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孝經
資料來源:《百孝經聖訓輯要講義》光慧文化網路書局
金公祖師序
今值末後 世風不古 綱紀湮沒 導致人道反常 君臣無義 父子不親 男不忠貞 女鮮柔順 夫不義 而婦陵 兄不友 而弟不恭 舉念違道 行為脫軌 造罪招愆 人心用學識來提昇 價值以物質來衡量 五常作瓦屋般唾棄 三綱如亂世般動盪 人心失去本質 道德如天方夜譚 是以百孝經傳世 廣佈流傳 希能自上而行於下者 自先而施於後者 使老中青少皆明孝之本義 以格物致知入手 誠意正心 行出孝字 冀挽世人之心歸仁 知義理謹禮規守信實 寄望有志之士 撥亂反正兼善天下 使百孝經蔚蔚成風化 亦是天下眾生之福澤也
西元二00五年 歲次乙酉 仲夏 路中一為序
至聖先師序
夫堯舜之道 文武之規 聖德百代感召 萬民欽服 皆是以孝垂化群黎也 觀今學修之儒者 力行之士 幼壯能孝弟 耄耋能好禮 不從流俗者 鮮矣 故聖賢仙佛殫精闡百孝經訓 是期世人明體達用 竭力著百孝經義 是匡世道正紀肅綱 又惟恐後人行之不徹 難見實踐之功 故飛鸞垂世 金口木舌 忠告善導 望能振聾啟瞶 移風易俗也 喜 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仁孝之德 必以中和成行也 欲中和不失 當持敬存養 持誠省察之 誠敬一發 定靜隨之 安慮而得 盡其本性 以全 體大用 茍至如此 則智仁勇皆可沛然充之 不因富貴貧賤 寵辱優渥而改其途也 不因成敗得失 窮達險夷而失其職也 則孝行久矣 孝至恆矣 故誠敬二字乃孝 之基 處順處逆 無往不宜也
夫經者 徑也 通行之路也 是故學修士儒 欲紹繼聖賢遠志 當明盡百孝經義 二六時中 一以貫之 正五倫百端 八德流行也 以開萬古之教化 尊千秋之根杫矣 是為序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 歲次乙酉 孟秋 仲尼序於濟德宮
天地重孝孝當先 一個孝字全家安 孝順能生孝順子 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謝世即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獨講吃穿 孝道貴在心中孝 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間不識孝 回心復孝天理還 諸事不順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道貴順無他妙 孝順不分女共男
福祿皆由孝字得 天將孝子另眼觀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裡有孝語 孝婦面上帶孝顏
公婆上邊能盡孝 又落孝來又落賢 女得淑名先學孝 三從四德孝在前 孝在鄉黨人欽敬 孝在家中大小歡
孝子逢人就勸孝 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聲價貴 死後孝子萬古傳 處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動地和天
孝經孝文把孝勸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為孝 能孝就是好兒男 為人能把父母孝 下輩孝子照樣還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窮莫怨天 孝子面帶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親在應孝不知孝 親死知孝後悔難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貴實行不在言 孝子齊家全家樂 孝子治國萬民安 五穀豐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貧和富 善體親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為孝 忍讓二字把孝全 孝從難處見真孝 孝容滿面承親顏
父母雙全正宜孝 孝思鰥寡親影單 趕緊孝來光陰快 親由我孝壽由天 生前為孝方為孝 死後盡孝徒枉然
孝順傳家孝是寶 孝性溫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 烏鴉反哺孝親顏 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獸實可憐
百行萬善孝為首 當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無窮孝無邊
此篇句句不離孝 離孝人倫顛倒顛 念得十遍千個孝 念得百遍萬孝全 千遍萬遍常常念 消災免難百孝篇
孝在心孝不在貌(49)

明本復初止至善覺法性空悟本源
孜孜不倦普牖世擇善固執報湧泉
福音聲播民覺醒暮鼓晨鐘家訓宣
萬法歸一天玄坤黃人爵未盡難全
地六天九皆渡引乾貴應有豪志堅
雲霄徹響鐸金玉聖爵由天定果甜
格物致知木根紮來龍去脈細詳參
韜光養晦迴光照隨方就圓了眾緣
生命低處質樸藏見道成道法輪轉
一道同風四無量真知真行仁道圓
素位而行收放禮效自然之臻性元
知行合一渡賢佛事辦浩氣現人間
內外功建體用備聖培養正表率前
明鏡淨圓綻白蓮學真善美彌勒顏
宏法利生慧普耀實現禮運大同年
淡泊明志鴻鵠展寧靜致遠智慧顯
滿招損而謙受益寬柔以待律己嚴
不恥下問博學廣精益求精更上先
存心養性泱泱遠探生命奧妙究研
溫良恭儉氣貫虹道厚依仁由義添
敬始慎終守一理嶷德感佩重如山
萬法方寸由心生滅溯源窮本高瞻
白陽逢運好佳節翩行順興三期演
廣集眾智人和翩宏誓大愿立德前
識時達務方俊傑儀表天下渡萬千
為其無為親善信承上佈德慧命延
法水沛沛無礙滯潤澤群生育海涵
善利天地至道為奔流滄海匯百川
權變玲豁無性通三輪體空薩陀然
天理不絕率終始仁風是師如草偃
體自然觀無名行儒存誠百世述篇
活潑瓏融不執著襲傳萬世遍坊間
自強不息泱深大君子尊立志非凡
動靜燮和應萬變處變莫驚唯坦然
