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
資料來源:《白陽聖訓-大學》發一慈法廣濟道場

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名留人間而悅
孝是德業之根本人皆愛憐要體貼
立身處世周密行孤恤老年來關切
解救密羅之雀矜憫之行人皆可為
王道復興濟世救禮敬孤寡不輕蔑
道傳普濟修性如濟事如願正思惟
良心不昧當急救之涸魚危難之解
大智若愚巧若拙涸轍解救互連袂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不廢
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各有因緣也
一心向道志要堅道路崎嶇莫退縮
嘉樂君子憲憲令德生命光明充沛
修道調整腳步走周密慎行有準備
要懂得舉善薦賢不可食言而違背
能效聖法賢饒恕自己主栽之爵位
生活中日行一善人責改措聖道追
修辦道樂安貧舉足輕重素其本位
宜民宜人受祿於天天賜福氣顯貴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化民向善去邪
無情歲月寒暑迭醒之悟之莫徘徊
慈懷濟人之需免暴骸露澤感而謝
大愛付出施飢寒莫尸位漏補無缺
貧困之喪施之棺槨勉勵造福善結
故大德者必受命盛德之容天地配
無憂者其惟文王乎歷史考究以對
扶弱施捨賑濟須以公平勞而不累
提攜親戚饑賑鄰當要明不可分別
光陰穿梭歲難秤朋友誠信掏心肺
兄弟和樂親歡喜斗粟尺布親傷悲
家和萬事興明白經典一一有告誡
共辦來啟蒙之義塾家富提攜力竭
創造彌勒家園地攜手一道同風歸
心善可得好人緣敦親睦鄰和氣瑞
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建國立業
父作之子述之歷史留下輝煌一頁
體人生真理求印造經文修己性蕊
對待人且莫苛求同心力創造轟烈
能文能武具備了以謙德修能明睿
能創修寺院捨藥材靜寺嚴謹規誡
各有使命重職責看重自己無怨悔
做事投入努出僕待之寬厚有禮節
上天事不可輕視適宜豈可胡非為
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愛民也
訓中訓:致知在格物
訓中再訓:(文昌帝君丹桂籍)
愚昧 濟急如濟涸轍之魚 救危如救密羅之雀 矜孤恤寡 敬老憐貧 舉善薦賢 饒人責己
措衣食 周道路之饑寒 施棺槨 免尸骸之暴露 造漏澤之人園 興啟蒙之義塾 家富提攜親戚
歲饑賑濟鄰朋 斗秤須要公平 不可輕出重入 奴僕之寬厚 豈宜責備苛求 印造經文 創修寺院 捨藥材以
【簡譯】
(講經史開解)愚昧的人。救急就像救濟被涸竭池水的魚,救危就像挽救被網密羅的鳥雀,矜哀孤兒,撫恤寡婦,尊敬老人,憐憫貧窮,布施衣服食物周濟在道路兩旁飢寒交迫的人,布施棺材掩埋尸骸以避免尸骸暴露,建造專門埋葬無主或家貧無葬地者屍骨的地方,廣興孩童啟蒙讀書之私塾。家裡富有就想方設法提攜親戚朋友,遇到稻米失收的饑荒年頭,應當賑濟鄰居和親朋戚友,用來稱東西的秤要準確公平,不可短斤缺兩,寬恕對待僱用的工人,不可尖酸刻薄,責備苛求,出錢出力捐印經書和善書,推動經書善書的傳播流通,修建或修葺寺廟,寺庵,施捨饋贈藥材藥方來(醫治拯救別人的疾病痛苦)
註:
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出自《中庸》第六章,意思是有大德的人,一定會得到他應有的名聲和長壽。這句話闡述了道德與福報之間的關係,強調了道德修養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有大德,就能獲得相應的名聲和長壽的回報。
涸轍之魚:涸,乾枯。轍,車輪輾地所留下的痕跡。指在乾枯車轍中的魚。
漏澤:漏澤園,宋代官府為貧困無依的人所設立的埋葬地,專門埋葬無主或家貧無葬地者的屍骨。
中庸
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孔子說:「舜真的是一個大孝的人啊!德性已經做到了像聖人一樣,是最尊貴的天子,四海之大,都是他的財富。世代有宗廟祭祀他,子子孫孫永遠保持這祭禮。這就是有大德的人一定能夠得到尊貴的地位,也一定得有豐厚的俸祿,更一定會得到好的名聲,也必定會活到高壽。所以上天生育萬物,必定會依循它的才能而寬厚對待它。所以要栽種的話就要培植它,無法栽種的必定也要讓它倒下,換句話說,能成材的就會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會遭到淘汰。《詩經》上說:『高尚優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讓人民安居樂業,所以可以承受上天賜予的福祿。上天會保佑他、任用他,並給予他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會承受天命。」)
無憂者其惟文王: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語譯:孔子說:從古至今,能夠真正無憂無慮的人,大概只有周文王罷了!有王季做他的父親,有周武王他做的兒子,;做父親的開創周朝的基業在先,兒子武王又繼述完成其王道在後。
武王纘大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語譯:武王繼承太王、王季、文王的基業。一穿著上戎衣討伐紂王就能消滅商朝保有天下。自身不失為天下共主的聲名。尊貴做為天子,擁有四海之內的所有財富。駕崩之後享用宗廟的祭祀,子子孫孫永遠敬謹保守留存這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