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
資料來源:《白陽聖訓-大學》發一慈法廣濟道場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和諧
生命無常當看重曰惜光陰莫枉費
眾迷惑於是訓於人宣于心能醒覺
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公正無愧
落後天如來性迷禍淫福善有判別
服務要無我而毖皆以愛心之慈悲
修道要過化存神而錫類能千古垂
真誠為道能盡心天助汝修辦順遂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深明大義之輩
君子居易以俟命安守職責不越軌
小人行險以徼幸享受投機取巧為
弘法利生濟世匡不可蛇豕來造罪
能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出險危
研讀百家姓氏狀沒之埋中道不違
勤致富之門竇窖元勳選出類拔萃
射有似乎君子之德操守禮而不悖
昔之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導劣
失之正鵠反求諸其身自我省思也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順序推
身教行之造福人一言一行守規臬
破除形相道廣宣須憑實地才能揮
自我主宰信念堅田須耕意念堅決
莫要愛慕虛榮慾壑難填使人易墜
辟如登高必自卑一步一步耐心學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溫馨氣氛喜悅
要掌握方向不偏種子播利弊了解
得天時勤耕作種人之行功內德培
現今一切之便利惜福報陰德不滅
三期應運時機握遇有逆事智慧解
兄弟既翕和樂且耽能夠同心力協
修道要因應時代仁慈悲愿化迷昧
人要淡名利天值宣化和祥無國界
勸化人人修善修己心性恢復皎潔
先修其身格物也正本清源來超越
進德修業君子為福至心靈顯光輝
訓中訓:欲誠其意者
訓中再訓:(文昌帝君丹桂籍)
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之福。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
註:
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漢朝有一位先生姓于,叫于公,公是對他的尊稱,東海人。他在監獄裡面做看守,官職很低微,但是這個人非常正直,很有愛心,凡是見到那些冤假錯案,他就會盡心盡力幫這些被冤枉的人平反。有一次當地有一位孝婦,就是媳婦,她的先生早死,她守寡,但是她很孝順自己的婆婆,跟她的婆婆一起生活,不肯改嫁。婆婆好心,成天勸她改嫁,不要跟她那樣一起受苦受難。但是這位媳婦非常有孝心、有節操,寧願受盡苦難都不肯改嫁,要養這個婆婆。結果婆婆就想了一個方法逼她改嫁,什麼方法?她自己上吊自殺,那就逼著她一定要改嫁。結果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那個婆婆的女兒就來告這個媳婦,說是這個媳婦逼死她的媽媽。這個時候真的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結果就被官府判了死罪。當時于公知道這個媳婦是一個好人,但是怎樣盡力去平反都沒法成功,最後這個媳婦還是死了。結果她死之後,東海縣乾旱三年,這個是怨氣。後來來了一位新的太守,新官上任,于公當時就把這個媳婦的這種詳細的情形向太守去報告,希望能夠平反,而且就主動請願,我可不可以代表太守去祭奠這個媳婦,去墓前祭奠她。結果去祭奠的時候,三年沒有下過雨,立刻天降大雨,這個感應不可思議,大家都服了。於是太守就為這個媳婦平反,把這個冤情解開了。如此這種幫助人平反的事情,于公做了很多,所以大家非常尊敬他。有一次他家裡的門壞了,以前都是泥做的,門被雨水沖毀了,所以要重新做一個門。要做多大?大家就問于公,于公說這個門一定要做個大的門,又高又大,可以容許四匹馬拉的馬車進入的大門。別人問他為什麼?做這麼大的門做什麼?于公就說,因為我做了這麼多年看守監獄的官職,幫助了很多的人平反,解除了很多冤情,所以這個是陰德很多。他很有自信,我將來的子孫一定會興旺發達,所以現在先做好大門,到時候他們考上功名做了大官,四匹馬拉的車都可以進來。果然他的兒子就做了宰相,他的孫子也是做了御史大夫。你看古人他懂得因果道理,他知道善有善報,所以他很有自信。
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五代時的竇禹鈞,因為廣積福德,後來五個兒子都當上高官。
救蟻中狀元之選:宋朝宋郊、宋祁兄弟同讀於太學,一次遇到一個會看相的出家人,指弟弟將考得功名,大魁天下;而哥哥只能略有功名而已。但春試後出家人再遇上哥哥,一看他的面相即向他道賀,指他曾救活了幾百萬條的生命。宋郊笑說自己只是一個窮書生,沒有這本事,出家人告之凡能蠕動者均屬生命,於是想起日前曾有一窩螞蟻被暴雨所困,自己用竹搭成橋讓螞蟻逃出的事。出家人修正原先的預測,指其弟可大魁天下,而他亦不在其下。後來考試結果果然弟弟在榜首,但太后看公文後認為,弟弟不可在兄之上,遂改宋郊為首。這就是救蟻中狀元的故事。
埋蛇享宰相之榮:孫叔敖在童年的時候,有一天出外遊玩,看見一條兩頭蛇,便把牠殺死,並且埋了牠。孫叔敖返回家中時,一直流淚哭泣。他的母親了,就問他的緣故。叔敖回答說:「我聽說看到兩頭蛇的人都會死,剛才我看見了,恐怕會離開母而死去呀!」他的母親說:「那條蛇,現在那裏?」叔敖說:「我怕別人看見,已經把牠打死埋起了。」他的母親說:「我聽說凡是在暗地裏行好事的人,上天都會拿好事來報答他,你是不會死的。」孫叔敖長大後,做了楚的宰相,在他還沒有到任治理政事的時候,楚國的老百姓就已經相信他有愛民行仁政的美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