任重道遠自明鑑聖賢自期莫怠倦
聖凡兼修一世成晏日天清祥和年
破相明理執一貫興起真理儒風掀
落葉歸根朝
 闕殊途冋歸脈相連
闕殊途冋歸脈相連芸芸眾生何其多至誠感化自性鮮
生命無常不待人素心見佛立地先
形於外誠其中蔽蓆草臥自得怡款
法效菩薩慈心腸平易近人心容寬
左右逢源結善緣隨機渡化有緣男
應機微妙理一貫來龍去脈究明研
己達達人渡彼岸己立立人處事圓
佛法無邊誓愿學明理實修志毅堅
人道呈現天道顯百善乃是孝為先
孝感天地前提論運行一切功德圓
上善若水智磐志而行擔利如深淵
肫肫其仁駿惠施神人命渡纘先賢
且觀月虧盈攸歸遊走使任責擔肩
超塵清逸氣足虹達觀通權釋滯偏
身心恬淡去囿執處事機巧善圓緣
移風易俗仁義闡散播歡樂法喜沾
般若智慧先天覺明性不昧自融圓
個黨悠適身輕茗自甘馨蘭溢滿園
有教無類薰風化與共賞幽高昂軒
無為而為識機趣邀知音賞齊揚宣
知而安榮寡慾淡空谷跫音籟樂傳
純陽金剛煉笑看紅塵雲閑野鶴禪
惜良言金玉曇花戲人間鴻鵠志擔
修辦身征百戰看天地闊超高泰然
浩然正氣塵中顯岳飛忠孝千里傳
地博厚廣天高明無私無我更超然
法效聖賢德不孤殊勳俊偉非一般
人子對父母的孝順、愛敬之心,是天性的流露,是由衷的、真誠的表現。故孝行在於真心誠意地侍奉父母,不在於外在的表面功夫,更不可以有虛假偽裝的行徑,以昭示孝行的根本。
訓中訓
1、
木鐸一聲徹九天,覺世牖民渡坤乾。人爵未有天爵貴,普渡收圓綻白蓮。
學聖禮賢佛事辦,善養浩然儀翩翩。溯德厚生道一貫,泱泱不絕玲瓏觀。 率性為道無名始,儒風是師百世傳。
2、
存誠不蔽素心見,臥龍晏起足智前。虧盈攸歸遊神論,磐志而行使命擔。 一身征塵金剛煉,笑看曇花戲人間。鴻鵠高飛天地闊,雲淡風輕茗自甘, 共邀知音賞幽蘭。
一、率性為道,儒風傳世
道傳三曹,可謂驚天動地,自古之今,前所未有。故當珍惜此殊勝因緣,自覺覺他,自渡渡人。以普渡三曹為重任,以效法聖賢為職志,以善養浩然正氣為工夫,以率性行道為理想,讓儒家道風,傳偏萬國九州,悠久無疆。如〔本訓〕中云:「存心養性泱泱遠,探生命奧妙究研。溫良恭儉氣貫虹,道厚依仁由義添。敬始慎終守一理,嶷德感佩重如山。」「浩然正氣塵中顯,岳飛忠孝千里傳,法效聖賢德不孤,殊勳俊偉非一般。」
二、立鴻鵠之遠志,智仁勇以達德
省庵大師云:「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志為小人,則為小人;志為聖賢,則為聖賢。故修道當要立鴻鵠之大志。然修行過程,難免有得失成敗,當要拿出智慧分辨是非真假,以仁慈之心救渡眾生,更要以大無畏的精神,突破修辨道的重重關卡,超越人生的種種考驗與限制,如此必能灑脫自在,心境美,物物皆美,心地善,事事皆善。如此天堂不是就在人間嗎!如〔本訓〕云:「知行合一渡賢佛,內外功建體用備,學真善美彌勒顏,宏法利生慧普耀,實現禮運大同年,淡泊明志鴻鵠展,寧靜致遠智慧顯。」
1、木鐸:以木為舌的大鈴,銅質。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巡行振鳴以引起眾人注意。《周禮.天官.小宰》:「徇以木鐸。」鄭玄注:「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眾,使明聽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亦常以此喻宣揚教化的人。《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2、覺世牖民:牖,音ㄧㄡˇ,開導也。牖民,導民於善也。《毛傳》:「牖,道也。」孔穎達《疏》:「牖與誘,古字通用,故以為導也。」
3、翩翩:形容風度或文采的優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論》:「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文選》曹丕〖與吳質書〗:「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劉良注:「翩翩,美 貌。」
4、溯德:溯,音ㄙㄨˋ,同泝。追溯;推求。溯德,即追求道德之意。宋葉隆禮《契丹.國志.本末》:「後之英主忠臣,志欲溯今洄古,可以鑒矣。」
5、泱泱:氣勢宏大。《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
6、臥龍晏起:臥龍喻隱居或尚未嶄露頭角的傑出人材。《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所以臥龍晏起就是指三國的諸葛亮,此語出自《桃園明聖經》。
7、虧盈攸歸遊神論:遊神,謂專心致志。晉.葛洪《抱樸子.逸民》:「未若遊神典文,吐故納新,求飽乎耒耜之端,索縕乎杼軸之閒。」晉.李興《故使持節侍中太傅鉅平成侯羊公碑》:「遊神元默,散志青雲。虧盈攸歸遊神論。」意指不管得失成敗,皆當專心致至。
8、一身征塵:指旅途中所染的灰塵。含有勞碌辛苦之意。宋.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
一、
教化的鐘聲已響徹雲霄,我們要積極引導眾生、渡化善男信女。要知人間的功名,絕對沒有天上的果位尊貴,故要做好白陽時期普渡收圓的工作,讓世界成為蓮花邦。學習聖賢的德性,盡心辦理佛事,培養浩然正氣,使自己儀態翩翩。繼承堯舜之德,使民生富足安康,發揚一貫真理,使道脈綿延不息,活潑玲瓏地因應塵世。遵循天賦之本性、無始無名之大道,效法儒家典範,讓大道永遠流傳人間。 二、
時時存著至誠真心,不為物欲所蒙蔽,則良知自然顯現。像三國時代,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由於他的誠恆堅毅,使蜀漢得以三分天下。雖然勝敗消長全由上天安排,但只要堅定志向,承擔使命,一生的塵勞辛苦,不過是在磨練我們的金剛佛性。所以放下執著,笑看世情,領會曇花一現之真意,在人世間瀟灑走一回。學習鵬鳥在寬闊的天地間翱翔,仿效白雲自在地隨風飄盪,生活中即使是粗茶淡飯,也自然覺得清香甘甜。時常邀約志同道合的知己,共同欣賞幽谷蘭花,體悟一下淡泊寧靜的滋味吧!
