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八年十月十三日歲次戌子九月十五日
              仙佛借竅訓
   駕舟楫 徒與師 看晨曦海平面升起
   看夕陽晚霞輪交替 揮揮手 瀟灑的
   離開了親朋故鄉里 遊五湖四海任我去
   快樂的喚醒每一眾生心靈啟 心甘情願放棄了己利益
   美麗浪花是要經過嶙峋的暗礁 生命裡屬於你的奇蹟
   快修行 知足無貪欺旅程中腳踏實地
   不怕風 不怕雨真理是第一 海闊天空退一步讓天機
   萬事從今圓又圓 珍惜使命而弘毅
                   調寄:暖暖
   吾乃 可愛徒弟的老師
  濟公活佛 奉了
慈諭 來至佛地 進門參叩
皇畢 問聲徒兒們否安怡
   就要離別互道聲珍重 淚水已悄然滑落溼容顏
   說聲再見各自奔前程 有了彼此祝福更心堅
   許下心願未來的日子 將愛溫暖美化這人間
   愿力無盡職責的荷擔
   行走每個角落落實在每個生活圈
   圍個大圓圈心手同相連
   愛在我們心中連結 道情直到永遠
   圍個大圓圈美麗的畫面有你有我
   一起創造祥和的彌勒園
   心中不捨相思總難免 這份緣緊繫我們在佛前
   就算路有千山萬水遠 也要來和你們來相見
               調寄:永遠的畫面


西元二○○八年十月十九日歲次戊子 九月廿一日
          (復習班)仙佛借竅訓
   見賢肅然起敬 態度隨之而轉
   恭謙之心二六時虔
   思齊嘉言懿行實踐
   道德學問窵窅 文以載道
   禮之所修道之所與
   作一個修行者最佳典範
   百善孝為先
   在家侍奉父母尤以色難
   小心自己一切言行姿態
   深愛父母者 必有和氣愉色容
   和父母在不言老 徒增不安
           (賢賢易色事父母)訓中訓
   吾乃
  爾師濟公  奉
命 進門早參
皇娘 問聲徒兒否安康
   賢徒道心與日增  明理後法喜充滿
   去開創新里程碑  但考驗阻礙前方有著一切
   要走這段最苦的歲月
   徒的心那麼脆一碰就會碎  怎禁起風吹雨雪
   道場犧牲奉獻累無人了解  心中些許淡淡的怨懟
   常言修道受罪委曲道千回  寂寞淚像涓滴流水
   付出的心血絕不會白費
   莫要說修道已感覺到疲憊
   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  在這落葉紛飛的季節
   徒的快樂傷悲願能打開心結
   讓師再陪你走一回
             調寄: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
    賢賢易色事父母訓中訓


    活佛師尊慈悲囑語九月十五日

    ◎ 做任何事情,太多了、超過了,也不好。太少了,你就不服。所以啊!還是中庸最好。
    ◎ 不偏不倚,什麼叫做不偏不倚?(不多不少、不左不右)那要怎麼做,才可以做到不偏不倚呢?(修道)修道就會不偏不倚啊!所以,現在修道就是要把它修好,把它合於天理良心,沒有偏向一方,沒有偏向自己的身靈,以理而行走天下。如果,以個人的喜好在做事、在待人,就會有摩擦不平。有磨擦不平的時候,就容易產生怨恨。所以,常常你們的心中總是充滿怨懟,那要怎麼去打破它呢?你們沒有公心一片,就是因為你們沒有明理,沒有明白道理,就會任性而為,任憑自己的喜好不會去替別人設想,凡事總是以自己的想法為中心。當你以自己為中心的時候,你所顧慮的,也只是自己的利益。若你以自己的利益為第一,那你處事就會倚偏了,這樣就不合乎中庸了。所以,徒兒們在待人處事上要退一步想,退一步想即海闊天空。不與人爭奪,則處處有天機、處處圓滿。
    ◎ 徒兒們,現在所該珍惜的,所該重視的,就是好好的修道、辦道與行功了愿。咱們修行行功立德,不是只在別人看到的地方才做。這樣,就不真實。修行不要只是圖個空修道之名,要腳踏實地的去做,才是真功夫啊!
