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一、仲尼
孔丘,子姓(商朝國姓為子),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為宋國貴族,即殷商遺族後代,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學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離開魯國後周遊列國十四年,最終魯哀公將其迎回魯國,賜封國老,稱「尼父」。孔子在世時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西漢時由董仲舒倡議,漢武帝施行「獨尊儒術」政策,後世統治者或孔教信徒陸續尊稱孔子為聖人、文聖、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二、君子與小人
君子指有品德修養的人,雖不及聖人能慎心物於隱微,但一生行事有其堅持與涵養。小人不一定是壞人,而是指在利與義之前,會優先選擇利,因為利益 會做出迎合別人,附和別人,但實際上並不是真心實意。君子因不以自身利益為先,所以行事作風會趨向中庸之道,而小人因以自身利益為重,所以會因趨利而背離中庸之道,例如:「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不因貧窮而改變所堅持的做人底線,小人因受不了貧窮之苦,而背離中庸之道之行徑,受利益而矇蔽了良知良能。又例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恐懼害怕違背或逾越了道德底線,而小人為追求更大的利益,而做出有傷天和、人倫之事,所以對後果該有的恐懼而忽視之。例如齊桓公的廚子易牙,為討好桓公而做出烹子獻食的事來。(齊桓公一次對易牙說,他吃遍天下美味,就是不知道人肉的味道如何! 易牙聽了,卻把這話牢記在心,並非因為他真想做,而是為了博取桓公的歡心,不惜做出極端的事情。 他最後甚至將自己的兒子烹煮了,做成人肉宴獻給桓公,還說:忠於國君者不能惦記著家人。以此博得桓公的讚賞。)
白話語意解:
孔子說:君子常行中庸之道,小人則常背離中庸之道,君子因常行中庸之道,所以心性及行為常立於中,而小人常背離中庸之道,是因為利益而矇蔽了良知良能,所以對後果該有的恐懼害怕而忽視之。
中庸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古來讀書人未致仕前,多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但當官後多半經不起官場的爾虞我詐,利益交織,隨著步步高升而不再是「憂讒畏譏、謹小慎微」,而是「上有所好,下必附之」。以前台北有一位名醫,經常樂善好施,救死扶傷,其善行善舉地方聞名,一日見到一位相術大師,大師讚嘆他福德深厚,媽祖更是跟在他身後保護著,名醫有一年參加了選舉,結果卻落選了,他納悶不解,有媽祖保佑怎麼會如此?一日又見到這位大師,遂問心中之疑問,大師回說,正是媽祖保佑才讓你落選,因為你若當選從政,會迷失自我,失去好不容易積累的福德。
乾隆皇考問紀曉蘭,街頭上有多少人?紀曉蘭回說只有二人,一大早熙熙攘攘的穿梭在外,不是為了名便是為了利,故只有「名利」二人而已。人生旅程上,只要有想要好又更好的生活,就難免與利益打交道,自然有許多利與義交織的選擇題要答。剛開始大多能選擇中庸之道,久了積染了習性,產生了慾望,慾望形成了壓力,一旦選錯,便會步步錯,故言性相近,習相遠矣!
白話語意解:
孔子說:中庸之道是最美好正確的做法,但是一般人卻因利益、壓力、嗜慾等因素,而少有人能經常或長久的維持下去!
中庸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一、不肖:1.子不似父。《孟子.萬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2.不賢,無才能。
二、鮮能知味:古人吃食大多水煮或蒸烤,不若現今增多之煎、炒、炸等烹飪方式,古時調料更少於現今之多樣性,所以理論上古人吃食之滋味,要比現代多是吃調香之味的清楚。孔子說人們少能知食物之滋味,是反指要想知食之味是很容易的,只要細嚼慢嚥,就能品味出食物的生、熟、產地、年份等相關訊息,意指中庸之道的原則、快慢,力度、變化等若能掌握住,就不會過與不及的發揮。
白話語意解: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是知道的,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而過度的解讀;愚眛痴迷的人則不能充份的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闡明的原因,我是知道的,賢能的人做得過於嚴厲而讓人不知它的用處,不賢的人根本實行不了,所以也讓人不知它的好處。就像人們雖然每天都有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嚐所食之滋味。
中庸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一、其:推測,猜想之意。
二、接上章之意,孔子知中庸之道不能實行之原因,所以有此感嘆。現今世界早已不談仁義道德,而是以國家利益為優先,大國常公開向世界及國民宣稱,某政策或決定是符合國家利益的,當國家利益沒有損害的前題下,再從人道角度來作為,所以一旦失去了符合己方利益的條件,就算平常宣稱是如何的友好,說出賣就毫不猶豫的背離。
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及德國5個工業已開發國家財政部長和央行總裁於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會晤後,在1985年9月22日簽署了《廣場協議》。目的在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日圓及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雖然協議是自願簽署,但日本其後採取錯誤的貨幣政策,從而引起資產泡沫及日本泡沫經濟,被稱為日本「失落的三十年」。強國為自身的利益很容易去損失他國的利益,在利慾薰心的世界主流下,還好有一種尊重人類價值,以謀求全體人類安寧幸福為理想的人道主義。強調博愛精神,主張超越人種、國家、宗教等差異,承認人人平等,肯定人性。並以伸張正義,維護人權,同情弱小和救濟貧困,反對政治迫害及種族歧視為其主要內容。在許多人許多角落中,默默的推動著,讓這世間依然充滿著希望。
白話語意解:
大道恐怕真的不能實行於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