孝貴實行不在言(50)

天賦本能萬善兼知行合一釋真詮
率性之道孝事於念止息眾多塵緣
言論莫侍親始辨存乎一心行止間
奉養力行孝出於真君終抱誠拳拳
此時貴於心中誠事深恤於雙親懸
孝別大小之無價修身德立當為先
博文約禮人格建禮義千櫓在心田
難能謂之可貴顯誠中形外即真言
一點真心永不變克念作聖不倚偏
付諸行動以身作非關文字內外全
心孝頂尖貴人品此乃蓼莪真經宣
根本由天付之予天心誠感行自然
明己天性學地厚純孝然在人為端
惡衣錦尚絅出於率真密察文理研
得理明體恤知立山高水長感恩綿
道在爾身勿求遠孝乃由心無深淺
順親之志理實踐仁宅安居義路前
一念可貴在不變天輔善愿化大千
仁者無違天意盡心知性達本還源
立愿佛前當銘記致哀喪致慎終遠
自身如瀟灑快樂養性修心處處安
談義理論奧妙誠敬並能積極向前
創業守成可如居思危致憂患未然
君子親親仁民愛物致良知立標杆
對父母侍奉關懷應不生懈怠厭倦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戒慎服膺拳拳
尊德性道問學聖凡兼顧使命在肩
人一能之己百之循序漸進功夫添
日常當念及尊重誠謹和內外周圓
學道者存善念言行舉止委婉優先
和顏悅色應答進退送往迎來不偏
噓寒問暖對雙親能晨昏定省恭謙
喪則致哀祭致嚴謂敬守本分誠虔
擇善而固執從容己中道效聖法賢
人之行莫大於孝事父母竭力薪傳
典謨誥訓言實踐學無厭聖賢品端
持忠孝大義完全不偏頗正己領先
莫辭勞孝順表現去慢怠更無色難
氣蘊宏聿修厥德繼述之祖宗揚顯
居致敬家和親樂留好樣子孝孫賢
修福慧恩承玄祖歡顏不斷德綿延
教子孫順親心得莫有忤恭敬詳安
朝起早夜勿遲眠老易至惜時勵勉
行端正標杆德範愛此身明哲慧添
知髮膚受之父母勿逆道守身渾圓
和為貴齊家昌衍勤儉治善種福田
己身立幾經考驗好氣度景色光鮮
謙恭讓人情歷練道忠恕春育海涵
君子人力竭行孝心切切唯恐時短
以待兒女心之始為愿切記頤親歡
不辱身更盡節義持嚴己志道心專
做大事力為始時時謹立飲水思源
報親恩勿稍怠惰內外功培德並兼
今世態人倫薄鮮教長上如何心歡
故大道應時而展儒應運挽化迷頑
根基者得以修辦崇德入使命擔肩
古風復孝悌正品見道本荷任加鞭
眾若體孝之行健行有餘也代天宣
將大愛灑播河漢喚迷途羔羊回返
循正道努力作為出苦海明德達觀
不求功求無罪終心澄澹任雲舒捲
格致誠正修齊建家國治大同示現
冀厚望賢良納諫共舉進孝悌家園
題解:
真正的孝道,重在身體力行,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不能光說不練,更不是語言文字的遊戲論辯。所以,知行合一,才是真孝;名實相符,方能感天動人。 訓中訓:
一、
人之行,莫大於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深體頂天立地之人,天性出於率真,孝心乃天然,察蓼莪義理,侍親如佛無違。 當可如:居致敬、養致樂、病致憂、喪致哀、祭致嚴。
二、
謂敬親者,當念念:
尊重、誠謹、和婉、順承;得歡顏、不忤逆、不慢怠,盡心竭力為始。 時時持孝之始,為愿立己;切切體孝之終,為行正品,行有道,德本也。
段落要義:
一、行孝次第與行孝之實
百善皆以孝行為先。故始於事親,進而擴充孝行到社會,期許自己能夠立身行道,以顯揚父母之德,做個頂天立地的仁人。而此孝行,皆是出於天性自然之所為。 所以,侍奉雙親當如禮敬仙佛般的順而無違,而在孝行上當落實「居致敬,養致樂,病致憂,喪致哀,祭致嚴」。
如〔本訓〕所云:「道在爾身勿求遠,孝乃由心無深淺。順親之志理實踐,仁宅安居義路前。」道在自身,無需向外覓求,只要把天賦之靈明本性……孝悌仁義發揚,切實而持恆地做到,必能成為頂天立地的人。
二、落實敬親,惕勵孝之始終
所謂敬親,當是時時刻刻不忘秉持著「尊重、誠謹、和婉、順承」的態度,以讓父母歡心為上。
所以對於父母不可忤逆與怠慢,自始至終都當盡心竭力為之,二六時中,都當以孝之終始為本懷,如此「有道」的作為,方能成就無疆之大德。
如〔本訓〕云「噓寒問暖對雙親,能晨昏定省恭謙,喪則致哀祭致嚴,謂敬守本分誠虔。」
「居致敬家和親樂,留好樣子孝孫賢,修福慧恩承玄祖,歡顏不斷德綿延。」「做大事,力為始,時時謹立,飲水思源。報親恩勿稍怠惰,內外功培德並兼。」如此誠勤惕勵,始終一貫,必然德業兼備,顯親揚名矣。
注釋:
