己立竿意馬栓
   人世盤旋在然為人琢磨以道領先
   明師得訪念為正播誠敬踏實勵勉
   百折不撓我定志氣貫山河任責擔
   實心懺悔真修煉渙散精神束收全
   六度萬行精進展內外五德力行兼
   吾道一以而通貫識得當下得超然
   訓中訓:「反省」
   靜思己過 不忮不求快活
   淨心無濁 天地寬旋在我
   定念解脫 浩然正氣散播
   誠敬為握 立己立人琢磨

反省訓中訓

    濟公活佛慈悲白話訓摘錄

    ◎知道我是誰嗎?在哪裡看過我?你們對我的認識又有多少?在電視、在濟公廟看到,你們對我的認識有多少?可說是佛法無邊,法力高強,能夠畫符念咒、更能夠讓人起死回生,有沒有厲害?你們喜不喜歡?聽了一天的課還喜歡?所謂:「佛法無邊、法力高強也難敵我們的因果業力。」個人的因果、個人的業力要個人去了,如果只是一昧地逃避,不想對這件事負責,一定會有來生來世再來討報的。所以,佛法無邊、法力高強,得要你自己的佛法無邊,知道怎麼樣去了這一段的因緣果報?不管是善緣惡緣,我們都要了結它,不是顯示為師的佛法無邊,而是要顯示你的佛法無邊。畫符念咒,這些都不是道,「形而上者」才是道。摒除這些,不要執著、貪婪、罣礙這些放不下,你就真的依靠它過一生。
    ◎說到能夠讓人家起死回生,就是讓你從死變生,但是相對地,它也會讓你從生再變到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這叫做「因果輪迴」。為師不會讓你起死回生,為師是讓你「一指超生」,我們不要再起死回生。今天求了道就要懂得「一指超生」。這時候得運用經典上所說的一句話:「濟公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取自六祖壇經-機緣品中的「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這一段話。)每一個人身上都要帶有一部經典,但是經典你們都放在哪?有人還不錯,放在包包、口袋,就是沒有人放在腦袋裡。所以,包含今天所講的課,我們也是要放在腦袋裡,也要放在我們的心裡,這樣才能夠真正運用出來。
    ◎每一個人的因緣果報都不同,每一個人都要自己去了結他,所以這一些變化無常的事情,得靠你們自己,不是靠濟公我。每一個人都是要靠自己,要改變你們的命運,要改變你們的生活週遭,唯有從心境開始轉。如果你的心不轉、念不轉,你們外在的環境要如何轉動呢?所以,得要自己轉。要天助,得要你自助,這是我們琅琅上口的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懂。
    ◎我們的思想起伏了,要降伏它,要趕快把它壓制住。我們就好像一面鏡子一樣,要把它擦得光亮透澈,當別人照鏡子的時候,我們要把它推開來,你們不要汙染了鏡子,我們要學的是鏡子不受汙染。當我們照鏡子時,什麼樣的人來,鏡子就顯現出什麼樣的畫面,所以我們要學習鏡子,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我們要「不斷」百思想,還是「不起」百思想呢?讓我們的心「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開宗明義給你們兩個「靜」、「淨」字,要讓你自己沉靜,還要讓我們的「心」靜如止水。
    ◎「水」有七德,道德經中有云:「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水有七德,我們又有多少德?
    ◎剛剛說了濟公你認識了多少?為什麼不反問自己,我們對自己認識了多少?在哪裡看過為師?在哪裡又看過你們的同修?我們在了解別人之前,得先要了解自己,如果都不了解你自己是誰?你怎麼深入地去了解別人呢?請問「你是誰?」我們也是「未來佛」,但是未來佛在還沒有覺悟之前,必定需要經過淬煉、考核,經過風雨摧殘依舊不動搖,這個叫做「立志」,我們常說「有心」,就有「力量」,「有心」就有「動力」,「有志向」就會「有愿力」,「有愿力」就會「有助力」,「有助力」才能夠「成功」,成佛不再遙不可及,當下就是。
    ◎我們今天來學做佛,聽了一天道理開悟了嗎?我們學佛,多少有一些受用的,當這一句話受用於我們內心、契入心靈,那就是開悟了。「悟後起修」,開悟了以後,就要依循這個方向目標向前去走,就好像飛機場,有一個塔台給你指引,你要順著這一個航道前進,如果自作聰明,想要自己發明一條道路,往那條道路走,還沒起飛就先爆炸了,有時候毀滅、受苦受累是自己找的,這就是我們說的因緣果報。
