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O一四年十月十九日歲次甲午九月廿六日 發一奉天美國道場
            慈心佛堂先進班 仙佛借竅訓
   天賜下良機歡聚一堂
   分別了多少年重逢相望
   灑一滴甘露無盡放光
   清靜又自在多歡喜又安祥
   天恩實浩瀚降下法航
   為眾生引導出無數悲傷
   打開自性心窗真心觀望
   放下了貪嗔與癡愛的憂傷
   觀自在菩薩行深於十方
   智慧般若就能夠無礙流淌
   度過那災劫 和平永安康
   天上人間樂洋洋
            調寄:荷塘月色
   吾乃
  南海古佛 今奉
命 降至娑婆 進門參過
皇座 問問賢士可安悠
   不知不覺 時光逼催
   日落西山 倦鳥巢歸
   賢士啊 何時再會 願你修辦順遂
   除私慾 守仁義 修好你自己
   猜疑去 大智若愚 另作新民起
   啊~~~ 慈悲真誠人敬
   代天宣化全心不遺餘力
            調寄:落花淚

    南海古佛慈悲白話訓
    ◎ (點傳師:大家給南海古佛接駕)各位賢士有禮了,大家請坐(謝謝古佛慈悲)。各位賢士午安(古佛午安)來這邊聽道理會累嗎?(不會)聽得高興嗎?(高興),那古佛要恭喜各位賢士,根基這麼的深,佛緣又是這麼的好啊!(謝謝古佛慈悲)大家先唱唱善歌好嗎?(好)(帶唱善歌)(請班長帶頭唱)(大家學習善歌)
    ◎ (點傳師:看到古佛莊嚴的法相,樂不樂啊?(樂))這首歌好聽嗎(好聽)既然好聽日後咱們大家都學起來,好不好?(好)這首歌叫荷塘月色。荷塘知道嗎?(知道)知道嗎?(回答大聲一些,知道)是不是古佛聲音太溫柔了呀,這個時候來聽到這種聲音就要變成催眠啦?(不會)俗話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有沒有?(有)所謂的心田對不對?(對)咱們今天這個荷塘啊,這個池塘啊,也就像大家的心田一樣,這個池塘裏面種滿了無數的荷花、蓮花,但是呢,甚麼時候會開花、要開幾朵花呢?都得要自己去耕耘、自己去努力栽種,聽得懂嗎?(懂)所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荷塘啊,心裡面有這個荷塘啊,要怎麼去管理它,當你對道了悟了一些,對道真理體悟了一些,每體悟一次就開一朵蓮花,每做一件好事你也開一朵蓮花,那就要看每個人的荷花池裡面,開的多與少啦,所以你用心耕耘、栽種多少,它的收穫就顯現了多少,所以每個人都要從心上去下功夫啊,懂嗎?(懂)
    ◎ 這是心而已喔,還有所謂的月色呀,月亮、月色代表每一個人的自性光芒,我們的自性能發出多麼的光,多少的光芒,多亮的光呀,就像那月色倒影在河塘上呀,多漂亮啊,所以有了自性的月亮光芒,再加上心中的荷塘,雙方兩方都要兼顧啊。所謂的性、心、身,古佛只跟大家說「心」與「性」啊,沒有講到身,對不對?是不是啊?(是),為什麼古佛不講「身」啊?(請古佛慈悲)因為眾生對於身體的照顧啊,太多太好啦,根本無需古佛再跟大家提醒呀,大家愛不愛自己的身體呀?(愛)大家因為怕死而愛這個身體,(是希望能夠修道,留得這個色身,才能夠借假修真。是不是(是))所以眾生都被這個色身肉身綁住呀,所以再怎麼也是加以愛護,珍惜這個身體。但是今天一旦入佛門,修道的課程。除了這個身體的照顧是起碼的,心裡面與自性更是非常重要的,才是主要的、關鍵的。懂嗎?(懂)但是也不能聽古佛說:身體不用照顧,沒關係,那我呢就顯得髒亂、邋裏邋塌,可以嗎?(不可以)那我就生活就沒有作息沒有規矩可不可以呀?(不可以)所以道理是活用的,但是聽的人要有智慧,要懂得去聽真正的意思、重要的意義,懂嗎?(懂)。就像你們聽道理一樣,聽講師、點傳師慈悲,每一句話,真正的涵義或其中的智慧要聽得懂,當你聽得懂你才做得出來。如果你聽不懂你自然沒有感受,對你在你身上發揮不了作用,道理還是道理,所以一定要用智慧。努力用心地去研究、去聽道理。