1、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經.開宗明義章》:「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2、居致敬,養致樂,病致憂,喪致哀,祭致嚴:《孝經.紀孝行章第十》子曰: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嬌,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語譯:
一、
人的行為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孝道。首先是孝順父母,再來是忠於國家,最後是立身行道,揚名後世。深深體會人能頂天立地之意義,因為我們的本性是上天所賦予,孝心也是本性之自然表現,所以要時時遵循天理良心做事。
仔細研究《詩經.蓼莪篇》的道理,孝順父母要如同禮敬諸佛一樣,不違背親意,做到:平居生活要盡其恭敬之心去服侍父母;衣食奉養要盡其歡悅之心使父母安樂;父母生病要盡其憂慮之心去照顧慰問;父母去世要盡其哀痛之心去料理喪事;年節祭祀要盡其嚴肅之心去追思懷念。
二、
所謂敬愛雙親的人,應當念念不忘:尊敬推崇父母,態度誠懇嚴謹、說話和順委婉、順從父母心意。使父母展顏歡笑,不忤逆父母,不輕慢父母。
自始至終盡心盡力去做,時常保持孝順的初心,立下宏願,修身立己;切實體會孝道之終極目標,奠立德行,端正品格。
使一切言行作為合於大道,這才是德行的根本。
孝子齊家全家樂(51)

敬老不忘記尊賢飲水當要能思源
明一貫知所以之乎也者拋在一邊
實踐為理由教化勸導迷昧真倒顛
綱常守乃本分也所以為人法聖賢
和風吹之顯生機是必君子謹慎虔
培內德重孝悌忠信者男女有分焉
椿萱並茂夫家道昌盛和氣樂綿綿
孟母三遷為規矩圓方求得不倚偏
口體之養不若煩親關懷噓寒問暖
科技文明崇尚道德良知復初優先
為人父母思行孝於父執長輩之顏
慈母嚴父而欲將涵養每日更增添
親民止於至善論道仁者無敵心安
揚名聲孝之終自修必達內外通權
誠於中形於外道在呼吸費隱之間
初發以誠為原點一點真心應萬緣
知命立命明本面無為而為守誠謙
革心物慾唯一念守本心性通性天
不假外求良能正本固以誠在根源
今首明辨其真知行其樂其內德添
道問學其致典範意葆原初化萬千
健全人格仁勇備道化家庭引活泉
格致誠正互共勉修身齊家建樂園
萬善為首孝悌現送往迎來道德宣
道之尊貴序齒辨心齊向道禮周全
修心性明安本位家輔德本耀祖玄
福慧滿圓同德建護蔭後代皆孝賢
二六舒修持實踐身器量廣心善淵
盡心知性歸其善德合天大學明言
不朽人生本無限達至承繼薪火綿
一貫真傳真諦顯之乎也者自然篇
萬教啟信宗旨見良能收放不倚偏
道彌六合三界遍當下自在安心田
內而敬己立身之外而渡眾天下兼
尊德性承上啟下超凡入聖法佛仙
效乎自然順天意絜矩禮明作標杆
天下利平由家起仁恕德母正義涵
家欲齊者由一仁一國孝父敬老前
修身持家善本源家興是諭和氣添
人若招咎因盈滿莫要多故偽詐蠲
一人正致國之治己達達人渡有緣
本立枝榮理不亂國風必振民自安
推及教化近至遠由親達疏眾成全
如保赤子存至善日新其德親聖賢
以道為寶德實踐速創聖舉建功端
全心投入理想懷大志凌雲超俗凡
挽救兄弟登彼岸同舟共濟心手連
教化以道自性煉以德潤身法雨霑
能允躬克讓修身使命承秉道闡宣
誨人不倦學不厭善念合天無私偏
引迷歸覺導正見心繫眾生慈心綿
不分你我名相斷宅存海涵納百川
以身作則為模範格物致知誠意虔
心正而后身修見家齊國治太平年
誠化手足登聖殿喜樂融融佛光沾
研經究典探性理大善哉道化家園
守忠盡義信友朋執中貫一職愿擔
敬上愛下悌恭齊其家修道闔家歡
四海之內皆弟兄攜手辦事態恭謙
三綱正父慈子孝五倫興八德彰顯
安和樂業良風遍上下和睦堯舜天
慎終追遠民德厚先意承志立德先
九六歸宗祖興旺代代相傳脈脈延
孝順的人,必是修身之人,必是愛親敬長之人。所以真正的孝子,亦必能讓父母兄弟也明其明德,讓全家人沐浴在修道的歡喜中。孔顏之樂,想必也是如此。 訓中訓
一、
夫孝乃為德之本 教之所由生也 是以為人子女者 必孝於父母
而欲孝於父母者 必修道涵德 首格其外物 致其良知 正守本心
誠其初意 葆其真性 圓明安舒 修其善身 器量廣大 繼之能達至家齊
二、
齊家乃治國平天下之本 一家人 一國興仁 是故諭父母明道
兄弟入理 以道修身 以德潤身 秉天心 存善念 懷大志 創聖業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齊其家 修辦和樂哉
一、修道涵德的意義
