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0二二年七月卅一日歲次壬寅七月初三日 發一奉天
              二天中文法會 仙佛借竅訓
   當存心無我本性良善
   無私無慾本來的模樣
   找到了本來歡喜快樂
   天堂止於此無比的安祥
   需要你無人我相是非善惡
   不昧你心房從此在這寶地耕耘
   開荒洗心滌慮更不再徬徨
   德功建行坦蕩仁義傳唱
   白陽史號角來吹響
   智慧啟代天宣化渡原郎
   福慧造即刻整裝學佛陀慈悲濟世長
   濟民所苦化民所困解徬徨
   道德深涵養做一個天使原郎
   代天宣化真理傳揚
   呼喚著眾原郎眾原郎力開創
   大聲疾呼速訪明師
   悟真詳在此登堂入室
   認識你自己法聖賢效菩薩
   細思量
            調寄:求佛
   吾乃
  南屏和尚 領
旨 降塵鄉 隱身參叩
皇娘 
   


報


    南屏和尚慈悲白話訓摘錄

    ◎不是每一個都靈驗,我們今天為什麼會說「我們今天做了好事,為什麼沒有得到好報?」「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當我們看到壞人,他為什麼沒有得到它應有的報應呢?「禍雖未至,福已遠離。」所以世間它是一個公平的,有人常常抱怨:「為什麼我的命運這麼乖舛?」、「為什麼我沒有辦法扭轉我這一生的命運呢?」
    ◎命運是靠自己扭轉沒錯,如果沒有用對方法,是沒有辦法去扭轉的,所有的根源,一定要從開關的下手處去找。當電扇不會轉了,你要怪的是誰?首先要看開關有沒有開,當它不會轉的時候,你要馬上換一台電風扇嗎?一定是它裏頭的內部有某一些問題,有某一些障礙。就像我們人的軀體一樣,當我們軀體有問題的時候,先找出問題點,找出病源在哪裡?如果病源沒有找到,你沒辦法對症下藥,你吃一大堆藥,都是枉然的。所以,我們今天修行就是來找藥方。
    ◎修行修的是一個心,找的是我們原來的心。當我們原來的那一顆心找到以後,一切的病痛都能夠對症下藥。為什麼當我們看到事情不順,起心動念特別嚴重呢?當我們看到這一個人怎麼樣,那一個人怎麼樣,我們心裡的起伏是不是特別大呢?有我們不喜歡的人,出現在你面前時候會怎麼樣呢?心裡頭就開始有圈圈叉叉出現。當我們看到喜歡的人呢?那個心就開始心花怒放。為什麼一樣的心,面對不同的境,你會有不同的層次出現?我們要怎樣讓心如止水呢?所謂「心如止水」,不是叫你看到萬事萬物都如如不動,天塌下來也不管。所謂的「如如不動」該如何解釋呢?當我們「對境心不起」的時候,那個就是如如不動的境界了。所以不管喜歡的、不喜歡的,我們看到他一樣稱呼他,因為我們是佛。不要用人的角度,來看待一切的事情。
    ◎佛看眾生都是平等的,為什麼對這一個人拜佛,特別保佑他,特別給他有感應呢?因為這一個人肯定是付出比較多,這一個人的用心程度,比一般人特殊,不要看著別人的好,我們就嫉妒了,看著別人的不好,我們就竊喜心,這個都是人來看待一切人、事、物,我們今天學做佛就是要把這些抹掉、擦掉,用我們的慧眼去看一切眾生,用我們的佛眼看待眾生。
    (下午老師再次臨壇)
    ◎聽你們的歌聲就知道你們有吃飽,老師問你們:「吃飽了沒?」,你們有沒有問老師:「吃飽了沒?」。吃飽了對你們人間來說是一個基本的需求、渴望,當沒吃飽的時候會變得心情不好。可想而知你們早上心情多麼的差,所以為師不得不讓你們先去吃飯,心情現在好了沒有?