    ◎我們來到這個人世間,就好像一張網,這個網叫作「業網」,「業力」在這裡頭你掙不開,也逃不脫,要用「愿力」來破解它,這個「愿力」是什麼?就是一個「動力」,這個讓我們想一想,坐了一天總是要動一下腦筋,先了解我們自己是誰?了解自己也讓別人了解你。
    ◎「我是誰?」「誰是我?」找到你自己是誰了嗎?還是不知道,那這樣子你的一生就「了然去了」(台語),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該做的是什麼事,剛剛點傳師說的,我們是小濟公,具有「濟世救人」的特色,我們的特色有很多,慈悲為懷、濟世救眾,還有好多好多,為什麼我們講不出來呢?因為我們都沒有做到,當你做到了,你就講得出來。當你孝順父母的時候,你可以大聲的說我就是孝子,你若小小聲的說:「其實我...是...有一點點算孝子!」是這樣嗎?所以我們要改變思維、改變自己的想法,就是從今天開始。我們說「修」就是「改」,今天要修道,就是改這個道路,為什麼要改道路呢?「道」不是都好好的嗎?改變我們過去舊有的思想、思維模式。錯誤的思維方式,改正它、糾正它,然後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我是誰?」,問題難不難?深不深?很多人都認為,我就是在家做某某某,到了辦公室做某某某,這一些都是外在的,就好像我穿了這一身衣服,你們就叫我「濟公老師」,當我脫掉這一件衣服,我還是濟公。相對的,你們的價值是不是存在這一件衣服上?當你穿了西裝、打了領帶以後,你就是董事長,當你脫掉西裝領帶時,你還是董事長,你的本質是不變的,變的是外表、外在的一切,但是真正的本質絕對不變。佛性是清清明明不會變,變的是我們的外表、肉體,你的肉體可以變男生、變女生,你的肉體可以變成貓咪,也可以變成小狗,還可以變成天上飛的。但是,你喜歡變哪一種呢?還是當「佛」比較好!可是在未成佛之前,你總是一個「帶業的眾生」,眾生總是要披著一個臭皮囊,你說它真的臭嗎?帶著我們這一身皮囊,這一個皮囊是什麼?這個肉體是什麼樣的形象來示現?這一個肉體你們喜歡做人,因為覺得「蓋高尚」(台語),不喜歡做那些阿貓阿狗。
    ◎我們要作為一個人來「借假修真」。剛剛問的「我是誰?」問的是你的「本質」是誰,絕對不會問你的肉身「我是誰?」我們剛剛所說的,聽到你們每一個所講的「我是誰」講的都是衣服、領帶、西裝,可是有真正講到那一個實實在在的「我是誰」嗎?這一點我們要好好的思考。
    ◎我們說「喜怒成一線」很難。喜怒一線,就是石頭了。我們所謂「眾生」是怎麼樣?(眾念叢生),必有喜怒哀樂,我們不能說沒辦法,我們盡量學習。當你面對「喜」的時候,不要高興得太久,「怒」的時候,也不要生氣得太久,不能說不起心,只能說淡化,慢慢地淡化、洗滌、放下,沒有辦法馬上叫你放下你的所有,但是你能夠學習慢慢地放下。
    ◎修行一定要到深山古洞去修行嗎?釋迦牟尼佛是不是到深山古洞才修煉成佛?觀音菩薩是不是到深山古洞才修煉成佛?我們六祖惠能是不是到深山古洞才修煉成佛?我們要把我們的家當作是一個修煉場所。深山在哪裡?就是在「你家」,你家就是深山了,古洞也在你家裡。以前會到深山古洞修行的修行者,是因為他不要有任何的牽掛,現在白陽的修士要在家出家,更要在生活之中來修煉。我們現在修道,算是穩賺不賠,在家裡可以聖凡兼顧,煮飯、炒菜、工作也是一種修煉,無時無刻都在修煉。我們不需要到沒有人煙的地方去做修煉。
    ◎今天是什麼日子?(白水聖帝成道日)你們老前人常說一句話叫做「真人靜坐」,不是到山裡面去坐,或在某一個場所,大家聚集起來一起打坐叫作真人靜坐,坐壞了蒲團還是一個「空」,那個空叫做「頑空」。所謂的「真人靜坐」就是到了菜市場,你還可以不被外在所影響,你的心念還可以如如不動。「真人靜坐」就是要有功夫,什麼樣的功夫?(三寶心法)說來說去都是不離「寶」,這是「無價之寶」。當你的情緒上升,理智下降時,你要趕快用三寶,躲心裡的劫,避心裡的難,在這個時候我們才用三寶。三寶不是在你情緒上升,理性下降時才用,是要時時刻刻拿出來用,你就不會有上升下降的問題。就像剛剛說的,已經是一條線了,我們不要有前面的浮動,要慢慢的把它變成同一個頻率,這個頻率才會與佛接近。佛的心、佛的境,就是如如不動。不是要你什麼事都不起思想,要多了解這個涵意。講這個「真人靜坐」作起來可是要功夫,如果功夫不深,坐下去很容易睡著的,所以練功夫要在日常之中,練不成就會成半調子。我們學什麼都要學一套,不要學半套,學半套的話,你就上不了天、下不了地,你今天來這裡是個初學者,一定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不要好高騖遠,一步就想登天梯。我們看前面的人好厲害,可以琅琅上口講這麼多,這個道理都是在體悟的,不是我想到講師說什麼,我抓出來講一句,我就想要改變什麼,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要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修道修的是自己,修的是那個「心」,如何讓我們的心回歸到原點,就是要做一個「反省的功夫」。現今世上天災人禍不斷上演,就是因為人性的貪婪在作祟,常常以自我主意、想法為主。凡事認為自我的觀念才是正確的,而不懂得自我反省、改變,這個社會才會愈來愈糟糕。在座的有老師,是不是常會心有餘力而力不足。學生作壞,是老師教得不好嗎?除了家庭有問題,這個社會也生病了。就是天下溺了,我們要以道來援之,改變要用「道」來感化人心。
