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
資料來源:《白陽聖訓-大學》發一慈法廣濟道場

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省思過
知白黜緇循大道施予恩惠無饋求
信誓而旦旦濟弱扶困英漢助末後
大道在細微匡濟仁風迴轉應對策
觀微旦孰營桓公扶正舉賢人明哲
人人向道物阜好合心傾耳聽而獲
安貧之陋宅曲肱匡助幫綺語不說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中和剛與柔
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互補不足做
望塵而拜迎接客寔寧晉見禮教有
雜草芟刈耕耘做程序清楚定豐碩
道中之俊勿多聲不橫行更正顯卓
仁義說感動攝受魏困假霸術之鬥
囑咐又叮嚀密切效三國趙雲義魄
修道我慢武斷除接受建議互撏撦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當修正念頭
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中道不和
聯邦之虢互盟會友好不煩怎擔憂
緣起緣滅何須問佛法悟弊改不苛
修道旅途龍虎會遵約行韓信功設
開創維艱實踐墾一步一印基礎優
人莫能飲食也鮮能知味也細參究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憂道不能耀灼
為人謙牧用於中九鼎一言不輕諾
做道場頗牧之才推展道務勤開拓
國之軍最嚴謹宣威沙漠不怕挫折
心胸莫翦翦精貫白日馳騁旁騖丟
為道不辭起勁奔青天譽響載頌歌
有獎勵有刑罰也丹心誠表不造作
舜其大智也與德化萬民推讓萬德
訓中訓:先齊其家(千字文)
宅曲阜 微旦孰營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 綺迴漢惠 說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寧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 韓弊煩刑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九
【簡譯】
周成王佔領了古奄國曲阜一帶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輔政哪裡能成?齊桓公九次會合諸侯,出兵援助勢單力薄和面臨危亡的諸侯小國。漢惠帝做太子時靠綺裡季才倖免廢黜,商君武丁感夢而得賢相傳說。能人治政勤勉努力,全靠許多這樣的賢士,國家才富強安寧。晉、楚兩國在齊之後稱霸,趙、魏兩國因連橫而受困于秦。晉獻公向虞國借路去消滅虢國;晉文公在踐土與諸侯會盟,推為盟主。蕭何遵循簡約刑法的精神制定九律,韓非卻受困於自己所主張的嚴酷刑法。秦將白起、王翦,趙將廉頗、李牧,帶兵打仗最為高明。他們的聲威遠傳到沙漠邊地,美譽和畫像一起流芳後代。
註:
奄宅曲阜的意思是說,取得曲阜這樣的居住地,作為安身之地、食邑之所。奄是時間副詞,有一下子、突然之間就如何的意思。宅是動詞,居住的意思。曲阜就是今天山東省的曲阜市,古代魯國的都邑。周開朝後,開始分封建國,周公被封在魯。由於成王幼小需要輔政,周公脫不開身,就由周公的兒子伯禽代替父親受封于魯國。伯禽臨行前,周公對他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那就是《史記•魯周公世家》中記載的: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伯禽到任三年以後才來向父親彙報工作,周公問:“你怎麼這麼久才來報政?”伯禽說:“我要改變那裡的風俗、實施禮儀、還要服三年的喪禮,所以晚了。姜太公同時被封在齊國,他五個月就回來彙報工作。”周公問:“你怎麼這麼快就來報政了?”太公回答:“我適應那裡的風俗、革除不必要的禮儀,精兵簡政,所以來得快。”周公將齊魯兩國的情形一對比,歎了一口氣,說:“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微旦孰營,微是假定副詞,是如果沒有、要不是就如何的意思,例如《岳陽樓記》的最後一句話:“微斯人,吾誰與歸?”除了這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士仁人,我還能崇敬誰呢?這裡的“微旦孰營”也是一個設問句,意思是:除了周公旦,還有誰人有資格得到這樣的封地呢?我們要清楚,作者為什麼要在這裡設這樣一個問句,為什麼言外之意說除了周公以外,誰也不配擁有曲阜魯地,原因何在?我們要知道,曲阜曾是神農氏的故都、黃帝的出生地、少昊氏之墟、商殷故國、周公旦的封地、孔子的故鄉,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實質上就是周代的文化,周公整理了周以前的文化,在此基礎上發展並形成了周的文化,也為後世的儒家學說奠定了基礎。周公是歷史上第一位集中國文化之大成者,所以作者才說,除了周公之外,還有誰有資格擁有魯地呢?
