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
資料來源:《白陽聖訓-大學》發一慈法廣濟道場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美德之闡
上律天時下襲水土上德不悖順天
修行要把冤仇忘佛心常存有善愿
辦天事掃卻私心諸天仙真來助援
自為是經離論妙滅語如珠難以灌
念念感恩懺不是消泯怨心智增添
人非聖賢十全難罪愆改之嶄新現
痛改以往所造罪孽精進行善道參
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德浩瀚
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輝映閃
大道真義探索求研經究典理貫穿
道途德修業賾悟隱入藏經破迷幻
不明之處來探詢要深切學莫厭倦
萬物並育無不相害各安其位不顛
道並行而不相悖順其天律而無患
處世有方言有章昇華心境視野寬
心靈敞開醍醐灌頂修性宿習改芟
菩提智慧如海也塵埃滌除放光鮮
道義啟智咀嚼海中駕起一貫法船
淡中真味品嘗咀細察深入悟妙禪
和氣公心合作創細心膽大闖難關
天下至聖能聰明睿智足以有臨焉
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能接受善諫
修道明心見性了悟本來責任在肩
辦道還要會修道笑顏迎人引導善
君子人不驕矜塵緣學放入聖超凡
發強剛毅足以有執赤膽表此心丹
人有能力心不驕能歸真返璞性圓
人要各了因緣回頭是岸夢醒邯鄲
與時並進道務開習性改除事關鍵
齋莊中正足以有敬也君子行翩翩
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舉善而推薦
溥博淵泉而時出之給予關懷溫暖
溥博如天淵泉如淵道體德用深探
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體面
行而民莫不說祥和氣氛處處充滿
訓中訓:未之有也
訓中再訓:(十懺)
十懺離卻冤孽罪消滅
諸佛經論妙語如珠 進德修業 探賾索隱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細細咀嚼 醍醐灌頂
昇華心性 滌除宿習驕矜
修性了塵緣 回歸赤子顏
中庸第卅章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一、祖述:宗奉、效法古人的所作所為。《論語》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子貢問孔子:「如有人廣施恩澤給人民,而能使大眾都得到救濟,怎麼樣?可以算做『仁』嗎?」孔子說:「這何止於『仁』呢?恐怕只有聖人才能夠的吧?可是,就像堯、舜之聖,也尚且對此有所不足呢!講到『仁』是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也希望他人能有所成就;自己想要求通達,也希望他人能通達。自己能成為他人效法的譬喻,可以說是仁者所呈現的樣子了。」
人欲與天心常在拔河拉鋸,這在堯舜之前所沒有的,在舜禹之時才浮現出來,堯傳帝位予舜時,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堯曰〉這句「允執其中」傳說是堯傳舜的四字心法,到舜傳帝位予大禹時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大禹謨》這著名的「十六字心傳」,說明二代之間的民心變化。在堯天舜日時,人民含哺而熙,鼓腹而遊,率性自然,與道合一。故不知仁義道德是何物?綱常倫理之教條?一言一行皆出於本性之自然,毫無虛假造作,因此,堯交待舜只需讓百姓「允執其中」即可,依著自性、仁心而為,天下自然大治。到舜晚年時,適天下大水災厄,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出於為天下之仁心,承接帝位時,舜告之曰:現天下人心有變,為了私欲常與仁心拉鋸,故心陷於危怠不安的情境,以至於合正道之心念微弱許多,因此,禹啊!您要讓百姓們心念純一無染,只應允仁心來作用。仁心若能常作用,縱使置於生死抉擇的大是大非中,也不會有違天理良心。
二、憲章:典章制度。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周文王是殷朝諸侯,天下諸侯歸順周文王的有三分之二,但是周文王以大事小,率天下諸侯歸順紂王。他不是畏懼殷紂王的勢力,也不是姑息殷紂王繼續為惡,而是希望殷紂王早日悔悟,改惡修善,利益蒼生。後來周武王伐紂,是為了「弔民伐罪」解救百姓的疾苦,誅殺一個禍國殃民的獨夫而已,無損於周之至德。
《論語》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舜只有五個大臣,而天下大治。周武王說:「我有治國大臣十人。」孔子說:「古人說:『人才難得。』不是這樣的嗎?自古堯舜時,人才就很難得,到今天的周朝開國之初,也只有十人,已經算是比較多的了。而且其中一人是治理內政的女人,算算也只有九人而已。當紂王無道之時,天下有三分之二的諸侯已叛殷而歸周,文王雖得到過半數的諸侯擁戴,還是以臣位事奉商紂王。文王的德行,可說是最高的德行了。」聖人能成就聖業,是因為善用人才,也感慨人才難得,明主難遇。舜有臣五人,孔安國說是禹、稷、契、皋陶、伯益。武王的亂臣十人,亂臣是指治亂之臣,馬融注:「亂,有亂,治也。治官有十人,謂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大顛、閎夭、散宜生、南公适。其一人謂文母(文王妃太姒)。朱子引劉敞之說以為子不能臣母(母親不得為兒子之臣),當指武王后,即太公女邑姜。
三、小德川流:較小的德惠如同溝渠引水灌溉,容易感受到恩澤。像政府鋪路造橋利民生之事,易感到受惠。
四、大德敦化:深遠的德澤在不知不覺中使人受惠,如天雨時有人不覺得有利,但無雨時才知其重要性。季康子謂子游曰:「仁者愛人乎?」子游曰:「然。」「人亦愛之乎?」子游曰:「然。」康子曰:「鄭子產死,鄭人丈夫舍玦珮,婦人舍珠珥,夫婦巷哭,三月不聞竽琴之聲。仲尼之死,吾不聞魯國之愛夫子奚也?」子游曰:「譬子產之與夫子,其猶浸水之與天雨乎?浸水所及則生,不及則死,斯民之生也必以時雨,既以生,莫愛其賜,故曰:譬子產之與夫子也,猶浸水之與天雨乎?」
孔子一生傳道,形成中國特有的儒家文化,平時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甚至煩其禮節太束縛,但當天災人禍時才知人性本善的道理。這點可以觀察歐美每當有天災人禍時,必有暴民上街燒殺搶奪之情事,而受儒家文化熏陶較深之國家,例如日本及台灣,過去發生天災時則不見歐美之情事,可見大難臨頭時,受儒家文化涵養之人心,能顯現出良知良能,人饑己饑之民胞物與精神。
有德者不是用嚴刑峻法來治理人民,而是讓人民依著良心處世,良知良能會告訴他,什麼不能做!什麼是不能逃避的!這章的思想與老子的「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觀點一致,人民若只依法而生活,就只會活在條例之中,超出條例範圍,就可以隨心所欲,胡作非為。例如有人沾沾自喜的說:「今天賺到一千八了,因為闖紅燈沒被抓到。」記得年少時,村裡有戶人家有警察來拜訪,之後這戶人家出門都低頭不敢正眼看人,因為家中小孩在街上調皮,打壞別人的器皿,警察正好看到,將這小孩帶到派出所,用木棒打屁股數下,然後帶回家裡並吿之其父母。這一家人便因此事而羞愧不敢見人!現今社會有時可聽聞到「我犯了什麼法啊?」「你告我啊!」之類的不依良心處世者,真是令人唏噓!
