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
資料來源:《白陽聖訓-大學》發一慈法廣濟道場

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矣循依理
慎終追遠禮周全家道有嫡嗣有續
修身有道觴豆淡有益健康之身軀
做事矯矯舉薦賢足智且多謀遠慮
都是上天好能手頓悟悅欣握佳機
待客之禮接杯茗自心逸豫淡泊居
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矣
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懷有怨語
悖理而得心不正恐惶悚懼怕失去
要細心觀察為明謙虛拜教心要低
道傳薪火續道脈再接再厲互輔弼
能孝父母嗣後無懼稽顙恭敬有禮
遇逆能守後凋也莫要稽滯自砥礪
古禮風俗傳承祭祀蒸嘗感恩心底
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六合之彌
語小天下莫能破焉道在微妙之細
蒐集譜牒問答解不可固執自封閉
取用花牋考審究無垢染浴德廣被
不再驚惶理要顧詳骸垢想浴而洗
書信表達能簡要重點畏領來傳寄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自在喜悅無拘
言其上下察也道之體用非人可預
時代轉變要嶄新活潑而行不違禮
接受雕琢征誅受駭特不怕能伸屈
道中虎視龍驤躍不犢鼻袴能整齊
率性修道來超脫而騾子莫要來欺
道在自身體悟騎驢覓驢就是愚迷
前人種樹後乘涼只為普渡辦三期
修道立志心沸熱願力善發行孝悌
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而察乎天地
訓中訓:先正其心(千字文)
接杯舉觴 矯手頓足 悅豫且康 嫡後嗣續 祭祀烝嘗 稽顙再拜 悚懼恐惶
牋牒簡要 顧答審詳 骸垢想浴 執熱願涼 驢騾犢特 駭躍超驤 誅斬
【簡譯】
接過酒杯,開懷暢飲。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樂又安康。子孫繼承了祖先的基業,一年四季的祭祀大禮不能疏忘。跪著磕頭,拜了又拜;禮儀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誠。給別人寫信要簡明扼要,回答別人問題要詳細周全。身上有了污垢,就想洗澡,好比手上拿著燙的東西就希望有風把它吹涼。家裡有了災禍,連牲畜都會受驚,狂蹦亂跳,東奔西跑。
註:
矯手頓足 悅豫且康:矯是高舉的樣子,舉手、抬頭都可以用。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裡有“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詩句。頓足是隨著音樂的節拍跺腳,悅是喜悅,豫是心裡面舒適、安樂,康是身心康泰、康樂。“矯手頓足”形容體健,“悅豫且康”形容心悅,身心二者都快樂康泰,才是悅豫且康。
嫡後嗣續:妻所生之子為嫡,妾所生之子為庶,庶是眾多的意思。先秦禮制,嫡子只有一人,是妻所生的長子,嫡子有繼位之權。
祭祀是以食物祭奠天、地、祖先的一種大禮。祭天稱為祭,祭地叫做祀,祭祖叫做享。古代有五祭: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灶。祭祀時要殺牲,把牲肉放在祭臺上,根據祭祀的等級有三牲祭(羊豕犬),有五牲祭(馬牛羊豕犬)。
烝嘗是礿禘嘗烝,四時之祭祀的簡稱。《禮記•王制》規定:“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這是夏商兩朝的祭祀,在一年中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個正時的祭祀。周則春曰祠,夏曰礿。這裡僅用“烝嘗”兩個字,代指四時祭祀。
稽顙是屈膝下跪,以額觸地的一種跪拜禮。“稽顙再拜”一句出自《禮記•射義》,其中有“再拜稽首”。再是第二次,古文裡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法。一次又一次地行跪拜禮,叫做“稽顙再拜”。拜多少次是個標準呢?按古制,一拜是三叩首,最多是三拜共九次叩首,故此三拜九扣是大禮,是最高的禮節。
悚懼恐惶描述敬畏、畏懼、戰戰兢兢的心理,是一個人誠敬到極點時的心理反應。在祭祀天地、祖先的時候,在慎終追遠的時候,在先人神靈面前要反省自己曾經做過的錯事、惡劣的想法、齷齪的心理等一切見不得天地、對不起祖先、給祖宗蒙羞的地方,每想到這一些就會悚懼恐惶。
箋牒簡要,顧答審詳:箋牒是書信的代稱,箋是信紙,如便箋、手箋等。牒是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簡,小的曰牒,大的曰冊;薄者曰牒,厚者曰牘。箋牒兩個字聯用代表了書信。“顧答審詳”的意思是:回答別人的問題要審慎周詳。相反地,我們回答被人問的問題要審慎、要詳盡。
骸垢想浴,執熱願涼:古人辭官不做,稱“乞骸骨”,意思是請皇帝將這把老骨頭賜還給我吧。這裡的骸是“四肢百骸”的縮略語,代指人的整個身體。“執熱願涼”是說,人捧著熱東西就希望它快點涼,常常有人端著杯熱茶不停地吹氣,希望它快點涼。這都是人之常情,是人的共同心理。
驢騾犢特 駭躍超驤:每每自然災害發生以前,人的反應遠遠不及動物靈敏。如果家中的動物忽然駭躍超驤,像受到驚嚇一般,蹦跳不已,你就要小心了,是不是有火山、地震之類的災害要發生。總之,要你小心、謹慎,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