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之宗旨
資料來源:《道之宗旨聖訓》光慧文化網路書局
《道之宗旨聖訓》之結構及奧妙
「道之宗旨」聖訓乃仙佛自西元1985-1992年(74年-81年)七年於全國各地批示之訓文,共28篇。
「道之宗旨」篇名批於西元1985年(74年)5月19日在員林玉皇宮,由活佛老 師所批示。五年後,即西元1990年(79年)元月4日於雲林縣斗六崇修堂,台灣 全省大專學生法會中,於是道出「道之宗旨之首篇「敬天地,禮神明」六個字之妙訓,歷經三年十五處地點,二十八班法會才批完114妙訓,最後在苗栗觀 音宮畫下圓滿的句點。
《道之宗旨聖訓》整部聖經之結構及奧妙之寓意,如下:
第一部份 由「道之宗旨」妙訓展開,其冠頂訓即道之宗旨名及其內容108個字 ,是整部《道之宗旨聖訓》的總鋼,亦即提綱挈領。
第二部份 是「道之宗旨」之本訓,即「敬天地…己達達人」之冠頂訓,是整部 聖經的綱目細則。
第三部份 是「道之宗旨」之訓中訓即「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 為大同」之冠頂訓,亦即「盡人道,達天道」之訓中訓。
從第三部份仙佛批訓之結構,可以瞭解,整部聖經大意在闡述上天 降道之宗旨,其終極目的乃是在「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 為大同。」而此終極目的正好與最後的「盡人道,達天道」之終極精神前 後一致,互相呼應。


噫昔者太初渾然一團至虛渺惟象而無形
窈窈冥冥兮幻化無窮整宇宙微眇乎莫名
先天地而生朗朗乾坤感遂通為萬物根本
元元遂遂兮動靜伸縮源古今強冀以道稱
玄聖法古象微察本源定車轍創典通神明
垂卦妙述性心擘枷鎖顯奧蘊闡行經緯衡
素王極至善道體運作下撫恤述訓明道情
載弘敍宗彝伐柯而徵天名析道化集大成
上哲引維綱揚以辟之轘龍悅贊天化育承
設教顯絡詭神滌蕩清幽深攝新文道章呈
古人續聖訓禪授抑其惑聲衍條流揉百經
敷理寫物性壽考維祺歸正色至機遂流行
聖文有殊致澄然曠達偉蕩蕩表裡無異評
黃帝雲門頌睿智仁厚啟文明唐堯禪讓鳴
南風解民愠無為而化典樂菁華歌九序登
湯武稱祇敬帝臣不蔽誠取賢昌之丹書膺
天命藉微顯四時庠序應物移闡幽根神行
老聃談道德能知古始假文字五千精妙擎
儒倡修品懿仁心仁術闢異端忠恕傳薪盟
佛授不二法兼德倡達示真機明心見性靈
大哉聖人見生殺消長存誠悟不屑古與今
含道雕萬物弘法利生縟節棄率性周宇恆
佩德摛神性南頓北漸無差別虛徐應符命
極邈追造化火宅鍛煉庶子興窮力贊天行
聖賢之素心頂災受難志猶存咸願庶物生
開學養正道覷破紅塵征塵急垂綸扭乾坤
立身真卓爾憑機則賢尊仁性處世傾襟心
至德美卓卓貞儀普敬窺於自神化定大鈞
君者使善群日行忠信達清源矯飾危臬詵
仁義天下適侍君親行徵役矯扶扶植綱倫
俟天沿使命服遠就親仁民和篤躬闡經綸
激濁揚清波輪迴不息迷魂陣竭志抗萬鈞
弘儒教百姓修道尚品唯崇禮明道宗聖神
執事行若敬風亮節亢懷救世清率儲胸襟
臨機辨義利憂患天下苦與樂磊落粹精神
周行為世表格除物慾隱微處盛德均古人
名儒百世師一貫洞澈植根本御人敦至心
守常循復旦元臻清虛驕縱制善術物理陳
吐辭為經傳元龍高臥宜禮賓舉足萬法申
清德旦黎庶坤宜慾制崇儉約厚澤利後昆
君子學聖哲善與仁交掃六賊履地不違仁
汎愛而博容乾綱緣同途以登效天敷化均
率道繩坐臥轉漏繆誤陷不義身立於禮仁
處己養天和承先啟後昆遠慮德業自臻臻
水漲船高兮心垂裕寬圭臬樹圖振安紛云
精誠忽交通泰來真道拯良善頓開茅塞心