    ◎人修行修一顆心,下工夫的也是那顆心,我們的心很重要,心好了一切都美好,心不好看周圍都是亂糟糟,那你現在看到我是佛?還是魔?現在看到我是佛。
    ◎人基本的需求就是食、衣、住、行,也就是人的生活。現在要跳脫人的生活到仙佛的生活,要改造自己,找出自己的「初心」,找出我們原本的初發心,原本的那個心單純、無私、無欲、無我,那是人最初的一顆心,所以很自然,佛性就是如此。落入後天以後,受到了物慾所染,明明吃飽了,還想要再撐一個便當,明明穿得很帥,頭髮還要拉一拉。人其實剛剛好就好,所有的需要已經有了,想要的就不要太多了。人為什麼不滿足,想要多又更多,想要好又要更好,想想我們是不是很幸福的一群,你看到人家開賓士,自己騎著腳踏車,會不會很悲哀?
    ◎心態轉變,每一個奇蹟,都會產生成一個契機,每一個轉念,都是你生命的泉源,所以心念要不斷的調適,我們人年歲在增長,智慧也要跟著增長。不要年歲增長,脾氣一年比一年還要衝,一年比一年還要大。
    ◎要修心養性,要循序漸進,不是脾氣瞬間沒有了,瞬間又來了。起起浮浮當中,你自己都捉摸不定,怎麼說你要成仙做佛。人就是這麼奇怪,你身旁的朋友都是你的一面鏡子,你看到什麼樣的人,就會起什麼樣的境。看到老公憨直,人忠厚老實就喜歡他,相處久了越看越成木頭。當初的忠厚老實、木訥怎麼變成今日木頭呢?因為我們的心改變了,外在的一切都跟著變了。你要怎麼樣回到初發心?要怎麼樣回到原點?這需要反觀,需要沉靜的再想一想,相對我們的「心」回到「初發心」,才可以跟仙佛的頻率相通。
    ◎請問,我們今天回到初心了嗎?回到了仙佛所講的初心,前賢所說的,你才會牢記在心。當你的心,沒有跟前面的人頻率平等的時候,他說什麼,是他說的,你依舊做你的。人的心念重要,我們的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鏡子所投射出來的,就是你心裡所想的事情。所以說「對境心不起」。起心動念就隨境轉、就落六道、就入輪迴,我們的心,要轉動外在的一切,而不是讓外在的一切,轉動我們的心。
    ◎真正修行,要下功夫的人,一定能夠把持住他的心猿意馬。如果不是真修行人,很容易落入是非對待之中,你的家裡、公司、社會生活周遭的人,都是你的恩人,都是你逆增上緣之人,每一個人都是來造就你、來成全你的。所以,不要看這一個人,我就圈圈叉叉,讓我們的心能夠平等。
    ◎像在一個山裡頭,有許多的猴子,這每隻猴子,都是一隻眼睛,你說奇不奇怪?可是牠們每隻都是一隻眼睛,牠們不覺得奇怪。當哪一天這個山,來了一個兩隻眼睛的猴子,是誰奇怪?(兩個眼睛的)你會覺得奇怪,是誰覺得牠奇怪,一個眼睛的猴子,覺得兩個眼睛的猴子奇怪,但真正奇怪的是誰?(一個眼睛的)。所以,我們有沒有像那一個眼睛的猴子?還是兩個眼睛的猴子?我們是哪一個?(我們是兩個眼睛)你們是兩個眼睛的猴子?你們是猴子?腦筋要轉快一點,你們是兩個眼睛的人。你們現在到底是人?還是佛?(兩個眼睛的佛子),那請問你的左眼是慧眼,那右眼呢?(佛菩薩的眼)具有(慈悲的眼),今日你的凡夫眼,已匯成慈悲眼,這就是佛菩薩的境界。我們今天不是要「求佛」,不是要來「問佛」,我們是要來學「做佛」。學做佛,就是具有慈悲、具有智慧。
    ◎智慧是什麼?書讀得很高嗎?人長得很高?智慧就比較高一點囉?什麼是有智慧的人呢?遠在天邊,就近在眼前。什麼樣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今天有來開法會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你們都是有智慧的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學歷不代表智慧,學歷不代表人品,學歷也不代表經歷,人品的高超,才是最重要的,人有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學歷只是世俗人要怎麼樣的?(討生活用的)沒有學歷的人,不就餓死掉了?學歷越高,錢就越多嗎?學歷越低,錢就比較少嗎?你們是怎麼樣評論?這個需要智慧來評論。所以有智慧的你,你要做什麼樣的抉擇?