    ◎ 聽了以後要怎麼樣啊?(做)如果對道最起碼的信心都沒有,那信心都沒有要從哪方面去努力,怎樣增強、怎樣鞏固自己對道的信心,而不是外在前賢怎麼跟你說破嘴,說道多好可以超生了死離苦得樂,結果你內心一點感覺作用都沒有,是沒有用的。所以修道是修自己的心,辦道是對得起自己的心,你今天想做佈施、話的佈施、財的佈施也好,都是你自己的一顆善心。都是因為你有那一顆善心,而不是前賢跟你說:佛堂沒有果了,沒有東西了,你拿一點過來吧。不是這樣被動的,這樣也是毫無功德可言哪,懂嗎?(懂)。
    ◎ 會不會古佛說得那麼多,很深哪?(點傳師:深不深?(不會))不會很深,「不」這個音很小聲,「會」這個音很大聲(點傳師:會不會『不會』)。修道來佛堂要「率性」,但是「率性」的前提,基本是先遵守佛規,就不會太荒唐,就不會太過了。所以賢士們大可放下你的「人心」,放下你猜疑的心。在佛堂裡,所能夠吸收到的、看到的,都是善知識,都是對你有好的影響、好的吸收,只是你願不願意接受它。願不願意用心來觀察,懂嗎?(懂)在佛堂、在道場永遠經得起你的觀察與淬鍊,只要是真心的修道人,真心為上天辦事的人,永遠都是一個好人,永遠都不會讓你有所懷疑的,懂不懂?(懂) ﹝講師:大家修道需要不要有智慧?(要)要不要看清楚?(要)不是說來佛堂,講師、點傳師說一做一、說二做二,自己要看該做的我們就要去做,不要太被動﹞只要是各位賢士們,你們有心,還有這個能力,只要你們願意奉獻的、願意幫忙的,那個就是好事情。﹝點傳師:願不願意?(願意)﹞
    ◎ 要在每一個地方有一座佛堂的產生、有一駕法航的產生都不是這麼簡單的呀,那也表示大家對這個佛堂有深厚的緣分,可以因為這個法航而開啟你人生不同的階段,要把握這麼好的時機,不容易呀,修道永遠都是逆水而行呀,沒有這麼容易,修道;可不是來享樂的,修道是來做甚麼的?說說看(做善事)很好,還有呢?(修身)很好還有呢?(了愿)了愿,也很好,還有呢?(盡自己的責任)盡責,還有呢?(改脾氣毛病)對呀!改自己的脾氣、毛病。當點傳師給大家慈悲的時候、當講師給大家開示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看到自己的脾氣毛病,對不對?(對)那賢士今天有沒有看到呀?﹝點傳師:有沒有看到自己的脾氣毛病呀?(有)﹞有,很清楚是不是?(是)那要改不改是不是在自己呀?(是)所以賢士們,你們是有智慧的,一點就通。為什麼一點就通啊?為什麼你們可以一點就通?(我們已經開竅了)真的是開竅了,各位賢士要自愛呀懂嗎?(懂,謝謝古佛慈悲)貪嗔跟痴愛每個人身上都一定會有,是不是?(是)貪也好、生氣、憤怒,癡心更不用說啦,那個「愛」呀,我很愛,別人不愛呀,那個也很嚴重啊,所以要修貪、嗔、癡、愛啊,所以聽道理,要觀照自己的脾氣毛病,對不對?(對)這樣子來聽道理才有收穫,這樣子你來佛堂學習,你才會進步,懂嗎?(懂)
    ◎ 所以凡事用點心,你一開始用這個心哪,你的智慧心清明的自性,就源源不絕出來了,相信古佛好嗎?(好)(點傳師:大家用心體會,就會發出你的智慧。)用這個方法開始開啟自己學道的過程,自己學道修道的開始,是從一個簡單的開始,其實每一個人,都很難過得了自己的那一關,而不是外在的那一些困境,那一些困難,事實上都是自己的這一關過不去啊,所以賢士們一定要有智慧,聽了道理以後要去做,在做的當中不斷的檢討自己,不斷看到自己,不是來佛堂才叫行功立德。每一個人在自己家裡面,善盡一份責任,好好做自己的本份,好好扮演好自己的腳色,這也是一種人生的進步啊。不是修道來佛堂表現得很好就是進步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對不對?(對)都有自己的生活範圍領域對不對?