    ◎ 修辦道是有時間性的,不是永久的,現在普渡期也是有時間性的,不是永久的。所以,對於修行,自己要把握。所以,我們要感謝上天慈悲,讓我現在還有這個時間濟世救人、行功了愿。
    ◎ 看到日出、日落有什麼感想呢?(無常)(時間過得很快)體悟到這一點,那你又有甚麼樣感想呢?再進一層(把握當下)似乎每個人都把「把握當下」掛在口頭上。可是,真正又有幾個人,真的把握當下呢?若說你們懂得把握當下,現在要你們放下一切去修行,你們肯嗎?去修辦,肯嗎?敢不敢?(敢)想遊天堂?等你功圓果滿吧!你什麼時候功圓果滿,就什麼時候去。對自己要有信心、有把握。修行就是要這樣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仙做佛。你有這個動力,你有這個力量去做嗎?所以,要捨下一切是這麼的不容易、不簡單。因為,你們都還放不下世間的凡情。凡情看得重,對於修行的路,也是一大障礙。但是,現在是普渡,所以,可以聖凡兼備。光是聖凡兼備也是不容易,還是有人做不到,最難的是放下一切。
    ◎ 所以,「修行」說簡單是很簡單,說難是很困難的。為什麼?「心的問題」原來都是「心」在做怪,要放下還真不容易。那你們為什麼都背了那麼重的包袱呢?(因為是世間的凡人),所以,現在要來學習修行,看能不能不要做世間的凡人,現在就要讓你們來學習。本來是凡人,現在就是要來學神仙,所以,以前種種的放不下,現在慢慢的放下,心中如果沒有沉重的負荷、繁重的負擔呢,那不是一身輕嗎?不要把人世間的事情看得太重,什麼事情都往自己的心上去放,放太多了讓你的心太累了!常常你們都會說:「我的心裡好累啊!」累什麼呢?放不下凡情俗事。
    ◎ 世間的一切,真的那麼重要嗎?有什麼事,重要到讓你放不下呢?(有一點)這一點就是這麼難放下。所謂的「放下」,不是叫你全部通通放下。我們還是要生活,對不對?衣、食、住、行還是要的,只是讓你的心空。「真空生妙有」,心空,才能再裝東西,心裡空了,才會有更多的東西。為什麼?一個容器,如果裝滿了東西,它還可以裝得下其他東西嗎?(不可以)你這容器裝滿了,那你原本裝滿了什麼東西,你這容器就是這些東西。那你的心就是那一些東西。看你裝了什麼?錢財名利、七情六慾、貪嗔癡三毒,如果你裝滿了這些,你就是永遠都是這些。所以,心空可以生妙有,才可以生出很多的東西,也才可以再裝新的東西。清空了,可以再裝新的東西,有的都是舊有的,可是你舊有的放久了會怎樣?會壞掉、會腐爛。所以,為什麼你們的心裡太沉重了,然後放太久了,沒有辦法抒解。結果,你的身體就出了問題了,你的健康就拉警報了。對不對?懂這個意思嗎?,(懂)懂了一點吧!需不需要再解釋呢?(不用)原來,徒兒們智慧非凡,不愧是為師的徒兒。智慧從哪裡來啊?(從心來)還是心的問題啊!那你的心怎麼會這麼累呢?智慧不是從外來,是從內心來的。要有一顆清靜的心,你沒有一顆清靜的心,心裡所思所想的太複雜了,亂七八糟的沒有清淨。你能夠體悟出更好的道理來嗎?(不能)
    ◎ 今天,別人對我們不好,表示我們前世也對他不好。所以,我們要心甘情願。心甘情願,徒兒們懂嗎?笑罵由他、心甘情願。可能嗎?(很困難)為什麼很困難?為什麼不能夠心甘情願接受一切呢?(想不開)為了何事想不開?是不是還是有這個「我」?「我」比較重要,自我意識,就因為有這個「我」。所以,一切的考量都是為誰呀?都是「我」。
    ◎ 所以,別人罵你一句,若是你想:你憑什麼罵我呢?我不服。憑什麼你可以罵我,我不能罵你呢?就因為這樣,你不能心甘情願。所以,徒兒們要明理。所以,為什麼說修道要明理呢?真正的明理,是可以永遠做到心甘情願,是可以以你的慈悲之心展現出來。心胸狹隘是因為你看得不夠寬廣。心胸不寬闊,是因為你的眼所見所視也是只有這一些而已,你沒有辦法看到全面。
    ◎ 換個角度,可以看到深度。徒兒們看事情都只是看一面,如果,你換一個角度看,又是不同的面貌。可是,平常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很直接的。我看到的就是這樣子。可是,你沒有靜下心來想一想,體悟一下,是否我所想的是對的呢?有沒有去體悟一下,我這樣子是不是想錯了?很少對不對?第一個念頭就是很直接的,所以,徒兒們平時要多多體悟體悟。所以,要心甘情願,其實是不容易的。心甘情願的做任何事情並不容易,因為還有計較心。
    ◎ 其實,在人世間,我們往往都是看到別人不好的一面,不容易去原諒別人。所以,寬恕別人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有的人一輩子做不到寬恕別人、原諒別人所犯下的過錯。所以,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充滿了痛苦與計較啊!若是你能夠仔細想一想。自己需要別人寬恕的地方,是不是很多啊!但是,徒兒們就是缺乏後面這一句。其實徒兒們,也是需要別人寬恕你,往往在你犯錯的時候,應該都有這樣的心理過。你犯了過錯,希望別人原諒你,可是別人犯錯的時候,你願意原諒他嗎?不願意。對不對?(不太願意)希望別人原諒自己,可是卻不願意原諒別人。所以,在人生的旅途當中,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別人,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修正自己的態度。什麼叫修正?怎麼修正呢?看到別人的缺點,剛剛才說要「原諒別人」。
    ◎ 其實,人呢,「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懂這個意思嗎?就因為喜歡為人師,就喜歡道人長短。會不會喜歡道人長短?那你自己真的比他好嗎?(自己覺得)你自己覺得啊!所以,做人要低心下氣。容不容易?(難)即使你很好,你做得真的比對方好。你真的能低心下氣嗎?你知道成熟的稻穗嗎?看過嗎?最豐滿的時候是怎樣?是低頭的對不對?懂這個嗎?(懂)所以,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的道理。那你看到這個,就要懂它的道理,就要學習。知道嗎?所以,你們平常都是急急忙忙的。營營追求。所以,要靜下心來看這一切的萬事萬物啊!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木都有他的天機,你看庭園之草,雖然,每天看都一樣。可是,你長時間比較,久一點沒看到,它是不是長高了、長快了、長大了。那你體悟到什麼?(都在變)人也在變,所以,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 你們有嗎?(沒有)所以,你不要認定一個人就認定到死,人家已經在改變了,慢慢的在成長了。就像庭園之草,你不能揠苗助長,要給人家時間慢慢成長。所以,不要認定人家,把人家定位在那裡了。永遠他都這個樣子,你就沒有給他機會改過自新。所以,給別人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萬一哪一天你犯了錯,人家給你定位的時候,那個苦啊!真不是滋味。就怕自己遺臭萬年,可是,你怎麼都不會想想別人也是怕遺臭萬年呢?將心比心,其實你們只要將心比心。一定可以替人設想,一定可以發揮,你給別人定位,也是給自己定位。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你怎麼對人家,人家也是怎麼對你。搞不好,別人看你更不如。 ◎ 這首歌是很輕快的,為師希望你們有一顆輕快的心情、愉快的心,不要常常鬱悶啦!來做個運動好了,就做你們昨天下午的運動好了。然後,如果做錯的人,給你們選擇好了,一個是你做錯了,你要渡多少人。第二個是你想說我還沒辦法渡人,但是來佛堂幫辦,你要來幫辦什麼?這樣子最乾脆了。
    辦事人員:妻子得了癌症末期。
    老師:萬事皆有因緣,有時候有些事情啊!……(我替她承擔)你承擔得起嗎?你們大家要渡人迴向給她,是不是?(大家跪求)你們起來吧!這是有因緣,有時不是為師不願意幫忙啊!你們要做功德迴向給她啊!