    ◎今天,我們說改造了我們APP ,什麼叫做APP ?開個開關,第一個步驟是植入晶片,這個晶片是自性、靈性,植入了晶片,然後第二個步驟?開關在哪裡?當你受了父精母血,植入了晶片以後,這個開關,誰幫你開起來?老師幫你開起來了,是嗎?然後第三個步驟?(下載APP )怎麼下載?來佛堂就可以下載APP ,前提之下,有很多種可以選擇的,不要隨便植入,你要植入哪一種的APP ?( 善良的) ( 正向能量的)( 回理天的APP) 你們忘了,還有密碼呀!需不需要密碼?密碼是什麼呀?( 三寶) 這個最重要的,你們都忘記了。密碼安插在哪一個地方?登錄在哪兒?重點就是要植入「聖賢的APP 」,植入了以後,才會照這個模式,才有航行的方向。早上說的標的、目標要正確。
    ◎植入導航以後,就往這個方向進去,我們常常要更新,要到佛堂更新,不然病毒容易入侵,程式隨時在變化都不知道。我們要跟進時事,隨時在做變化。上天給的訊息,是我們隨時要能夠接收的到,常常來佛堂更換,你自然就永遠都是最新版的。這樣出入門戶比較快一點。不然要出門都不知道門在哪裡。就像一條路,我們常常走就很熟悉,如果你不常走的路,你會不會走走停停呢?心裡頭害怕?惶恐不安?猶豫?一條路你不常走,你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很多麻煩、很多心理的障礙。
    ◎不是這段時間有看到報導嗎?一個屋子堆了很多的垃圾,清完了嗎?我們垃圾是不是要隨時不斷的清掃?如果久久再來清一次,你會清得很辛苦。當我們自己垃圾在資源回收的時候,你才知道哪些是可用,哪些是不可用的。就像我們的心思、心念一樣,我們人身上有太多的物慾干擾了,我們隨時要掃塵除垢一下,看看哪些該留的,哪些該捨棄的。所謂的「斷、捨、離」!斷、捨、離不是只有外在的物質,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也要發揮它的功效,該斷什麼?該捨什麼?該離什麼?什麼是我們該保留的,這一個才是一個重點。如果該斷的不斷,該留的不留。那你的版本,永遠是在落後的階段。所以今天我們來到這裡,
    學著改造自己,學著改變自己、改造自己,改變自己以後,才像我們班長說的,有慈悲心去渡化人。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夠成功。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要有信心,剛說的「起心」,我們心的作用大,心可以讓我們成佛,也可以讓我們成魔。我們不是只有在這時候,心是最平靜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的心,都要非常的平靜。◎遇到任何的風吹草動,不要馬上就像刺蝟一樣了,我們這邊很多刺蝟,還沒有戳到你的痛處,你的外表都是非常柔順的,當刺到你的痛處,你會馬上刺起來,這是保護自己嗎?我們不是在保護自己,我們是在刺傷別人,不管別人對我怎麼樣,我還是要以一顆真誠之心對待他們。
    為什麼有人一直講「阿彌陀佛」,看到人都「阿彌陀佛」呢?因為我看你就是一尊佛,所以看到你就「阿彌陀佛」,如果你的心裡頭沒有佛,你能說出這一句話嗎?所以蘇東坡跟佛印的故事我們都有聽說過吧?( 蘇東坡與佛印故事– 佛與牛屎)
    ◎我們說,不要受到病毒的干擾。現在的毒,大家會不會害怕?嚇不嚇人?那你們怎麼還敢坐在佛堂裡?受佛光普照,就沒有毒了。真正的毒是在哪裡產生呢?( 心) 怎麼講來講去都是那一顆心。心產生了毒,所以會受到外在的影響,而以毒攻毒。當我們人有浩然正氣存在的時候,不管外在的毒有多麼可怕,你是不是能夠降伏它呢?如何培養浩然正氣?所謂的浩然正氣是什麼?是要遇到像文天祥那一種處境的時候,才會有浩然正氣。當我們看到社會上苦難的時候,我們那一股氣自然就出現,當我們看到有不祥和的情況出現,我們會想要平息紛爭,看到人家受苦受難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想要去幫助他呀?這一股氣都是正氣。