桓公匡合,齊桓公姓姜,名小白,用管仲當宰相發展經濟、富國強兵。齊國臨海,於是就曬鹽捕魚,又發展商業,使齊國成為第一經濟強國,類似今天的美國,難怪孟子、荀子等知名人士都要先來齊國看一看。“桓公匡合”中的匡是匡正,合是匯合。齊桓公匡正天下之亂,匯合各路諸侯。《論語》裡記載:“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九次召開諸侯大會,像現在的聯合國大會,他是秘書長,與各諸侯國一起制定盟約。要達到什麼目的呢?就是“濟弱扶傾”,要幫助救濟弱小的國家,要扶植將要傾覆的周王室。周朝到了末期已經是名存實亡了,雖然如此,這杆大旗還是要舉著,所以要扶傾。齊桓公並沒有說空話,他北伐山戎以救燕國,平定狄亂以助邢國、衛國,曾解周王室之禍,定周襄王之位。西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魯、宋等八國的聯軍,征伐南方的楚國,迫使楚國訂定了盟約,阻止了楚國的北進。齊桓公在位43年,先後糾合諸侯26次,真正是匡合天下、濟弱扶傾。
綺回漢惠,這裡出場的是商山四皓和傳說,五位志士能人。綺是綺裡季,加上東園公、夏黃公、用裡先生,一共四個人。秦朝末期,天下大亂,這四個德高望重的老頭兒,為避亂世隱居在商山,所以人稱商山四皓,皓是皓首白頭,鬍子眉毛都白了的意思。楚漢相爭,劉邦想請他們出來輔佐自己打天下,無奈四個人都不幹。劉邦建立漢朝以後,立了呂後生的兒子劉盈為太子,就是後來繼位的漢惠帝。劉盈生性懦弱,否則也不會讓呂後反了天。劉邦看不上這位太子,就想廢了他,改立戚夫人生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呂後急了眼,就找張良出主意。張良就想方設法,請出商山四皓與太子劉盈同遊。劉邦看到後,說:“羽翼已成,難以動矣”。於是就打消了換立太子的念頭,劉盈才才保住了太子之位。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就是歷史上的漢惠帝。以綺裡季為首的商山四皓,幫助漢惠帝奪回了他太子的位子,故稱“綺回漢惠”。
說感武丁的故事見於《史記•殷本紀》。傅說是繼伊尹之後,商朝第二位奴隸出身的賢臣。傅說是古代虞國(今山西省平陸縣)人,出身奴隸,曾在傅岩山一帶勞動,因發明了“版築法”(乾打壘築牆)而聞名遐邇。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在位59年。繼位前,武丁被父親送到下面去體驗生活、增長才幹,故而結識了傅說。傅說知識淵博,很有雄才大略,但他是奴隸身份,無法重用。武丁繼位做了商王,很想振興殷商,苦於沒有良相輔佐,就想到了傅說。但怎樣才能讓大臣們同意呢?武丁苦思冥想。有一天上朝的時候,他說:我昨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上天給我派了一個能臣,幫助我復興殷商。這個人現在傅岩山修路,長得什麼樣子等等,說得有鼻子有眼。商朝人都迷信,敬重鬼神,對武丁所說堅信不已,就在傅岩山找到了傅說。傅說被拜為相,輔佐國政,實行了“治亂罰惡、畏天保民、選賢取士、輔治開化”等一系列政治措施,緩解了各種社會矛盾,很快使商王朝達到了鼎盛時期,史稱“殷道復興”。由於傅說是通過托夢,感傳給武丁的,所以是“說感武丁”。傅說年老後,武丁賞賜了很多財物,讓他安度晚年,並輔導王室子弟們讀書明理,頗受後人尊敬。山西省平陸縣至今還保存有傅說當年的版築遺址、傅說廟、傅說墓等古跡,供後人憑弔。
寔寧,的寔字,現代簡化字將其等同於“實”字,但兩個字並不完全相同。實字的繁體形“實”是會意字,從宀、從貫。宀代表房屋,貫代表貨物,以貨物充於屋下為實。因此實的本義是財物糧食充足、富有,引申義是真實、確實。“寔”是通假字,既通“實”字,也通“是”字,此地的“寔”就是代詞,通“是”字,有茲、此的意思。“多士寔寧”的意思就是,天下賴此多士以寧,這句話語出《詩經•大雅•文王》“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如此眾多的能人志士、如此眾多的英雄豪傑,正是依靠了他們,國家才得以富強安寧。
起翦頗牧,是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將,就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位。白起、王翦是秦國的名將,廉頗、李牧是趙國的名將。這四位將軍作戰最高明,用兵最精當,他們的威名遠播到沙漠邊地,連塞北的胡人也敬佩不已,所以稱為“宣威沙漠”。他們的肖像被畫師用丹青妙筆劃下來,永垂青史,就是“馳譽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