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
資料來源:《白陽聖訓-大學》發一慈法廣濟道場

舜好問而好察邇言行於中道不倚
人去樓空一場夢明紫塞物換星移
心靜如禪主明亭亭閔勉雞群鶴立
庭訓遠傳處處云能雁行循禮和宜
古堯舜禹之德行有如岱山流傳遺
有共識步跡齊并要恆心配合整體
學海無垠納百川五嶽之山人皆悉
道傳天下州之郡秦鏡宗明自警惕
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仁心來提攜
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讚德嶷
莫要當池魚籠鳥鉅野洞察更積極
積善厚昆德庇蔭導以徑庭知道義
道中異才之砥柱做一個曠士不疑
古代之寶城碣石立邈巖遠久之奇
懷抱一顆赤子心綿綿不滅性光熙
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不知逃離
擭陷阱之中而莫知之辟也已沈迷
修道不冥頑農耕道苗指南朝目的
思想深杳要務實稼穡而載要愛惜
峻嶺雲岫壯觀於茲稼耕俶載整理
斬草除根能治本不可馬虎剛自愎
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難成器
以友輔仁以輔智導於庶民明真諦
處歡樂社稷安平能秉直小心翼翼
感恩惜稻黍稅以相贈愛心來傳遞
駕輕就熟藝能好導賞黜陟莫要急
服務人忘我貢獻勸勉人孟晉不息
知道而能改重新來史魚軻峨盼企
自己殷勸田畝耕種敦素膽大心細
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而樂道不遺
顏淵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天下國家可均也正道引導合一氣
修道調整能省察明辨對錯理明晰
做事能合中理音聲貎色且莫相比
行乎中庸勞謙謹明鑑饋貽無私己
過能省思有幾何聆聽諫諍垢洗滌
立志學道好修持敕身齋戒性光熙
爵祿可辭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易
訓中訓:欲齊其家者(千字文)
州禹跡 百郡秦并 嶽宗恒岱 禪主云亭 雁門紫塞 雞田赤城 昆池碣石 鉅野洞庭
曠遠綿邈 巖岫杳冥 治本於農 務茲稼穡 俶載南畝 我藝黍稷 稅熟貢新 勸賞黜陟
孟軻敦素 史魚秉直 庶幾中庸 勞謙謹敕 聆音察理 鑒貌辨色 貽
【簡譯】
九州處處留有大禹治水的足跡,全國各郡在秦並六國後歸於統一。五嶽中人們最尊崇東嶽泰山,歷代帝王都在雲山和亭山主持禪禮。名關有北疆雁門,要塞有萬里長城,驛站有邊地雞田,奇山有天臺赤城。賞池赴昆明滇池,觀海臨河北碣石,看澤去山東钜野,望湖上湖南洞庭。江河源遠流長,湖海寬廣無邊。名山奇谷幽深秀麗,氣象萬千。治理國家的根本,必須將農業的基礎做好,要國興家旺,就一定要把精力放在農業生產上。務農之初,應先耕種向陽的土地,種植稻、麥、黍、稷等穀物。農作物成熟後要按規定納稅,進貢新鮮的物產。勉勵務農的官員要提升,玩忽職守的要降職。一年的農活該開始幹起來了,我種上小米,又種上高粱。收穫季節,用剛熟的新穀交納稅糧,官府應按農戶的貢獻大小給予獎勵或處罰。孟軻夫子崇尚純潔,史官子魚秉性剛直。做人要盡可能合乎中庸的標準,勤奮、謙遜、謹慎,懂得規勸告誡自己。聽別人說話,要仔細審察是否合理;看別人面孔,要小心辨析他的臉色。
註解:
九州:中國領土的代言詞。最早是帝嚳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時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後仍確定為九州(兗冀青徐楊荊豫梁雍),並鑄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禹跡”的第一層意思是說,中國九州之內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跡;第二層意義是,大禹治平水患之後,第一次開始丈量中國的土地。他派使臣大章從中國的極東(遼左)至極西(流沙),用腳步測量,得到的結果是中國東西共計2億33,500裡零75步。又派使臣豎亥自極北(沙漠)至極南(海表)步量,中國南北共計2億30,500裡零71步。