    ◎你看看現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情況,你是不是還有浩然正氣的存在呢?在此時此刻,我們就能夠衡量,我們到底那一股正氣還存在多少呢?常常看到很多徒兒心很好,遇到苦難的時候,都會去幫助,這是不是就是一個正氣啊?所以相不相信你們身上就存有一股浩然正氣。
    ◎面對這麼多的苦難,徒兒你想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改造它呢?看看現在社會這樣,你有想要什麼樣的方法去改造呢?遇到窮人家,你會怎麼樣?( 會佈施) 。遇到辛苦的人家,會怎麼樣?( 會關心他) 。遇到不如意的人呢?( 安慰他) 。遇到不順遂的人呢?( 幫助他) 要怎麼幫助他?幫助是指什麼樣的幫助呢?前提是你的心態要正確的,就是盡可能地去幫助他。
    ◎有徒兒問為師,老師你看那個苦難特別多啊?水災風災,什麼災難特別多了,我拿錢幫助他,我拿錢佈施他,我捐助他,我幫忙她,請問老師,我這樣子我還要捐什麼呢?徒兒,你幫為師想,還要捐什麼呢?現在要捐的東西可多啦!唯缺的就是你要捐「道」、捐「德」。我們說「天下溺,援之以道。」外在的形象,是會壞、會空、會有盡的時候,唯有道德,是不滅,唯有道德是深植人心。唯有道德,是不會讓你心靈有空虛的時候。你要捐什麼?當你沒有能力捐錢的時候,你可以捐「道」,你可以捐「德」,把你所學到的發揮出來,把你的德性長養出來。這就是捐給這個社會上最好的禮物。所以說「天下溺,援之以道。」我們不要執著於外在的形象,可以盡可能撫慰他的心靈,這就符合「援之以道」的表現。
    ◎( 老師送鳳梨給某班員) 道德在你心裡頭紮根,往後要讓他發芽開花結果。要像這一樣的旺呀!這個後生可畏,不要看他年紀小小的,但是人家的抱負很高、志向遠大。每一個人都值得當我們的老師。所以問佛,不要只有問天上的佛,問問我們的自性佛,求佛不要只要三柱香五叩首,要問問我們的自家真佛。只有你自家真佛才會尋求到一個答案給你,只有自家的真佛,才能幫你作主,才能讓你去通行無阻。
    ◎今天說了這麼多,徒兒聽得懂不懂啊?今天送給徒兒一個字,叫做什麼字?( 報) 覺得這個「報」,它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報恩了愿」兩個字。「報答」、「報恩」…… ,有人想到「福報」,福報是什麼?沒有福報,就不會坐在這裡,沒有福報,人就不會手腳雙全。沒有福報的人,不是少一個眼,就是少一個手,或是少一個腳。你們的福報好,有好的福報,就要好好的報恩了愿,報答誰的恩?( 天恩)
    ◎第一個是先報答「父母恩」,人頂天立地,我們能夠好好的成為一個人多麽的不容易,就像你們說「盲龜浮木」的故事,我們知道,買樂透中獎的機率不高,我們能得人身,比中樂透還要難上千萬倍。我們知道要得這個人身多麼的不容易。想一想,為什麼還有畜生、化生、卵生、濕生,為什麼你就是「人」生。所以我們人能夠出生好手腳,第一個就要感謝父母。當父母生我們、養育我們到這麼大的時候,我們能夠自理的,就要好好的自理,不要讓父母再為我們操心、操煩。