(對)這一部分你就可以拿來行道,你就可以拿來學道懂嗎(懂)這個才是將道發揮出來,將你所聽到的道理智慧落實出來,而不來佛堂才表現得一付很明理、很和藹可親,可是回到家變成甚麼啊(眾生)變成了眾生,變成了一付兇巴巴的臉孔,變成了一付氣呼呼的臉孔,這樣子有道還是沒道(沒道)對,這樣子都沒有道,這樣子表示你聽道理沒有消化,都沒有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氣質啊,懂嗎?(懂)(講師:所以道在哪裡?(自身)道在自身,所以隨時隨地隨處都可以表現修道人的行誼風範。)(點傳師:想不想改變自己啊(想)?還是想改變別人啊(自己)講師:改變自己容易還是改變別人容易(改變自己容易))賢士們現在對答都這麼的流利,但是啊行為表現出來有沒有這麼的肯定啊,(有沒有,在學習對不對?來佛堂就是要學習)如果你會覺得在學習那也表示是可造之材啊,還有救,如果你是一個頑固不通的硬石頭的話,那就難化啦、那就難變啦,所以啊我們是要學習做一個可塑造的、可打造的人才對不對?(對)君子不器,君子的形象呢?放在一個方的容器裡面,他就是一個方的,放在圓的容器它可以變圓,就表示他的可塑性,他的量、他的能耐很高,這就是君子。
    ◎ 修道人是不是君子啊(是)那你們現在是不是君子?(還在學)所以君子除了文質彬彬以外,更需要的是明理修辦道,對道理、對真理、對真道的肯定,這才是名符其實的君子,才是一個老老實實的修道人。懂嗎(懂)
    ◎ 古佛說了這麼多,古佛倒是想聽聽你們心裡面的疑問,有沒有(點傳師:有沒有疑問古佛給機會要把握)也不一定古佛能夠替你解開疑問,現在你眼睛所看到這麼多善知識,都可以跟你解開疑問的(點傳師:各位要跟古佛相遇容易不容易(不容易)要不要把握(要)精神要拿出來趕緊請教)古佛跟各位切磋的是心性上、是在道理上的疑問,而不是啊:古佛,為什麼我家那個都不聽話呀;古佛,為什麼我的工作就是不順利呀;這個要跟古佛討論嗎?(不要)需要嗎?(不需要)(點傳師:你們口還沒張,古佛就知道你們要說甚麼。剛剛古佛不是慈悲了嗎?我們要開智慧,已經點開智慧之門,是不是要用心、用方法呀?古佛現在給我們機會把心門敞開,把能量發揮,這個時候就可以請示古佛慈悲好不好?(好))
    ◎ 來!站在原地就好,請說,也可以跟大家分享(某班員:請古佛慈悲,:::)你的那個為什麼不聽話呀?是不是這個問題。(不是)那就不是問題啦!(是他對道的問題,我不曉得怎麼解答。他說:基督教跟其他教,說的道理也是跟我們一樣的,他很迷茫,我們道場講的道理也是說做人要善,去教堂聽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到底要聽哪一個?)好!賢士請坐,方才古佛不是跟大家說了,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領域範圍,對不對?(對)但是你聽了道理,你要先懂一些道理,你才能將道理真正的落實出來,當你能夠改變你自己目前的生活,而且改變自己的內心脾氣,慢慢在改進、慢慢在修正,那表示你有在修道,那表示你身上有道;那更表示你的境界比他高啊,是用德去感化的而不是用言語去辯駁的,所以五教皆同源,但是白陽時期真道降世,這個是不爭的事實,是可貴的,各渡有緣人啊,每一個人修行的方式都不一樣,我們是不是也在修道、在修行,對不對?(對)他們也在修行,但是各憑本事見真章啊!你對道肯定,你對道理研究透徹,你不用怕事情做不好,你也不用怕他將來會受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人生路,你修你的道,他也得修他的行啊,各找有緣人,隨緣渡化,雖然你知道道很好,你想拉他入這個道,但是你本身對道的信念、認知還不夠,痛苦、煩惱就產生啦。
    ◎ 夫妻本是同林鳥,怎麼樣?(大限來時各自飛)修行也一樣,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夫妻能夠在一起同修,能夠在一起無非是緣分一場,這個緣分可以拿來互相切磋人生的道理,提升大家自己的心境,但是沒有辦法勉強要走在同一條路上,尤其是修行的路上,反而要釋出更大的尊重,更大的心量來接納,才是有智慧的修道人哪,大家聽得懂嗎?(懂)