《孝經》的 〈 開宗明義章 〉 說道:孝是建立德業的基礎,也是一切教化的根據。所以子女行孝乃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是想要真正落實孝道的人,亦非一蹴可幾,必須經過修道培德的階段,就是《大學》所謂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八條目就是要成就「內聖」與「外王」的聖業。而內聖之學,無非就是要「恢復本性之自然」。
所以必先格除物欲,推致良知本心,如此才能意誠心正。如〔本訓〕所云:「革心物慾唯一念,守本心性通性天。
不假外求良能正,本固以誠在根源。」如此修養自身,繼之才能達至齊家。
二、齊家治國平天下
從自己的身修,推廣到家庭,也讓父母兄弟皆能明理修道,一家齊修共辦,必定和樂融融。再秉持著無為的公心,存著天下一家的善念,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此之大志,必能創立聖業。
如〔本訓〕云:「三綱正父慈子孝,五倫興八德彰顯,安和樂業良風遍,上下和睦堯舜天。」「家欲齊者由一仁,一國孝父敬老前,修身持家善本源,家興是諭和氣添。以身作則為模範,格物致知誠意虔,心正而后身修見,家齊國治太平年。
一、
孝道是德行之根本,一切教化也由此產生。所以做子女的必須要孝順父母。想要孝順父母,必須要修養道德。
首先要去除物慾,才能彰顯善性良知,固守本心;起心動念要真誠,才能保養天賦之本性,使它光明圓滿安祥舒泰;言行舉止合理,心量器度寬廣。接著再把這道德修養推行於全家,使家人都能明德修身。
二、
齊家乃是治國平定天下的根本。一個家庭能實行仁義,才能推行到整個國家皆行仁義。
所以引導父母明瞭大道,勸化兄弟姐妹了解義理,都能以正道修養自己,以品德滋潤自身。
秉持天心,常存善念,胸懷大志,開創聖業。做到父母慈愛,子女孝順,兄弟姐妹和睦恭敬,全家人齊心努力同修共辦,和諧快樂。
孝子治國萬民安(52)

五倫八德綱紀守忠臣孝子本源做
事奉父母順唯始無有盡期慕親舊
人道之行孝之行於家則孝悌恭友
立身而行行賢聖此唯之傳不二由
真孝者萬行察鑑門立孫賢與子秀
以奠基礎百代傳人之子者祖德擴
承其父志觀其行鴻恩報光前裕後
罔極之恩報湧泉親嚐湯藥侍親右
秉其志向萬事與名實俱佳恩澤厚
遵循古道培內德安上治民禮為軸
能修身於己定家齊孝乃經綸不朽
孝字力行家則康民安治國祈則祐
所之行孝澈於心萬善於一股清流
忠義節孝與禮同則國邦治至九洲
行道與行孝皆同抱本歸一根源握
孝子必有門風顯建樹禮門共籌謀
普天率土仁風出百善孝先示典謨
體認大道必親究孝行虧己身困囚
上位德威遺孝以行悌不改初志求
欲箕裘克紹唯德輔仁天地覆德厚
聖人之懷克明峻德族力挽世局秋
其命維新天德被超凡入聖現光灼
班班可考知堯舜治天下古今炳爍
教忠教孝示國人承先啟後責任受
善導賢儔仁義做清靜如水見真我
移風易俗里仁美邦鄰有道現火候
正心修身之道乃治平之本實心修
而齊家之道在其德則植基忠孝走
若欲齊家治國之當永矢忠孝以做
順天也是乃持政故本著恕忠治國
方顯太平彰盛德顯實相之德則所
賢聖治國之道文行忠信正氣磅礴
德不肅而可成不言而治名垂竹帛
天子庶民三綱達齊家治國勝利握
安居樂業本分守老安少懷歡樂悠
持政之人施仁懷保國安民祥兆就
諏訪廣納臣諫言和合共識同籌謀
不訾之損來避免順天可達民意由
持身乃正人可治規自使民由之走
治國傳承聖國九經恪遵體用道修
依德順此襲聖王行道五德顯操守
修身品格立德教體察達道為楷模
欲興禮教己禮至使其萬民孝為首
為孝立身顯祖德用於治國則無憂
規繩法度中道用賞善罰惡安浪波
以德報怨福量寬於此人望仁風播
移風易俗樂定之人人以國為榮秀
修道齊家治國平國平四海歸之有
泱泱大風禮義邦而可禍除得天祐
齊之以禮上下安所敬其寡悅者多
愷悌君子睦九族無怨使眾須探究
君子之道本諸身考諸三王而不繆
孝于惟孝友兄弟施於有政厲世磨
綏之以道理以義動之以禮仁輔佐
興滅繼絕舉廢國達臻太和千祥厚
壯有所用老安之以道治平康莊拓
國之富強必三綱定社稷非動武奪
夫聖王大業旋乾坤蜂稷三必除垢
斯安邦少懷故治國以賢伍善帷幄
堯天舜日韶樂和祖乾綱德教化流
止於至善眾居所孝道奠基創不朽
德治天下萬民化眾星拱之可大久
河清海晏萬民安一道同風傳千秋
題解:
孝子必能親其親,長其長,進而能修身齊家,使一家和樂。進而擴充其孝行,使人人親其親,長其長。 如此之孝子治理國家,必能使家家和樂。此即《大學》所謂的「一家仁,一國興仁」。
訓中訓:
一、