    ◎常常孩子想要做什麼,我就讓他去,這個叫做「隨心所欲」。不要說孩子,就說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也常常隨心所欲,沒有辦法牢栓自己的意馬。當你隨心所欲去對待別人時,這個天下就亂了。「自省」的功夫,是非常的重要的。「靜思己過」修道內德涵養的功夫就是「反省」,讓我們的心回歸到原點,讓我們從「有」變成「無」。「無」就是一個零,當你把自己放空以後,你才能夠真正的「重生」,我們常說置之死地而後生,沒有把原來的你壓到底,很難有重生的機會,原來的你是怎麼樣的你,你要怎麼樣改變它,這個看個人啦!
    ◎我們今天坐在這裡是大大的幸運,我們說前世有修,今生才能夠相聚,才能夠有德,我們累世祖上積德,才能造就我們這些福德資糧。能夠「起死回生」,沒什麼了不起,了不起的是「一指超生」。我們面對社會上的局勢,總總的不安、惶恐,心很難平復,今天找到平衡點,就知道如何歸零。
    ◎常常回來佛堂,常常薰習,智慧就會增長,你的光要修得更亮一點,以後是人家尊敬你。我們說這個座位叫做「蓮花椅」,不管你是新求道,還是求道很久的,我們佛性是不分的,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心學,不用擔心,放下我們自己的成見,好好的學習。人吃五穀雜糧一定會生病,重要的是內心的修為。
    ◎找回自己就行,找到就不是只有坐在這裡,要站起來行動。人生怎麼樣才能夠舒服呢?要懂得給予,給予了才是一個「舒」字,你沒有給予,你就永遠不會舒服。
    ◎「我祝禱人人皆有善良人心。我祝禱人人皆能找回自己。我祝禱天降大道得登天梯。祝禱喚醒本菩提。」這些話,有沒有應驗在你們現在這個社會上,我們都有一個祝禱,每當我們祝禱時,就是希望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我們祈禱了這麼久,應驗了嗎?還沒有!天下還是不平、國家還是不安,那我們還要繼續用力地祈禱嗎?我們除了祈禱之外,還要去改變。改變要從自己,從生活周遭,從教育上下功夫,總有一天這個世界一定會大同。從自己改變,就要自己先下功夫,就是「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
    ◎復聖,顏回有不遷怒、不二過的美德。「不二過」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說困難,很困難。說簡單,也簡單,端看你自己的心態,願不願意去改變。我們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是「難移」,是你「捨不得移」或「不想移」。當你下定決心要移的時候,再大的困難,你都能迎刃而解。當你不想做的事情,不管任何的助力,都會變成你的阻力,都會變成你的絆腳石。所以,成功是盡其在我。一個人做事,能不能持之以恆,就可以看得出未來能不能夠成功。就好像你們今天坐在這裡,就看得到你的未來啦!我們都是最幸運的一群,讓我們繼續一點點的小幸運累積。
    ◎不管我們在社會上地位是如何?我們佛性是一樣的,大家不要分彼此,佛也是一樣會眷顧你的。學道修道,要腳踏實地,要一步一腳印。我們現在要學著付出,怎麼樣能夠讓自己的「仙椅」越坐越舒服?就是要學會付出!這個舒服的「舒」,是一個「舍」再一個給予的「予」,「捨得給予」,眾生才會讓你舒舒服服的坐在這裡,所以我們要學著付出,學習、學習、再學習!
    ◎每一個人拿到甜甜,吃甜甜、說甜甜,要多為上天渡人團圓。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期許,在此祝福我徒兒們,大家都能夠平安、健康,平安健康才能夠好好地修道、辦道,你們要一輩子修道、辦道,不要忘了「我是誰」,不要忘了我是小濟公!徒兒保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