    ◎ 當你有更大的心量、更大的接納的時候,五教同源呀,哪裡不是道?就怕你修得沒有比別人落實,修的道沒有比別人高超啊,反而自己要檢討檢討,你只要從你自己身上開始檢討起,假如你做的十足、十分滿分的話,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的話,那就隨緣吧。不是嗎?(是)你也想要修道,別人也想要修行,只是每一個人的因緣、狀況不一樣,只有用更大的心量去接納,將來或許還可以走在同一條路上,但是如果沒有,不用勉強個人因緣,各有因緣莫強求啊!只要自己的心上快樂、法喜踏實啊!這才重要,培養自己內在才重要。才看得破才放得下,懂嗎?(懂)
    ◎ 還有沒有問題呀?(班員:自己有苦說不出來請幫我解除一下)有苦說不出來?(對)有沒有看不順眼的呀?(一直都有的)甚麼事看不順眼?(弟子說不出來)當眾生、修士們有說不出來的苦,莫名的苦、莫名的愁的時候,你的自性、你的自心在告訴你啊,我需要休息呀,我需要佛法,我需要修道來提升、來解脫、放下我自己啦,如果我再過著凡人、再過著眾生的日子,我將會痛苦,我將沒有辦法脫離生死啊!所以啊古佛替你高興,(謝謝古佛慈悲)你的「真主人」一直在提醒你,我要修行、我要找一條解脫之道才行呀,這樣子才能夠放下啊,甚麼是解脫之道?知道怎麼走了嗎?點傳師(點傳師慈悲::::)每一個人都有六萬年的業力與無明,那個無明呀就是沒來由的,會騷擾你的心,讓你不得安寧,那個無明就容易讓你在人生的路上啊抉擇錯誤,做錯很多的事情,犯了很多的愚昧,所以這個無明得要怎麼消除啊?賢士們知道不知道?(無明就是不明白,好事壞事莫名其妙,怎麼來消除?)多行功了愿,多懺悔,懺前愆、悔後過,唯一只有這個是不二良方啊。只有這個才能撥轉你的命運,撥轉你的業力,化解你的無明呀。
    ◎ 功德有分真功德。心上的功德,眼前有形的功德,都可以做。你的內心治理得很好,也是一項功德,但是這個無上功德沒有這麼容易,所以得從有形、有為的方法來開始,量力而為,盡自己一己之力、一己之心,相信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永遠庇護肯修道的人,永遠會加福、加智慧給肯修道的人,懂嗎(懂)(點傳師:聽得懂嗎?大家都有心想修道、想行功,那麼上天就會垂憐,可以渡人、講道理給人聽。)所以當你有心、有那一股熱誠要發出來做好事,但是又不知道要怎麼做好事的時候,這時候找找引保師、找找壇主、找找點傳師問一問,唉呀!我的錢很多我要怎麼作好事呀,我的時間很多我要怎麼做好事呀,相信佛堂裡的善知識,都可以給你一個很明確的作法,不要只是自己苦在心裡面,懂嗎?(懂,謝謝古佛慈悲。)所以不要灰心,不要傷心,這是個好的開始,眼前的大道趕快去走,趕快把握機會行功了愿,你的心就快活了,懂嗎?相信古佛嗎?(相信)古佛暗中幫你好嗎?(謝謝古佛慈悲)你的信念要正確古佛才有力量,懂嗎?(懂)就算很多考驗、就算很多阻礙,你也不要放棄好嗎?(好)起來吧。(謝謝古佛慈悲)
    ◎ 天底下有一種境遇,就是當你要做好事,當你想要修道的時候,考驗與逆境特別多,所以賢士們要研究「修道與考驗」,要研究研究,這樣才能鞏固你對修辦道的信心跟堅定,天底下從來就是這個定律,為什麼是這個定律?今天你受了明師一指點,你能夠超生了死,但是啊,你結了六萬年的冤欠,欠人家的也好、人家欠你的也好,如果你這輩子發心啊,修成回天去,那些人找不到跟你要啦,討不到了你說他緊張嗎?(緊張)一旦緊張當然處處找你麻煩對不對?(對)如果處處找你麻煩,你又沒有足夠的智慧與功德,撥向給他,你說他甘心嗎?(不甘心)所以為什麼越發心越誠心,考驗越多,逆境困難越多,代表你走的路是對的,你修的這個道是真的,已經對他造成威脅了,那你還要不要放手啊?