百郡秦並: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將分天下為36郡,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又將天下分為103郡,取個整數說,就是百郡。漢朝的百郡是在秦滅六國、並土地的基礎上而來的。
岳指五嶽,宗指宗主,五嶽的宗主是泰岱。岱是泰山的名字,也叫岱山,因為位於山東泰安州,所以這裡稱為泰岱,簡稱泰山。五嶽以泰山為尊,《詩經》就有很多歌頌泰山的詩句。孔子曾說過“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又在逝世前低聲吟道:“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歷代的帝王在政權更替、新君登基的時候,都首先要來泰山舉行祭拜天地的封禪大典,舉行封禪大典的地方就在泰山、雲山和亭山。祭天的儀式叫做“封”,封都在泰山舉行;祭地的儀式叫做“禪”,禪在泰山腳下的雲山和亭山舉行。由於歷朝的規矩不同,具體地點也就有異,例如三皇的封禪,羲農封在泰山,禪在雲山;黃帝封在泰山,禪在亭山;堯舜都是封泰山,禪雲山。雲山在泰山的東南,亭山在泰山的南面,都離泰山很近,山很小。
雞田赤城:雞田是古代西北塞外的地名,那裡有中國最著名的也是最偏僻的古驛站。古時通訊不發達,中央政府發佈的政令、地方報給中央的文書都要靠人馬一站一站地送,驛站就是傳遞文書的信使中途換馬和休息的地方。中國最遠、最古老的驛站就在西北的雞田,今天的寧夏省雞田縣。《全唐詩•蕭至忠》有“涼風過雁苑,殺氣下雞田”的詩句。赤城是山名,是著名的浙江天臺山奇峰之一。赤城山因土色皆赤,形如城堡而得名,每當晨曦高照,滿山紫氣氤氳,霞光籠罩,所以“赤城棲霞”是天臺山八大景之一。赤城山高三百四十余米,在近郊四面青山中獨樹一幟,歷來被看作天臺山的南門和標誌。天臺又是佛教聖地,著名的智者大師就是天臺宗的祖師。
俶載南畝: 俶是開始,載是從事,南是向陽的方向,畝是土地。“俶載南畝”就是說要在向陽的土地上開始從事農作了、開始種地了。如果查查字典,開始從事某種工作叫俶載。南畝是指向陽的耕地,《詩經•豳風•七月》裡面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的詩句。
我藝黍稷:我指的是我自己,藝是種植的意思。我們常說的園藝一詞,其中的藝不是說園林藝術,而是種植、栽培的意思。黍稷是古人最主要的兩種糧食作物,黃米(黏米)叫黍,穀子(小米)叫稷。黍稷在此地就代表了五穀,中國人講究五穀豐登。《三字經》裡提到六穀:“稻粱菽,麥黍稷”,為什麼又出來六穀了呢?講五穀不包括稻米,中國在上古時代沒有稻子,稻子是後來從南方引進的,中國北方早期沒有稻子,只有粱菽麥黍稷五穀。
勸賞黜陟:勸是勉勵,賞是獎賞,黜是懲罰,陟是晉升。“勸賞”是對農戶的獎懲制度,“黜陟”是對政府官員的撤職、升遷制度。要客觀地按照務農的成果和納稅的情況,對農戶予以獎勵或懲罰,對有關的官吏也要據此予以職務的或升遷。
史魚是與孔子同時代的人,它是衛國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魚為人正直,看不得朝中的醜惡現象,這也正和他史官的職位相稱。史魚以正直敢諫聞名,他的君主衛靈公並不是一個賢明的君王,且信用寵臣。當時衛國朝中的群臣都不敢講話,怕受打擊迫害。史魚就不這樣,即便是衛靈公有毛病,他也照說不誤。直至臨終前,史魚還是在講直話,給衛靈公提建議,罷黜佞臣,任用賢士。所以孔子在《論語》裡稱讚說:“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不管環境如何,無論社會動亂還是安定,他的言行永遠都像箭一樣,尖銳而正直。稟字的本義是賦予、給予,引申義才是秉受、天生的意思,所以“史魚稟直”就是說:史魚有堅持正直的品德。
聆音察理:聆是聆聽,但聆和聽不一樣。聆是仔細聽,十分專心地聽,而聽只是一個泛泛的聽的動作。聽別人講話要仔細地聽,就是聆音。察是審察、考察,理是話裡面的道理,話裡面深一層的含義。俗話說“聽話聽聲,鑼鼓聽音”,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