    辦事人員:讓她立大的功德。 老師:三年前就提醒她了。機會錯過了!所以,她沒有當下把握,你知道嗎?沒有當下把握,你現在才來說。這樣好嗎?如果,你們要做功德迴向給她,你們試著做做看。但是,為師不敢跟你保證!因為有時候,有些時機錯過。所以,為什麼為師一直要你們把握時機,就是這個原因。有些時候時機過了,你們想再求,有時候是不這麼容易的。知道嗎?這樣子,你們大家試試看,為師我也會盡力。好不好?但是,你自己心裡還是要有個底。萬事皆有因緣,你得要去識透這個,有因就有緣。所以,人世間誰經過、誰離開,這個都是有緣份註定的,誰陪伴、誰停留這都是緣份。所以,緣份註定在一起的時候,你是沒有辦法抗拒的。所以,有時候你覺得彼此很討厭的時候,你還是沒有辦法抗拒,還是會在一起。可是,等你緣份盡的時候,你再努力依舊改變不了事實,這些是你們共同的因緣。好啦!你們去做做看,你們去努力看看。你有經過努力,也許有一線生機,也說不定啊!至少你曾經努力過,沒有遺憾,懂嗎?(大家跪求)這個嘛!(老師思考)那你們大家願意幫忙,就幫忙吧!那為師就看看你們的慈悲之心的底線在哪裡吧!(謝謝老師慈悲)說到這個,讓老師想到,(老師走到供桌前)來!來!來!都是蘋果啊!都是蘋果而已啊!好啦!蘋果就代表平平安安啦!老師說了嘛! 大家都願意幫忙你,就抱持著一線生機。但是,你努力了,也就沒有遺憾了。自己要想開嘛!拿個漂亮完美的蘋果給你。 班員:求老師慈悲
    老師:又來了!又來了!
    班員:我有個兒子,都九歲了,還不會講話。求老師慈悲,教徒兒怎麼做?
    老師:不會講話,各人有各人的命運,就去改變命運吧!怎麼樣改!行功立德、發大愿啊!徒兒們,今天非常的幸運,遇到大開普渡,只要你肯修、你肯辦,就可以改變命運。也許徒兒們會不相信,但是一世修可以一世成了。改變命運!只要你有恆心,肯去力行都是可以改變的。
    ◎ 問問看前面的前賢們(指台灣道親),他們是不是改變了?否則,為什麼他們始終如一、抱道奉行。你看,他們來到這邊,犧牲自己的時間、犧牲自己的金錢、犧牲自己的精力,漂洋過海來到了這裡。是為了什麼?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這個「道」的寶貴可貴。因為,「道」使他們改變了,讓他們得道了,他們知道「道」的好,他們想要把道帶給眾生,希望眾生跟他們一樣好。所以,他們渡化眾生,願意犧牲奉獻、不求回報。他們有希望你們回報嗎?(沒有)他們都是很無為的付出。所以,徒兒們,你們要行功、立德、「三施」並行。
    ◎ 知道什麼是「三施」嗎?「財施、法施、無畏施」,這三種徒兒們都可以做。但是,如果說能力不及,你也可以選擇,選擇你能力可及的。如果說,你的錢只夠過生活的,那就不選擇「財施」。「法施」呢!你現在還不會說法,還沒有辦法代天宣化,這個都是暫時的,將來你可以的話,要循序漸進的去做到。「無畏施」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你現在就可以做得到,現在就可以馬上去力行,來佛堂幫辦,選擇渡人、還有來佛堂幫辦。
    (玩遊戲時,被處罰站起來說自己可以做的無畏施)
    班員:來佛堂幫忙,幫忙老師做事情。
    老師:點傳師來登記,你來說他要做什麼?
    點 傳 師:你也可以到外州開荒。
    老師:外州開荒,你還做不到哦!先來佛堂幫忙。(太遠了)你還說來佛堂幫忙,欺騙為師我。那怎麼辦才好呢?去那裡開荒好啊?要不要去啊?為師希望你說「好」,你說「好」為師就跟你去了,要不要?(要)
    班員:幫忙做事。
    老師:來就要叫他做事。
    辦事人員:幫忙做事。
    老師:做什麼事?(什麼事都做)
    辦事人員:幫忙佛堂。
    老師:幫很多忙囉!那要怎麼進一步法呢?開設佛堂哦?(不行!不行!)奇怪了,這回怎麼都是坐後面的道親犯錯?太好了!所以,為師釣了很多大魚,那你還能再進一步做什麼呢?(想不出來)想不出來哦!你沒能力嗎?
    辦事人員:可以清口
    老師:有人勉強你嗎?(沒有)心甘情願的,老婆呢?老婆也可以,二個一起最好。
    辦事人員:渡人。
    老師:你要去渡幾個人?(無限量)。好!要去渡人。
    辦事人員:各位前賢好。
    老師:你問各位前賢好,沒問老師好啊!
    辦事人員:感謝天恩師德,感謝老師慈悲,下次來學習操持。
    辦事人員:跟著傅點傳師幫辦。
    老師:好!好!好!