(不要)你可不可以鬆手放棄啊?(不可以)這個時候千萬不要鬆手,千萬不要放棄,千萬不要打退堂鼓啊,你一旦妥協了,你日後、百年後你就墜入萬丈深淵了,懂嗎(懂)所以仙佛為眾生而哭泣,眾生為自己而哭泣,眾生為自己眼下的煩惱而痛苦,仙佛啊看著眾生一個一個掉進萬丈深淵而難過啊,所以眼光先要看遠一點,修道是一輩子的,不是眼前的懂嗎?(懂)(點傳師:兒孫自有兒孫福,有時候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好不好?不要為了這些,過不下去。) 當你看待事務,世間種種情情愛愛的時候,放下不等於放棄,你的放下可以給你以及眾生更多的機會,更多圓滿的機會,還有去圓滿去了結的機會,所以放下不是放棄啊!放下只是讓自己更有智慧的來面對,這樣子的解釋才是有幫助的,懂嗎?(懂)如果大家聽到「放下」就是「放棄」了,那每一個人都看破紅塵剃渡好啦,對不對?(對) 一切俗情俗事都不過問啊,是不是(是)沒有,修道不是這回事的,每一個人都還是規規矩矩在社會上做一個正正當當的人,每一個人都還有自己的責任,家庭的責任、工作的責任種種,更有修道的責任啊,所以聖凡兼修,都要做,懂嗎?(懂)都要做才了得快,你的緣、你的塵緣才了得快,你才輕鬆快樂啊!懂嗎(懂)
    ◎ 還有沒有啊?(點傳師:大家時間把握。講師:剛剛兩位前賢的問題,可不可以套用在每一個人身上?(可以)怎麼樣可以呢?其實莫名的苦是怎麼來的?往往都是自己給自己壓力造成,自己沒有給別人空間,沒有轉圜的餘地,你把別人逼得很緊的時候,相同也是把自己逼得很緊,所以,古佛一直勸大家給別人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放下,給別人一些轉圜的餘地,哪一天他自己會再轉回來。)勢必會再轉回來的啊,但轉回來時,你是不是變成一個更有智慧的人,去處理他去面對他,這就是你修道的功夫有多深啊。(用心)
    ◎ 還有沒有?(班員:要怎麼樣增加智慧?才能學會看破、放下,)要如何才能有智慧看破、放下,怎麼樣培養這個智慧,是嗎?坐下吧,在座認為呢?(點傳師:有沒有人可以說說。)前賢認為呢?怎麼樣才會有智慧?(講師:可能一開始還不是那麼清楚明白,所以還是要接近佛堂、善知識、講師、點傳師,我們往往都會因為一點「無明」看不清楚,看不清楚的時候,太執著那一點,當那一點「無明」在我們眼前的時候,那一點「無明」就會遮住我們的眼睛,小小的東西放在眼睛前面,你就看不到全世界了,把那一點放遠一點、再放遠一點,你會發現旁邊還有很多東西,那一點就不會變成那麼重要,讓你執著在那一點上面。﹝那我就不要去想﹞「不要去想」就是剛剛古佛說的是放下而不放棄哦,暫時不想因為你活在當下面對他,當轉個身面對這個、面對那個,就把他放下。【點傳師:心中有物要放下,沒有東西】有時候不要提起,你就不需要放下了,『他是要增加智慧。』對啦。)怎麼增加智慧啊?疑問很清楚,可是答案很模糊。怎麼樣才能夠培養智慧呀?六度般若波羅蜜裡面甚麼度智慧?(智慧度愚痴)愚痴度智慧,(講師:癡啊,癡心就是你執著那一點,一直放不下。那一點就好像一根小小的刺,你把它刺在肉裡面,帶著到處去,手指頭動一下你就會感覺到,如果你把它拔掉的話,把它放下呢,比如說你來佛堂,就忘掉家裡的事,這種感覺體會一下。現在是不是就沒有家裡的那些煩惱了,這個就是活在當下。現在在這裡就不要把家裡的事提過來)想太多了,(我們人就是會越想越鑽牛角尖,比如說別人一句話,我們可以請問他:意思、動機是甚麼?而不要自己去猜、揣測。)