    ◎昨天,有聽到了「孝道」,我們要感恩的是「父母」,父母的恩是昊天罔極,我們修道人最需要的是從「人倫」做起。「人道盡,天道才能成。」我們今天說了這麼多做佛的道理,但是我們有沒有想到,做佛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要孝順父母。如果,這個十善裡頭,第一個善是「孝順」,你第一個善沒行到,後面所行的善,都是叫做空談,如果你不懂得孝順父母,你妄想成仙做佛,所以我們要報恩。昨天孝道有講到三樣,第一孝「小孝」,奉養父母、衣食無憂;第二孝「中孝」,善體親意,能夠順父母的意思,讓父母能夠對我們很滿意、很高興;「大孝」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大大孝」救父母靈性跳脫輪迴苦海,這是大大孝,也是報恩的一個方式。今天我們所學、所聽的,我們要回去回饋給我們的父母,要引渡我們的父母,要做大大孝。如果父母不在了,要怎麼盡孝?(班員:自己好好修道,把這福報回饋給已經往生的父母)。
    ◎你們一直講福報,知道福報會有用盡的時候,當福報用盡了,就會落入三惡道。這個報還代表了什麼意思?報恩。果報,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報」字,這個報字,在你的心裡產生另外一個字呢?當那一個字,產生出來的時候,就是你現下、當下所要發生的事情。當你說果報的時候,果報就出現了。當你想著「福報」二個字的時候,福報用盡的時候,就會落入三惡道,我們現在有吃好的、有用好的、有穿好的,出門樣樣都不缺、不煩惱,這是我們累世福報好。但是這個福報,不要一直享盡用盡,當你一個福報,享完用完的時候,他生他世,你又會落入輪迴,落入窮人家,當我們有好東西時,要懂得分享,雖然這一個東西,是我辛苦靠勞力而取得,但是我們用的時候,要有節度,不可以濫用,如果濫用盡了,本來你可以用到一百歲的,被你用到五十歲就報銷啦!人時時刻刻都要珍惜、感恩、知足當下。不要看到任何的人、事起伏,看到人家有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就跟著起心動念了,這不是我們所想要的呀!我們今天修道的「報」是什麼?我們要去除的「報」又是什麼?這個值得我們的智慧去思考、揣摩。
    ◎今天給了徒兒很多的應用題,這個應用題要自己填寫作答。這個是發我們省思的一段話,我們忙忙碌碌、汲汲營營的過日子,曾幾何時,我們靜下心來,用心思考這一些話題;曾幾何時細細地想想,我們未來究竟會如何?「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闔眼朦朧又是誰」不要等你來來去去、迷迷糊糊地過一生,你才覺得我這一生這樣「了然」( 台語) ,不要講別人「了然」( 台語) ,其實是我們自己「了然」( 台語) 啊!今天植入了聖賢的法則,我們效法聖賢精神,依循這個模式,朝著這個目標邁進,人有了目標、方向,有希望,就有光明,今天我們現出了一片光明。有沒有人看到光明啊?
    ◎不要矮子看戲– 「隨聲附和」,不要人家說好,我們就跟著說好,要自己體悟,就會知道。前賢講的道理,都是前賢的體悟,我們的經歷要靠自己捉摸。前賢把我們帶領到這個方向,接下來看的就是我們自己該如何去拿捏。徒兒坐了兩天累不累?坐了兩天不累,因為我們法喜充滿,我們的心是熾熱的,對自己有沒有信心?對自己有沒有抱持很大希望?你們能不能成佛?你們可不可以成佛?不成佛、不罷休,好不好啊! ◎你們什麼時候還要來看老師啊?隨時看老師,老師如果沒有來,你們要記得找老師。去哪裡找?去佛堂找。去佛堂找有形的老師,無形的老師在哪裡?我們的三寶,隨時要點亮,我們的心燈隨時要點亮,讓我們自性佛,找到了一個方向,時常回佛堂,接受佛光的普照,改變自己、創造自己,就從今天開始好不好?恭喜徒兒登上聖賢之路,再祝徒兒走的一帆風順,願徒兒能夠早日成就你自己。徒兒們保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