    辦事人員:老師慈悲,後學多關心道親。
    老師:多去成全道親。
    辦事人員:老師慈悲,徒兒來佛堂學習。
    老師:學習什麼呢?只學習不行,學習為自己,沒有為別人,要為自己,也要為別人。可以學講課哦!還沒哦!要你學習講課,不是要你馬上就會,是要你有沒有這個心想要去學習,想不想要有這個志願,想不想?還沒,不敢答應,還不敢啊!勇氣不可嘉,好啦!沒關係!循序漸進。
    辦事人員:老師好!各位前賢好!後學很願意做事,不管什麼事,後學都願意幫忙,還想成全求過道的道親,後學還是盡量的跟他們成全,請老師多加智慧。
    老師:智慧由內不由外啊!清靜自己的心。
    學員:有時間就會回來幫忙。
    老師:好啊!有時間就回來幫忙啊!
    學員:就沒時間。
    老師:就沒時間嘛!好啦!看你自己啦!儘量好啦!
    學員:有時間儘量來。
    老師:都是有時間,我看你們都說:「沒時間!」其實都有時間哦!
    辦事人員:老師慈悲,我太笨了,什麼都不會。
    老師:什麼都不會,就是什麼都會了。那你什麼都會,你就什麼都要做了。就是這樣子了。
    辦事人員:來佛堂學習。
    老師:好啊!那就坐下了。
    辦事人員:來廚房幫忙。
    老師:都還沒幫忙,就說要人家煮好吃一點,那你是說她煮得很難吃嗎?
    辦事人員:老師慈悲,徒兒要學習捨身辦道。
    老師:好啊!捨身辦道,說得到就去做啊!
    辦事人員:做無畏施。
    老師:什麼都要做,就對了!好啊!什麼事都做。
    辦事人員:徒兒想做很多很多的事,但是怕做不來。
    老師:先做你能做到的事情。心有餘而力不足啊!你是要做多大的事情?做你現在能力所及的,不要一下子就衝得太快,不要好高騖遠。
    老師:你站一半,所以你只要做一半啊?
    辦事人員:盡量抽時間過來學習。
    老師:滿意了,那現在再注意點了,你們犯了,再賴也沒辦法了。(遊戲中有人提醒動作)誰在喊,你也喊啊!你也喊、他也喊,你們怎麼這麼雞婆啊!該做不做,不該做的卻做,這是大家最會犯的事情,該做不做,不該做就拚命做;該說不說,不該說的說一大堆。
    班員:提示大家是讓大家出錯。(開玩笑)
    老師:你想要讓大家犯錯哦!
    辦事人員:我是自己給我自己提醒。
    老師:遊戲有遊戲的規則,你不希望大家犯錯,不是用在這裡,平常看見別人犯錯,要加以提醒勸導,用在那裡就可以啦!來!來!來!要處罰。
    班員:老師,您已經讓我坐下了,不能反悔。「上樑不正,下樑就歪了」。
    老師:還真行啊!既然開口說了,這次就算了,等下次再犯就加重處罰。
    (遊戲中)
    老師:好像都不會犯錯了。
    辦事人員:老師慈悲,在中國大陸可以開法會?請老師指點指點。 老師:大陸開法會再等等,可以嗎? 班員:我怎麼那麼愛哭,每件事情都會讓我哭的,事情都辦砸了。
    老師:都不如意啊!以後做事情靜靜自己的心,不要毛毛躁躁的,還沒想清楚就做了,這樣子就容易出差錯。慢慢的改變自己,先從想法去改變,心裡面的想法,改變自己的一些習慣。因為,你的性格改變了,習慣也會改變,其他接踵而來的都會改變。
    班員:老師,我想要有家,看到外面的小鳥都有家,我就覺得我很孤單、可憐。
    老師:沒有關係了啊!現在有了佛堂,佛堂也是一個家,常常回來佛堂也是回家。現在不可憐了,現在求道了、修道了,怎麼會可憐呢?修道可以改變命運,修道不可憐,想要一個家,回去理天的那個家,那才是永遠的家,人世間的家,都只是暫時的過客。所以,不要執著,要回就要回理天的家,時常來佛堂,你會覺得很溫暖的。
    班員:想求小孩,還有奶奶久病臥床,請老師大發慈悲,讓她早日康復。
    老師:求小孩啊!好啦!你慢慢行功立德,能渡人就盡量渡人,久病臥床就可早日康復。你要求子,送你一朵花吧!自己好好行功立德。至於你奶奶啊!你自己先改變再說吧!