觀百行之基 萬行之始 唯孝 察聖門之傳 賢者之立 唯孝
孝 行於家則家齊 孝 治於國則萬民安
知堯舜治天下 克明峻德 以親九族
力行孝悌不虧 而可達齊家治國也
二、
齊家之道乃治平之基 忠恕之道乃治平之則
故實行德政 其德永著 此乃承襲聖人德教 體行治國九經
恪遵五達道 自可民用和睦 上下無怨
使其禍平而安邦定國 人人安居樂業 必老安少懷
故治國 以三綱定社稷 五德奠乾坤 以臻太平
段落要義:
一、孝是內聖外王之根基
《孟子》說:「堯舜之聖業,亦不過是孝悌之道而已矣!」因為孝是一切善行德業的開始,也是聖聖相傳、成聖成賢的根據。
所以只要實實在在的力行孝道而不間斷,推廣於家,則家齊;推廣於國,則民安。 如〔本訓〕云:「人道之行孝之行,於家則孝悌恭友,立身而行行賢聖,此唯之傳不二由。
真孝者萬行察鑑,門立孫賢與子秀,以奠基礎百代傳,人之子者祖德擴。承其父志觀其行,鴻恩報光前裕後,罔極之恩報湧泉,親嘗湯藥侍親右。」「能修身於己定家齊,孝乃經綸不朽,孝字力行家則康,民安治國祈則佑。」
二、忠恕之道乃治平之則
「忠恕之道」是治國平天下的準則。
所謂的「忠」,則是盡己,即修身也;所謂的「恕」,則是推己及人,己達達人,即是擴充自我之善身到家、國、天下。是以,以德為本,體行三綱、五德、九經,恪遵奉行五達道,如此自可百性和睦、安居樂業,而上下無怨,堯天舜日便指日可待!
如〔本訓〕云:「正心修身之道,乃治平之本實心修,而齊家之道在其德,則植基忠孝走。若欲齊家治國之,當永矢忠孝以做,順天也是乃持政,故本著忠恕治國。方顯太平彰盛德,顯實相之德則所,堯天舜日韶樂和,祖乾綱德教化流。止於至善眾居所,孝道奠基創不朽,德治天下萬民化,眾星拱之可大久。河清海晏萬民安,一道同風傳千秋。」
注釋:
1、治國九經:語出《中庸》。意謂治理天下國家有九條準則,這九條準則為:涵養德性,以淑善其身、敬重有賢德的人、親愛親人、尊崇擔負國家重任的大臣、體恤眾多群臣、愛民如子、招來各種工匠、安撫遠來的人民、懷柔四方諸侯國家。 《中庸》云:「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2、五達道:《中庸》云:「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3、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合稱三綱。漢班固《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君臣、父子、夫婦也。」《禮記.樂記》「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
4、五德:即仁、義、禮、智、信。
語譯:
一、
觀察眾多美德的基礎,各種行為的根本,就是孝道;考察聖人相傳之道,賢人成己之法,也是孝道。
孝若推行於家庭,則家庭和睦,以孝來治理國家,則百姓安樂。故知堯、舜治理天下時,不斷地彰顯自己的崇高德性,使親族和樂,天下太平;所以力行孝悌,做到圓滿無缺,可達於齊家治國。
二、
使全家人修身行道,是治理天下的基礎;而儒家的盡己本分、推己及人之法,是治理天下的準則。
所以實行仁政,其德行將永遠昭著,這也就是繼承聖人的教化,實行治國的九種常法,遵行五種倫常綱要,自然可使人民和諧相處,上下沒有怨恨,可平定禍患,安定家邦,人人生活安適,努力工作,使老年人安享天年,少年人得到照顧。 故治理過家要以君臣、父子、夫婦三綱來安定社會,要以仁義禮智信五德來奠定天下,以達到世界大同。
五榖豐登皆因孝(53)

新世紀健康飲食新頭腦有機培植
這改變乃是大事這動力永無休止
好觀念逐一謹誌可以的不再迷失
要堅信這是一股超鮮明活源顯示
來自於純孝能量此強光引導佛子
展露出天性誠摯小之大不離良知
真孝有愛和妙智對生態愛惜不辭
禽與獸皆得安適水與土均受保持
目光遠不會短視藍和綠一一重拾
事物在孝心之下都能有變好趨勢
物與人本是相應有道的繁榮孳孳
知生命能有所感一善念起而在茲
孝親者和平悅豫植物也良美無疵
見成長心就歡喜心祈禱好的開始
就是這溫馨和樂的磁場五穀豐實
心開朗締造無憂在言孝積極勿遲
由此去事無不諧有努力並有恩慈
方可以得天所賜好年冬就在於斯
回歸到原始最初過日子自然簡樸
無農藥無抗生素殺蟲劑也當去除
化學肥於果無助果相美營養不足
應栽培有機植物含藏著光輝元素
勤播種青蔬稻穀菜甦活開心自如
再加上強健全麥芽有勁盛行處處
