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
資料來源:《白陽聖訓-大學》發一慈法廣濟道場

中者天下大本庸者天下定理恆久
君子時中擇善從人有惻隱會喜捨
盡人道兄友弟恭父嚴母慈家和樂
氣味相投分工作磨練仁志更壯茁
道情聯繫互交流切磋箴言大道修
兄弟同氣連枝合有矩有規老實走
中庸始言一理天地間的原則原則
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道參究
道卷之則退藏於密放之則彌六合
櫛風沐雨心匪懈情逸動障礙阻隔
修辦精神充沛也靜觀心立身修德
品德清廉退顛冥吃虧性修明不墮
其味無窮皆踏實也冷暖自知參透
一馬當先而不讓義不容辭雄赳赳
仁慈隱惻造福次弗離節義行偏頗
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領悟到樞紐
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受益多
禮節恪守不逐物守節操開創錦繡
心動神疲物意志堅儒雅好學鞭策
心領會法喜充滿移步持續有收穫
敬天地鬼神真志意堅不怕考來磨
天命之謂性萬物之靈使命肩荷作
率性之謂道順天應人不昧良心走
歷史究東西二京背邙面洛根據有
生死悟東海揚塵莫憂鬱浮夢南柯
都邑華夏而宮驚盤鬱涇渭分明澈
人間的華麗殿堂虛圖之畫海蜃樓
每地方都邑渭涇樓觀寫獸惜不吼
道理珍藏有依據鳥飛走禽魚悠游
天爵貴於那人爵自縻都是己招惹
修道之謂教導之五常修治品德恪
訓中訓:先治其國(千字文)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據涇 宮殿盤郁 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 畫
譯文:
仁義、慈愛,對人的惻隱之心,在最倉促、危急的情況下也不能拋離。氣節、正義、廉潔、謙讓的美德,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不可虧缺。品性沉靜淡泊,情緒就安逸自在;內心浮躁好動,精神就疲憊困倦。保持純潔的天性,就會感到滿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會轉移改變。堅持高尚的情操,好的職位自然會為你所有。中國最古老的兩個都城,一個是東京洛陽,一個是西京長安。東京洛陽背靠北邙山,南臨洛水;西京長安左跨渭河,右依涇水。宮殿盤旋曲折,重重迭迭;樓閣高聳如飛,觸目驚心。宮殿上繪著各種飛禽走獸。
註解:
*《中庸釋義-朱子章句序》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中庸「心法」的真理若是舒展開來可以充遍彌滿整個宇宙,收攝起來,可以藏在一個最隱密、很小的地方。
*退藏於密:退隱藏身,不使人知,而使才能存養於內。《易經.繫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
*櫛風沐雨:以風梳髮,以雨沐浴。語本《莊子.天下》。後用「櫛風沐雨」比喻在外奔走,極為辛勞。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這四句話合在一起,講了“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首先說的是仁德。仁慈就是仁德,仁是體,慈是用,表現出來就是愛心。能夠不講條件的博愛就是慈,慈的本體就是仁,它們是一體三面,同出而異名。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學說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造次”的本義是倉促、匆忙,引申義為草率、輕忽、唐突。人在忙亂倉促、來不及思考的時候,仁德所表現出來的慈愛、惻隱之心也不能夠離開、不能夠拋棄,就是“造次弗離”。“節義廉退”說的是五常之德除仁以外的其餘四德“信義智禮”。“節”的本義為竹節,竹子可以被剖開,但其中的節不會扭曲,由此引申為氣節、操守,所謂“君子竹,大夫松”,說的是人應該有所守而不變。這裡用“節”來代表五常之中的信德。古代國家的特使出訪,手中都要持著一根竹子做的“旌節”,人在旌節在,以象徵國家的主權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