    班員:老師慈悲,家裡很多事都不順利,大大小小事情,夫妻之間也不好。
    老師:婚姻是要經營的,二個從不同的家庭在一起,是要彼此互相體諒包容的,事情的不順利,一方面有因緣、一方面也是心情。從今天開始,心裡想的都是好的。
    班員:但是,每次做事情,都是往好的方面去想,但是結果就好像不好。
    老師:因為你的內心,並不是真正的放下,你必須是真正的從內心去做到,由心而發,不是只告訴自己要往好的方面去想,還要由內心發出來的。你這樣是忍耐,因為你是用忍的,不是好的發出來的,並不是善的,多聽道理可以陶冶你的性情。
    辦事人員:(求弟弟非法移民被拘留)
    老師:隨緣好了!你的想法跟他的想法不一樣,你不能替他決定,你是你,他是他,各有因緣,有時候有些因緣不用強求。但是,你就是盡人事、聽天命。這一定有因緣的,你自己去改變命運,行功了愿。不是已經教你怎麼做了嗎?老師要先走了,明天你們早一點來,為師就早點來,祝你們身體健康。

    活佛師尊慈悲囑語九月十六日

    ◎ 佛堂溫不溫暖啊?(溫暖)像不像個家?(像)那有空要回來家裡坐坐啊!(暖暖)這首歌很好用,以後心情不好拿出來看一看、唱一唱。
    ◎ 徒兒們,有些人「苦根」比較重,所以,在今生就過得比較苦。為師也了解徒兒們,在他鄉異地生活是很不容易的,都有很多的心酸。但是人生來到這世間上,有因就有果,是註定的。
    ◎ 有沒有聽說「未註生,先註死」?所以,人來到這個世間,是憑藉著你前世所造的因緣,這一世再來相會。就好比你這世所做的,來世要去承受。所以,徒兒們為什麼會怨嘆自己?為什麼過得這麼苦?有時是怨不得人的。你今世所受的苦,其實也許在哪一世就是別人所受的苦。懂這個意思嘛!所以,在人生裡面,你所遇到的人事物都有因緣。
    ◎ 為什麼有時候你看到某些人,你會特別的厭惡?你曾想過嗎?所以,凡事徒兒們要先體悟體悟,不要當下就隨著自己的性情而發,這樣,你會更結下這個苦果,未曾了結又結下一段,徒兒們苦,為師也都知道。但是,各人的苦,要各人去了。為師也代替不了你們,只能告訴你們,明理修行是可以改變的。你們自己的命運。唯有明理修行,你才可了脫,才可以了結。「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所以,希望徒兒們可以在這一世,好好的給自己一個期許,能夠了結自己累世以來的因緣,才不用在這人世間繼續的苦下去。
    ◎ 雖然這一世苦。沒關係!吃苦可以了苦,吃苦才可以使我們痛徹心扉,使我們能夠真正去徹悟。
    ◎ 苦才能使你了解,也才能去感受、去力行,否則你會懈怠、不積極、不進取。過得好,不見得好;過得不好,不代表一定就不好。徒兒們,敞開你們的心胸,去看看這個世界。你會了解,其實比你們苦的更多。所以,這樣子想,你的心裡是可以舒坦的。畢竟,比你更苦的人還很多。而且,他們還在苦中求生活、求生存。所以,徒兒們是比他們好得太多了。所以,徒兒們更應該珍惜,更應該去努力的為自己創造生命裡的奇蹟。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徒兒們,若懂得把握,將能夠煥然一新,改變自己。
    ◎ 什麼叫「修正」呢?修成正果,這是為師對你們的期待,不要想像的很困難。如果,你還會想像很困難,那表示你苦的還不夠,你的苦不能造就你,不能成全你。唯有在逆境中,才會顯出可貴,才會顯出你的真誠的一顆心。所以,為師雖然知道徒兒們苦。但是,也慶賀徒兒們還能在苦中作樂。如果,不苦中作樂。怎麼活下去啊?可是,苦呢!有時也沒你想像的苦。懂這個嗎?心裡若是可以轉個念,將是不一樣的。有時,你心裡面轉個念,可以是超越時空的。你的念頭不一樣了,其實你可以超越時間空間,而去解脫了。但是就是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才要你們來修行。知道嗎?為什麼要來明理呢?因為你明理明得不夠透徹,所以要明理。苦也是你們累世以來的因緣,所以有一些障礙,而這些障礙必須要你們行功立德來撥轉,知道這個嗎?要內外配合。這樣,徒兒們可以了解嗎?
    ◎ 如果說,修行、修道。徒兒們覺得不快樂。那是什麼原因呢?不快樂就是因為你的念頭差了,方法錯誤了,以至於不能與大家和樂融融。道場是一片祥和之氣,不要帶有個人的利益,一旦扯上個人的利益,那將就是不平靜了。不要把外面的是是非非,帶到佛堂裡面來。要給佛堂一個清靜之地,否則新的道親來看,這佛堂怎麼跟外面一樣啊!是是非非、紛紛擾擾這麼多,那誰還敢來啊?大家來佛堂,就是想求得一個平靜,就是因為在外面,大家心裡面有太多的苦,太多的不安寧。所以,想要來求個寧靜,平靜自己的心靈,佛堂是給大家心靈的精神糧食。所以,我們要給人家一個好的氣氛,而不是烏煙瘴氣的。所以,徒兒們要團結一心。
    ◎ 所以,修行就是重在「實踐」。就是要去做,你明白了就要去做。若是你不做,你還是一樣不明白。先試著去做,因為踏出第一步總是最困難的。「萬事起頭難」,要給自己一個勇氣,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瓶頸,瓶頸在最谷底的時候是最苦的。往往在最苦的時候,徒兒們都是放棄的。也許你再堅持一秒鐘,你就過了這個瓶頸。可是,你卻在這最後的一秒鐘失敗了。所以,在最苦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只要你堅持住了,你就可以扭轉乾坤,「守得雲開見月明」啊!堅持到最後,就是為師給徒兒們的嘉許。
    班員:這二天,我就是聽了老師的話,有一直在反省,來到了美國生活,剛開始我會抱怨。
    老師:好!好!好!如果你能夠這樣想,就不苦了。
    班員:看到人會討厭。
    老師:那你看到為師會討厭嗎? 你喜歡就好看,不喜歡就難看啊!
    班員:多看一分鐘就受不了。
    老師:希望不要看見。對不對?(對)那現在呢?
    班員:前幾天為了來開法會,就看了佛經,心就比較平一點。
    老師:心就心平氣和了。那以後常來聽道理啊!
    班員:心裡有一些悔恨。
    老師:悔恨,怎麼辦啊? 有這麼一句話「上天不殺悔過之人」所有的過錯,一個悔字就抵銷了。能夠懺悔,好啦!就過去啦!還是沒辦法!沒關係以後好好修行,能夠彌補的。好好修道;沒有什麼不能彌補的,好好修行就好了。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了!