若還要賞心悅目與百花朵朵細讀
這一切新鮮美好全靠咱愛心付出
用至孝問題化解不必要殺生強毒
蝗蟲至不害作物有雜草極力拔除
又澆水致力農務再施肥不敢疏忽
孝衍生豐富的愛孝乃是萬靈丹珠
也不會採收耽誤咱心裡容得萬物
倉廩中季季充足生命裡笑聲為伍
踏實的滿足快樂汗滴下在此建築
好精彩又美麗喲比之水融合於乳
心與物彼此契入無間隙創造富庶
真善美傳送四處讓人人生活安舒
孝之用始於父母親而疏由人至物
這是條康莊之路年年春歡慶幸福
佛菩薩嘆子之美勤奮歟又有慈悲
光與熱存在心內愛得以永續發揮
孝順子的世界裏有真情及真智慧
有活力不以孝累把歡樂深植心扉
好與壞主權在誰全在己念念思惟
有孝念為祥為瑞並形成善的氛圍
絕不要常找因為能孝親多麼可貴
看大舜從不違悖得帝位民心齊歸
其孝順可欽可佩耕歷山象鳥相隨
那禽獸豈會侵襲雨水來適時充沛
一點心不曾與墜德予滋日常栽培
自提昇避免過錯給身潤顯現光輝
知應變無有不及陽春不躲藏隱晦
爾莫說難走不會這光明刻刻相陪
行孝的堅決毅力蟲蟻也感動落淚
父冥頑母又愚昧有焚廩揜井行為
虞帝是以身示孝此模範千古永垂
這世界品庶類萬唯孝德默化教誨
行孝人深感福味好甜蜜芳香甘美
法古聖天祝成德心意誠助力千倍
二六中心繫其事真如此之子無悔
行得真天呼孝仙但願啊滿心其揆
父母皆心歡安慰親朋也效行得惠
動物能安樂無惴植物亦健康壯肥
感遂通心心交會願君能得孝精髓
題解:
宇宙萬物都是息息相關,互為影響的。所以善念善行,能凝聚美好的力量與磁場。孝既是百善之首,更有一股強大光明的力量,可以造就溫馨和諧又歡樂喜悅的磁場,不只是人,就連五穀蔬果,在孝心的感應下,都能壯碩豐收。
訓中訓:
一、
孝是一股強大光明的力量,可以造就溫馨和諧,又歡悅喜樂的磁場,五穀在孝心感應下,都能起良善的變化。
蔬果鮮美,健全有機,稻麥與芽菜含藏活力;花朵盛開,光彩又美麗。
二、
四季豐收樂無比,汗水融在笑容裡。
因為在孝子的世界裡,有愛、勤奮、以及毅力。
蟲蟻走避,不會侵襲;雨水滋潤,不會過與不及。
陽光給予歡呼,天人真心祝福,萬類感其德,真誠助之,滿願如意。
段落要義:
一、孝能感召萬物,使五穀豐登
孝除了是百行萬善的根源,是為人子女所當自然流露的行為之外,孝行之德亦感召萬類而產生不可思議的「一股強大光明的力量」。
其可以「造就溫馨和諧又歡悅喜樂的磁場」,就連山川大地,動植物,也可起良善的變化。這一切的善化,皆來自於孝子對萬物的「愛」,對農務的「勤奮」,以及在耕耘過程中的「毅力」不搖。
真可謂自助而天助之!如〔本訓〕云:「真孝有愛和妙智,對生態愛惜不辭,禽與獸皆得安適,水與土均受保持。」「孝親者和平悅豫,植物也良美無疵,見成長心就歡喜,心祈禱好的開始。」
「回歸到原始最初,過日子自然簡樸,無農藥無抗生素,殺蟲劑也當去除。化學肥於果無助,果相美營養不足,應栽培有機植物,含藏著光輝元素。
勤播種青蔬稻穀,菜甦活開心自如,再加上強健全麥,芽有勁盛行處處,用至孝問題化解,不必要殺生噴灑農藥,有雜草極力拔除,又澆水致力農務,再施肥不敢疏忽,孝衍生豐富的愛,孝乃是萬靈丹珠。」
語譯:
一、
孝道有一股強大光明的力量,可以形成溫馨和諧的氣氛,造就歡悅喜樂的慈場。 五穀農作物在孝心的感應下,都能引發良善的變化,蔬菜水果更加新鮮美味,健康茁壯富含生機,稻麥與芽菜充滿活力,花朵盛開,光彩又美麗。
二、
一年四季都盛產豐收,快樂無比,辛勞與汗水全融在笑容裡。因為在孝子的世界裏,有愛心、有勤奮及毅力,連昆蟲螞蟻都遠離,不來為害。
雨水的滋潤,既不會過多,也不會不足。陽光和煦,天神祝福,萬物也為其孝德感動,真誠相助,使他順心如意,達成願望。
一孝即是太平年(54)

邦畿千里民所止緡蠻黃鳥止丘隅
不言之教聖者行為而不恃智若愚
休休有容愷悌謙德潤身以識其意
百善之者首孝為誠意正心齊家矣
道在日常力行健其儀不忒知守禮
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
絜矩之道表至誠以身作則識大體
曾子悟道一聲唯忠恕已矣不偏倚
居上不驕而不危制節謹度滿不溢
以孝事上則盡忠以敬事長則順怡
為人處事通達禮用天之道分地利
君子仁人義明坦容止可觀進退矩
懷正氣必厚道無為禮犯上過洗滌
平等量寬是必然非逆倫之循規律
懷抱慈悲心惻隱不悖行事天意體
德義可尊其皆然服務人群與社稷
導以禮樂民和睦上下無怨皆歡喜
示之好惡民知禁為善最樂德業積
聖賢行誼常昭著門楣光耀千古遺
安分守己倫理遵庭訓恪守當謹記
道化家庭瑞使靄家道昌明家和氣