筆者到美國時,有發覺到他們守法精神真的很確實,筆者與朋友過馬路時,快過完時,按台灣生活「習慣」,因為要左轉,所以還未上到人行道,就踏出斑馬線往左偏去,結果遭到義交吹哨子,我們立刻跳回斑馬線,那位義交一直唸我們,我們知道是不對的行為,只能低頭快步離開。嚴謹公正的法律及守法的國民,這個國家應該動亂很少才對,筆者指的是動亂不是犯罪率,台灣雖然鑽小漏洞,不守規距的習性,比歐美要多,但是一逢大天災時,卻是不一樣的情況。美國過去許多災難發生時,例如一九七七年紐約大停電 ,二00五年卡崔娜颶風等等,守法的國度成了暴民之鄉,反觀亞洲的台灣及日本,分別曾發生過嚴重的天災,台灣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日本二0 一一年的三一一大地震及海嘯,二地的居民非但沒有成為暴民,還發揮出人饑己饑,悲天憫人的慈悲心懷,援助受難的人們,會有這些不同的表現,一定是跟文化素養有關,歐美人雖然守法,但當覺得法律力量消失或薄弱時,隱藏在心中的邪念,便無顧忌的化為行動。而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民族,在臨大難之時,比較能依著良知良能來處世。因此,法律雖然公平、有規則,但也只能在有執行力量在時才有作用,不如良心彰顯來的有用。
白話語意解:
孔子尊敬推崇堯舜的德行,談論中必以其德行加以引喻;推崇文王、武王所制訂的典章制度。效法上天自然的時節及運行之道;向下順應水土恆常不變的道理。就好比天地一般,沒有什麼事物是不承載在上的,沒有什麼事物是不覆蓋在下的。又比如一年四季更迭運行,就好像太陽和月亮交替輝映於世間。先天的存心,慈悲而仁愛,因此天地萬物一齊生長化育而不互相妨害。大道平等無諍,所以同時一併施行而不會互相悖亂。小的德行就好比川流不息的渠水,灌溉著大地;大的德行寬宏厚實的化育著萬物。這就是天地宇宙之所以浩瀚偉大的道理。
中庸第卅一章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一、聰明睿知:耳聰目明思想純正有智慧。
二、臨:到達,上位者視導下位者。
三、發強:振作精神,自強不息。
四、齊莊中正:身心清靜,嚴肅莊嚴,中正不偏不倚。
五、文理密察:通曉文章義理及覺察隱喻涵義。
六、溥博:廣大周遍。溥(音普)同「普」。
七、蠻貊:本指南蠻、北狄。後比喻四方未開化的民族。
八、隊:同墜。
此章開始以至聖,至誠作為中庸之結語,結以前述孔子聖德為喻,至聖者德能澤被四海感召萬民,乃因至誠不息於中庸之道,仁德之造化之功,成就浩大深緲,與天地同明,千古之典範。
白話語意解:
只有達至天下極高的至聖境界,乃能辨明耳朵聽到的是是非非,察明眼睛見到事物真偽,思想通徹明達,以智慧應對事物,有能力居上位來視導萬民。胸襟寬大,溫和柔順的待人接物,其度量廣大如海,似能包容一切而且還有餘裕。奮發振作、剛直堅定、勇毅力行,能夠妥慎決斷並且有餘裕擔當大事。心念純一、莊重肅穆、中立不偏、公正無偏,使人對其恭敬。通曉文章義理及覺察隱喻涵義,所以能辨別文章所彰之理。普遍而廣大如同源頭的泉水,經常的流露出來。他的德行廣大無比,猶如上天一般。他的思慮幽靜深邃,如同深淵難以測量。他的舉止表現,百姓沒有不恭敬的;他的言語談論,大眾沒有不信服的;他的行動作為,人民沒有不喜悅的。所以至聖的聲名,洋溢充滿了全中國,向四方廣為傳佈,延及未開化的邊遠民族。凡是車輛舟航所能抵達的地方,人力所能通行的所在,上天所有覆蓋的區域,土地所能負載的萬物,太陽月亮所能照耀的範圍,風霜雨露所能墜落的世間。凡是能呼吸、有血氣的人,沒有不尊敬至德的聖人,沒有不親愛他的大道。所以說聖人的德性,可以與上天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