    班員:這幾天下來我最感動的是「孝道」,我想這也是告訴我人生中的苦,離鄉背井來到這裡,很多人雙親還在大陸。思念之苦是最苦的。因為,我們已經深深感受到失去親人的痛苦。所以,我現在聽到這課更深刻。所以,希望各位前賢:::
    老師:「孝之終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班員:就是當我們失去了,沒辦法好好孝順他。
    老師:現在沒關係!現在就是你來修道、辦道,將來你成道了,一子成道,九玄七祖齊沾光。你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父母都沾光了,這是大孝。你來不及做小孝,就做大孝。
    班員:在這裡,我要謝謝老師,還有謝謝幫助我的人。是你們給我勇氣,我以前覺得我很苦,自己都跟自己過不去。然後,到了這裡我覺得,我有這個勇氣。跟別人比,我覺得我是幸福的。以前總覺得自己怎麼這麼苦?為什麼事情都看不順?到了這裡,覺得這個家很溫暖,我以後要多來這裡學習。
    老師:來佛堂幫辦,融入這個家庭,你會收穫更多。你們也都一樣啊!來佛堂幫辦,慢慢學習你會學習的比你想像的更好,超越你的所需。
    ◎ 你的心,為師知道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啊!父母在身邊的人,能及早孝順,就要好好的孝順。父母若不在身邊,也不要難過啊!就好好的修道辦道,父母都會沾光的,家裡都會平安的,所以不要擔心。
    ◎ 為師也不忍心徒兒受苦,看你們受苦,為師也難過。所以,為什麼為師一次一次的來,就是希望徒兒們,把握當下。把握機會,好好的行功立德,好好的修辦道。這樣,徒兒們有困難,為師才有條件跟他們談。不然,你要為師如何去講,如果是別人欠了你們,你們願意放過他嗎?(願意)你說的是簡單,但是等你遇到了,你可以做到嗎?(盡力去做)如果說,別人欠你一百萬,你願意就此算了嗎?你做得到嗎?(做得到)你做得到,那就是你有這個雅量,有這個慈悲。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所以,徒兒們既然這一世苦了,就在這一世苦中去修行,不要再遺留到下一世了,就在這一世了脫這個苦。唯有了脫,你才能夠安然自在。千言萬語還是希望徒兒們好好的修道辦道、行功立德。

    西元二○○八年歲次戊子 九月廿一日

    ◎ 徒兒們都開過法會,今天再來進一步的學習,這樣進一步的學習就不能再嘻嘻哈哈的,要以「莊敬為重」的心情來看待這件事情,學道要從最基本的學起,學什麼?(佛規禮節),佛規禮節,不學佛規禮節,就不知道尊師重道,尊敬前賢啊!
    ◎ 那「前賢」「後學」,來!寫一下,徒兒們現在都有可能去渡化人,那你引進人,你就是前賢,雖然你當前賢,但是你依然還是後學,為什麼?因為你前面還有你的前賢,所以,前賢後學,後學前賢,縱然你今天成就一番,辦了一番道務,或是你今天才能所及,比別人做的都還要好,比你的後學做的還要好,也或者比你的前賢做的還要好,但是你依然還是一個後學,因為你的前面都還有前賢,所以,千萬不要就把自己就當作前賢了,若如此必然生出槓高之心。
    ◎ 那這「前賢」「後學」要做什麼?譬如說你現在是個前賢好了,因為你有引進後學,可是你前面還有前賢,那你要做什麼?(承上啟下),「承上啟下」,對後學你要做什麼?(啟下),對你的前賢呢?(承上),所以,你對前賢必須要有一顆「敬重之心」,縱然他也許才能不如你,不如你做的還要廣泛、不如你渡人渡的多、講道講的好,但是,他在道場幫辦比你久,所做的事是你看不到的。所以沒看見的,但是就不能因此而抹滅他,也許人家是默默耕耘、默默的在付出,而你只是遇到時機展現你的才能,但不可因此就自以為高人一等。
    ◎ 對於你的後學,你更不能擺一個前賢的姿態,必需要以愛心、耐心、包容來啟發他,引導他,走向真理的契合。
    ◎ 契入他,而不是自以為是前賢,就對你的後學指使,或者是對你的後學看不起,也許將來你的後學做的比你還要好,只要給他時間,或許他也會超越你也不一定。所以,徒兒們既然選擇這條路,要好好的修行,「承上啟下」非常的重要。若一個道場每個人都做到「承上啟下」,那這道場一定是祥和的,沒有紛爭的,每個人都守住自己的本份,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素其位而行,就不會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
    ◎ 徒兒們既然要來學佛,就要遵守「佛規禮節」,這是最基本的,若你連這個都不懂,那表示你入門還不深,還在門外徘徊,其實真正一個有道者,真正一個有內涵、有修養的人,是韜光養晦的,真理是隱晦不張的,半桶的水才會搖晃。所以,真正有道者看起來都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顯現不出他的才能,顯現不出他的鋒芒畢露,也許你會看不起這樣子的人,覺得他沒有什麼,可是真正的智者若愚,看起來就是老老實實的,看起來很檏實,所以你看的出來,能讓你看出來就不是真正的韜光養晦了,真正有內涵是在哪裡?(心裡),君子聞道,入之於耳,藏之於心,藏在心裡,守住這個。小人聞道,入之於耳,出之於口,苟言而已。就是一個嘴巴會說而已。
    ◎ 所以,修行者藍圖,心能靜性,人能宏道,性不能減其心,非道宏人,道是人宏的,人要怎麼宏道?(行為),行為是用說的嗎?行為是做出來的,光說不練、知而不行,道非我有,所以,徒兒們在行道,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仁義忠信不離心,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仁義忠信還是擺第一。
    ◎ 什麼字知道嗎?看得的出什麼字嗎?賢賢易色是什麼意思?徒兒們,看見一個賢德之人要怎樣?徒兒們看見賢人之人會不會有一種肅然起敬的心,看見人家有德性心裡就起了什麼?敬畏之心,是不是馬上就會覺得對他非常的尊敬、敬佩,那你的態度呢?馬上轉變,看見賢能之人,馬上就肅然起敬,態度也馬上改變,本來自己很高傲,馬上就低下自己的心了,繼而會起之而效法。所以,你看見賢德之人,你可以這樣,那別人如果看見你,今天如果你是一個賢能之人,是不是也同樣的有肅然起敬之心,起而效法,我們都敬畏有賢德之人,每個人都一樣,所以,你今天要效法的就是這個,修行就是要做一個最佳典範,你怎麼樣去修養自己,做出來合於道,讓人家對你肅然起敬,繼而效法,不然你們都說效法聖賢仙佛,效法什麼呢?就是效法祂的精神、德性,那如果今天你能夠做得到聖賢的精神、德性,別人也一樣效法你,懂這個意思嗎?所以,看見賢人,見賢就要思齊。