認理之行其明道禮賢下士君臣義
若虛偽者人查覺之敦厚行踏實地
革除假詐能推孝友愛兄弟長幼序
進思盡忠表上天退思補過自勉勵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也知孝兮
謹身節用孝父母五常三綱仁風提
道傳濟世化人心改惡向善究真諦
常轉法輪增長智利導眾純真無欺
廣及庶民成其德而能養性品格立
薦推賢能親和樂其樂風化傳千里
仁德範教化其長體會民生之問題
力不足中道廢而當其使志堅不移
道情交流一家親不求利益培德嶷
父母唯其疾之憂孝無終始患不及
先行其言後從之君子精進而不器
人間淨土來實踐雨順風調無爭取
孝子美名永垂留恩德緬懷在心裡
儉以養廉明禮義參贊天地之化育
懿德永昭恆貫流行善以淡泊安逸
儒教應運復興古道愛國忠事賢契
道本自然在日常除弊興利互助力
至誠無息久則徵禍福將至必知悉
修身以道言行致修道以仁則無敵
高明博厚法天地時刻謹慎嚴律己
道合志同抉持以德報怨見賢思齊
深研四書化性是理則進不撓不屈
量如大海人近人皆孝悌友誼珍惜
五教之道異同悅來龍去脈金線繫
奉獻廣推聖域達遠慮帷幄共襄舉
道並行而不相悖並謙和藹以克己
恩威並進齋莊正大德敦化蒼生濟
福慧雙修菩薩行克己復禮性光熙
若是一意孤行閉愩高我慢非賢奇
團結力行策劃謀任重道遠始終一
天下舉善不興門庭焉需閉守規矩
文理密察有別也作風謹慎有禮儀
守時信成其則盜不為而發堅心毅
光明磊落坦蕩蕩竊竊私語不可以
誠意正心日常見二六時中跬不離
敦親睦鄰顯福氣大道宗旨理歸一
三曹普渡儒應運人人恪遵綱常紀
孝者,不僅可以齊家,同時亦可以將此孝道推廣到家家戶戶,使人人親其親,長其長,家家和樂融融,都過著平安快樂的日子。
訓中訓
1、
唯誠行孝悌者,其心必仁慈寬厚,明禮達義;必無非禮犯上之事,悖逆詐偽之行。 其人能推孝友之道,使倫常昭著。門庭瑞靄,家道昌明,家範教化,推及庶民。
2、
誠能親其親而長其長,樂其樂而利其利,使民風純善,綱常古禮垂昭,恆貫流行。 國興德風,以推道四海;異域同化,近悅並遠來。
是以人人皆孝悌友信,成其善行,則盜竊不作,謀閉不興,門庭焉需閉?
一、推孝四海,即可大同
凡孝者,必明理達義,仁慈寬厚,明五倫之常,所以,家道必定是昌明的。若能推此孝道於百姓,使人人親其親,長其長,或是樂其樂,而利其利,各取所安。 相信亦能感召蠻夷之邦的遠來,使人人皆能陶冶在三綱五德的典範之下,而明理達義。如此,國家社會必無奸貪邪佞之事,家家可夜不閉戶,此豈不是大同世界! 如〔本訓〕中云:「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也知孝兮,謹身節用孝父母,五常三綱仁風提,道傳濟世化人心,改惡向善究真諦,常轉法輪增長智,利導眾純真無欺,廣及庶民成其德,而能養性品格立,薦推賢能親和樂,其樂風化傳千里。」 「百善之者首孝為,誠意正心齊家矣,道在日常力行健,其儀不忒知守禮。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絜矩之道表至誠,以身作則識大體。」
1、門庭瑞靄:謂善人得諸神庇佑。瑞靄,吉祥之雲氣。
《洪慈普渡救劫真經》:
「祥雲環戶牖,瑞靄滿門庭。」
一、
唯有真誠實行孝悌的人,其內心一定仁慈寬厚,明白禮法,通達義理,必不會做出無禮、冒犯尊長的事,更不會有叛逆巧詐虛偽的行為。孝子能推廣孝悌友愛之道,使人倫綱常昭顯,家中一片祥和,家運昌盛光明。並能以此家庭典範,教化人民,推廣到各個家庭。
二、
若真能做到親愛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上,人民生活安和樂利,日用所需不虞匱乏,則必能使風俗民情純樸善良,三綱五常永遠昭顯,普遍實行,國家施行仁政,將大道推廣於四海,使異國外邦都能同受感化,近悅遠來,歡喜奉行, 所以人人都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誠信待人,成就自己的善行,如此就不再有小偷強盜,不再有陰謀詭計,達到社會安祥,世界大同的境界,則門戶又何需關閉上鎖呢?
1~6篇 7~12篇 13~18篇 19~24篇 25~30篇 31~36篇 37~42篇 43~48篇 55~60篇 61~66篇 67~72篇 73~78篇 79~84篇 跋/仲由夫子囑語
 奉天
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