    ◎ 賢士啊,我們人生順不順啊?(還可以接受)生活家庭也還美滿呀,(雖然沒有說很美滿,還可以接受。)當一個人有感恩的心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擁有很多籌碼,還擁有很多快樂,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手邊其實還擁有很多啊,那個快樂、智慧就有了,先學會感恩,有感恩的心你會覺得有多餘的能力去幫別人,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這時候你的智慧就來了。處處感恩、處處感謝給予你的人,陪伴你的人,周遭的朋友、周遭的家人、親人,感恩他們,其實你在這個世上,擁有著很多的寶啊,無價的寶你都具足了,有一顆感恩的心,你的智慧就出來了,這個智慧是能做更多有意義的奉獻跟付出。能做更多有意義的付出跟奉獻,那個才叫智慧。而不是智慧擺在自己身上,留在身上,那顯現不出甚麼叫智慧。懂嗎(懂)(講師:我們的人性往往都是『貴遠而輕近』,把遠方得不到的東西當作很貴重,卻把身邊的人呢,隨處可見的人與物卻看輕他、看不起他,因為他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所做的,我們認為理所當然,更甚而會雞蛋裡挑骨頭,認為他還有甚麼事還沒有做好,往往是這麼一點挑剔的心,造成苦的來源,這樣就沒有智慧。)
    ◎ 每一個人都想追求更高層的智慧,那個更高層的智慧啊,要化成行動來,才叫真正的智慧。而不是一張嘴巴能說,就表示他很有智慧,做出來的才是智慧的。行動的表現,才是真正的智慧。做的動力來自感恩的心,你想做、想付出、想奉獻,就是你有感恩的心,你發現上天給了我們很多,周遭貴人很多,我生出感恩的心,想要做更多的付出,這個就是智慧。(謝謝古佛慈悲)
    ◎ (還有沒有?)有也好沒有也罷,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也沒有,古佛也期盼賢士們,有越來越多的心得,也有越來越多的疑問,有疑問才會想要去追究、去研究,要不然疑問放在心裡面一堆,擺得爛掉了,對你的人生、對你的修道,沒有幫助啊。如果你對修道也是這種態度,想必你對你的人生也是一樣擺爛的態度,所以修道就是你的人生,人生就是修道啦,懂嗎(懂),(點傳師:大家心中有事就要說出來::)但是,古佛也不是逼著你們今天都要有疑問,今天都得把心中的疑問都激發出來,不是的,這日後往後的時間還長的很,對不對(對)時時關心觀察,時時提問,你的智慧會越來越高,提升得越來越快,懂嗎(懂)。(做訓文)
    ◎ 今天在座的賢士們,要流是流高興的眼淚,有所收穫的眼淚對不對?(對)而不是腳步更沉重,心裡更迷濛啊,這樣的眼淚沒有意義懂嗎?(懂)願你修辦順遂(謝謝古佛慈悲)。(唱善歌)好聽嗎?(好聽)懂古佛的意思嗎?(懂)詞是不是很淺白呀?(是)雖然淺白,以後大家可以拿來互相交流、切磋、研究,好不好?(好)時間有限啊,還得要繼續上課對不對?(對)希望賢士們能夠更認真,才會更有收穫,好不好?(好)(點傳師:大家有沒有想很快再跟古佛見面?(有)要不要常常回來佛堂研究?(要)謝古佛慈悲,想要再跟古佛見面,紐約有三天法會,希望大家自己把握機會。)如果賢士們能夠把這顆修辦道的心,連綿不斷的話,以後可以跟更多的仙佛,結更廣的善緣啊,不只是跟古佛見面結緣而已啊,懂嗎?(懂)修道人不要有分別心啊,認為我只愛這位仙佛,只聽這位仙佛的話,這樣可不可以啊?(不可以)今天古佛能來這裡,是跟在座的一個因緣啊,並不是強求得來的,這個緣了了、沒了,以後也不一定哪裡還有機會啊是不是?(是)是,要肯定的是修士們願意走上修道這條路,那你永遠可以跟仙佛一起為伍,走在同一個行列,好不好?(好)只要跟你有緣的仙佛,一定時時助你,一定處處幫你的,只要賢士們有一顆真誠修道的心,仙佛一定都助你的懂嗎?(懂,謝謝古佛慈悲)
    ◎ (對某班員說:你也要加油啊,不是嘴巴說說才是道啊。)好啦各位賢士時間有限,好好認真有始有終上完課程,好不好?(好)各位賢士們再見。(給古佛送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