    ◎ 自古君王都是以孝治國,百善孝為先,孝能感化人,孝子感動天地,感動天下的眾生,所以,修行首重孝,在家孝順父母,出外就能夠尊敬長上,如果你做到這樣子,那是不是也給人一個很好的效法,若是你修行不孝呢?修行人還不孝順父母呢?白修道啦!而且會給人很不好的模範跟榜樣,就算你不是一個修行人,也要孝順父母,父母生你、養育你、照顧你,那種辛勞、心酸,你們為人父母者更應該能體會,孝順的人必能夠仁愛、必有仁慈,你孝順自己的父母,也會敬重天下的父母,若人人如此,這天下必定是祥和的、圓滿的,所以修行更應該倡導孝順,以孝治國,道場中人人講孝,上下和和氣氣,因為你孝順父母,你在外就能夠敬重長上,那在道場中你對於你的前賢,也能夠敬重。是不是很嚴肅,不會,徒兒們既然要修行,就必需開始收收自己放蕩的心。
    ◎ 現在不比以往了,你是一個修道人,就要負起一個修道人的責任、職責,責任是什麼?職責是什麼?聽懂責任跟職責了嗎?他們說的你們懂嗎?(懂)那從現在開始,好好的想一想,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想要怎麼做一個修道人,怎麼樣學習效法,剛開始不容易,也許不知道自己該去著手、去實踐修辦道。但是,有前賢指引你們,有不懂回來問前賢,點傳師、講師都可以請教,然後再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能力來做,然後再慢慢的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往自己所訂下的志向前進。
    ◎ 所謂「志向」,就是效法仙佛聖賢,與祂們並齊,所以慢慢的累積自己的經驗,這些都是你成長的過程,你所學的點滴將來都是你很好的資料,可以與別人一同分享。
    ◎ 不要做一個「固執己見」的人,要做「通情達理」的人;不要做一個「尖酸刻薄」的人,要做一個「與人為善」的人;不要做一個「驕傲自恃」的人,要個一個「謙虛敦厚」的人;不要做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要做一個「感恩圖報」的人。「執著」;太過於執著,是障道的因緣,因為你太固執了,不願意放下你的固執,有好的意見,你不能接納,那你會固守自己的,若你固守自己的,那你永遠就只是這樣,不會再增長,別人有好的,你就不能夠吸收,所以,這是一個學道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你能容納十方,十方才能在你身上。有時候追求真理,最大的障礙是什麼?不是說在於生活中對象引我們走向錯誤的路途,象是氣象的象,有時候不是這些的問題,不是引我們走向錯誤的,也不是來自於我們自己悟性上的軟弱,就是體悟的軟弱,而是預先設好的偏見,預先所下的判斷。
    ◎ 孤單時,想起你的父母啊!那平常有沒有想?(有)想啊!為什麼為師會一再強調「執著」,若不打破「執著」,徒兒們將很難進入心海的體悟,自性的一種體悟。因為你「執著」擋在前面,你很難契入本性。所以,修道的路也是這麼漫長的路。
    ◎ 每個人都會有孤單寂寞的時候,當你孤單寂寞時,你會想誰啊?想起前賢。其實,徒兒們要打破「執著」,用什麼來打破呢?若徒兒們能夠時時存著感恩,任何事都感恩,若能「時時感恩」,決不會執著,時時感恩的人不執著,為師說的有沒有道理?(有)怎麼個有道理法。廚房的人呢?叫上來,我們今天要感恩,感恩誰呢?(無畏施廚房的前賢),還有感恩誰?(父母、老師)(引保師、前賢)(老闆)這麼多人可以感恩啊!那你是幸福的人啊!能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廚房的前賢站在前面)站在前面給大家看一看,是不是大家都法喜充滿,很快樂,將來你們也會和他們一樣站在前面,他們也都是你效法的對象,每一個人都是我們效法的對象,要擷取別人的優點,不要都只看到別人的缺點,你欣賞別人的優點,然後把它學起來,變成是自己的優點。那你就是一個智慧之人。如果只是看別人的缺點,那你就是一個愚笨、愚痴之人,來給他們鼓勵一下,付出的心血決不會白費。
    ◎ 有人看見啦!沒人看見啦!都付出、都做,做不是做給人看的,而是自己希望去做,希望去付出,為眾生而做。可是還有一些人你們沒有感恩感謝啊!誰呀?(點傳師,各位前賢)台灣的前賢啊!台灣的前賢來,站到前面別跑到後面去,最最最感恩的人是誰呀?(傅點傳師)還有誰啊?(林點傳師)還有呢?(張老點傳師)還有呢?這都感恩了,那他們呢?(台灣前賢)有感恩的心,有沒有要效法他們?(要)要啊!那你們也是要到各處去幫辦囉!你們效法他們跟他們一樣,慢慢學習,以後將來各處去幫辦,那將來站在前面的就是你們了,這就是見賢思齊,賢賢易色。效法為師我什麼呢?(濟公)聽了耳朵都長繭了,不過徒兒們有這份心,為師我還是很高興,要像個小濟公是不容易的,但是還是希望徒兒們勉勵自己。
    ◎ 徒兒們今天等於是一個開始,那對於從前的種種,從前的檢驗,還是目前的解決之道,或者是對於未來的思考,對於未來的問題,回顧與前瞻,回顧不是秋後算帳,而是要努力的去分析,看是不是可以有所補救,把它做到最好的,去改善問題,相信每個人都有很多的問題,很多待解決,所以徒兒們對於過往種種,不要在去困住,不要在把這些依然的藏在自己的心裡,要有一種往前看的心,不要對於過往種種放不下。
    ◎ 有問題呈現,也是給我們一個警惕、借鏡,讓我們不要在去重蹈覆轍,道場也是一樣,道務的發展一定會有所困難與問題,要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去打破,不要僵持在那裡,那這樣是沒有發展性的。所以,自問為什麼沒有進步呢?為師說這個不管運用在哪裡都很好用,不管道場、人際都很好運用,自問為什麼沒有進步呢?(我們執著在那裡),不願意面對問題,不願坦承。君子遇見災難斷不可逃啊!徒增多事,既然問題呈現了,就要有勇氣解決,而不是逃避它,若你今天逃避了,那這些問題就存在於你的心裡。
    ◎ 所以,為師說一段聖賢的話來大家勉勵,所以大家傳道者將自己的內性品德修好了,而道的消息自然會傳開,我們還要去掉我們的機智,不用計謀,不用我們的機智去處世、去待人,看見深海裡的魚,這會有禍的,說穿別人的心機與作為,這會遭殃的。所以,我們要去掉我們的聰明與機智。願徒兒們每個人都能打開自己的心結,有什麼心結有什麼不愉快,當下、此刻、現在、馬上把它化解,打開自己的心,心打開了為師才能夠再陪你們一起走啊!
    ◎ 前賢提攜後學,後學尊重前賢。把椅子收起來,大家來唱暖暖或永遠的畫面,大家來牽手,願徒兒們鄙棄前嫌大家在一起,大家手牽手,既然要打開心結,就要接受,連起來才會是一條心,點傳師站在一起帶頭嘛!法船的行駛就是要這樣,你們像不像水手啊?(像),現在是要讓你們團結一條心,唱唱歌。聽了有什麼感覺?(暖暖的感覺)心裡暖暖的像太陽一樣,照耀著大地,普照著天下的眾生,有沒有這樣子的感覺(有),信心都提出來了,力量都升起來,團結力量就會大,唱永遠的畫面,你們練的不錯,三更半夜練歌,把為師我都吵來了,不來都不行。
    ◎ 徒與師駕舟楫。為師希望你們圍個大圓圈心手相連,這裡面有你有我,大家一起建造這個彌勒家園,然後再來唱今天做的那首,這都是有連貫的,先是暖暖讓你們心中的太陽升起,太陽升起了普照大地,所有的眾生都受惠,然後圍個大圓圈,永遠的畫面,大家團結合作,一起努力,有你有我共同創造,創造一定會有過程、有辛酸,那這時你孤單的時候,你就想起誰呢?(老師)想起為師,想起前賢,想起所有的同修,修行一定要有同修,要有伴,所以大家同修之間,更應該要互相扶持,而不要互相嫌棄,彼此包容、照顧,大家都像兄弟姐妹,手足一樣,更應該要相親相愛,去開創新的里程碑。
    ◎ 徒兒們今天,前賢們所受的辛苦,有時候你們是無法體會的,慢慢的你們進入道場,修道辦道你們就能體會出,他們的辛酸與淚水,今天他們沒有得到什麼,都是請假,每個人都有工作,都是先請假,放下自己身邊的事務來到這邊,漂洋過海來,坐了長久的遠程來這邊,但是沒關係,付出心血都不會白費的,人虧天補,你們所做的一切,上天都有看見,咱們就化悲憤為力量,再創造嶄新的一程,所以為師送你們這三首歌,意義深遠,你們好好的體會,為師臨壇顯象是不得已的,但是徒兒們不可執著這個,這只是一個象,修行不能看外象,而且為師臨壇只是一時的,為師希望你們是真正的去明白道理,去尋求真理,畢竟為師成全有限,來的時間也不多,為師更希望你們好好體悟前賢、講師、點傳師跟你們說的道理,所引導你們的,為師也希望你們有空,看看訓文,更要讀經典,因為智慧不夠時,是需要大智慧者來指引,而先賢們留下的經典,都是萬世鉅作,不可抹滅的。那能引導你們走向正途,影響你們自性的啟發,流露你們的真心。所以,不可以太「執著」,否則一但你們執著這個象,那為師將來與你們見面就會減少,會提早結束知道嗎?

    法會側記
    感謝天恩師德、白水聖帝及慈寧菩薩聖靈庇祐,成就了美國慈音壇於二00八年10月12~14日的三天法會。在三天法會中,蒙活佛師尊慈悲顯化、殷殷垂訓,鼓勵班員及赴美開荒前賢們珍惜修辦機緣,恪遵承上啟下的修行風範,也勉勵眾人腳踏實地的修道、辦道,並廣行三施、代天宣化。
    此次法會,老師慈悲臨壇所做的訓,集合三處道場,包含;10月11日於寶光明本美國協濟道院復習班、10月12至14日於發一奉天宮美國慈音壇三天法會及10月18日於發一同義宮美國彌勒寶堂三天法會完成本訓,並於10月19日於發一奉天宮美國慈音壇法會復習班完成妙訓:「賢賢易色事父母」。活佛師尊有交代,要發一奉天宮於完成訓文後,送回臺灣省彰化福山集結成冊。此一殊勝機緣,切不可輕忽。
    所謂「百善孝為先」,在本訓中,活佛師尊慈悲再三指陳,修道、辦道當以孝為本,立身行道,成就彝倫。此篇訓文內容含義深遠,將廣為流傳至國內外,盼有緣受教於聖訓者,能珍視之。承蒙天恩師德,有幸能參與此篇跨道場的聖訓,深感恩澤。在訓文的製作過程中,承蒙點傳師們慈悲關心,前賢們的鼎力相助,讓訓文能順利的完成。付梓之際,作此篇側記,以留下記錄。
    發一奉天宮文書組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