天工開物論十字樞紐舵掌穩奉令承道宗
太上德撫民氣韻栩栩理流行篤信擇中庸
謙謙靈離象殊勝既逢延契闊命安原神寧
朝野心一致期萬教同心度眾謇正身謄清
先王蒸足煥網羅俊彥格暴政明君定功勳
關睢聲不朽然舒執發寫君奭德召正國風
無名更无相益包恆摯志在道文獻不足徵
離境始化鵬點通慧香超三千鵷鶵止梧桐
善養浩然氣瑤熙瑩瑩淑鄉黨里仁感化深
相知貴相惜天地一氣貫寰宇高明輕辱榮
喜菊靖節凝東窗高臥在外民貴賤形所存
易俗仗佛力念念般若常觀照如天敷化均
回首觀古今五蘊塵勞生滅境世道喲難平
崢嶸處不盡朝三暮四海納濁滄海枯又生
久居順則厭天君罔佈失陷於蠶食不留痕
變而有常理困阻介狄玄同因經緯永依循
涵德以授命縱橫子年夷懸壺行道入人群
濓溪言立極上厄奉德風行偃誠此聖賢親
鬼神合吉凶諸惡莫作玲瓏致政明遠近聞
敬敷五教本陰陽和合德日增合忠恕如心
請理一之貫與天地交歷乖舛月日琴和鳴
道王所存處盡己之性務民利生機秧苗潤
茂茂祥德乎任重道遠日切磋功勳列百名
千古成絕唱眾望所歸慶功宴舉世樂太平
第四部份 是「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之本訓,亦即 「敬天地…己達達人」之訓中訓。
此部份的結構則是接續第三部份之意旨,闡明欲達「挽世界為清平, 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之目標,則必人人實踐「敬天地, …己達達人」,如此才是善盡為人之道的做法,亦即內聖外王之功夫。
第五部份 是「盡人道,達天道」之本訓。全篇共七十行,每行皆分成上、中、下 欄。其上下欄即「挽世界為清平,遷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之訓 中訓,猶如天覆於上、地載於下,仙佛並於天地之間,再加入七字 訓, 象徵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為大同」乃經天緯地的聖業,必 由人道做起,人道盡了,自然世界清平、人心良善、世界大同,自然可達 於天道。天不言地不語,必須賴人真心行道,才能圓滿彰顯天人合一之道。
第六部份 是「敬天地…己達達人」之本訓,即在闡明訓中訓之微言大意。
道之宗旨(點選連結)
敬天地 禮神明 愛國忠事 敦品崇禮 孝父母 重師尊 信朋友 和鄉鄰
改惡向善 講明五倫八德 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 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
洗心滌慮 借假修真 恢復本性之自然 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挽世界為清平 化人心為良善 冀世界為大同

道者所以返本復始常恒品物洋洋乎峻極
之止方蹶心然泄泄之序盈虛于時保遠乎
宗極妙用導其根源古轍轘天下名順日樞
旨範惟法筏將溯源禮天瀰經綸品卓彙蘇
敬仰神冥善微善枷洗新性明靈修卓卓之
天賦物宗性患危桎心悅形化勞行素真如
地絡維天古樞妙神滌蕩其惑聲色善美乎
禮門義路遂遁遂失慮心憂忡竭聲譯善資
神之格思矧可射思借假修真啟迷適其初
明德之後存實棄虛假物取以譬使人易知
愛仁仁弼倡物阜誠修修利菁華象冠萬殊
國基懿行德不孤存真理自化之萬物咸宜
忠施於邇邦安家撻恢廓大度則根極天地
事析秋毫微善莫棄復豫功立諧緝而躬砥
敦勵風俗易俗澆薄本立而道生君子定務
品詣清鑑格配希天性禾善米須臾防危岌
崇聖愛德敬賢尊仁之質通徹觸賢宜扶持
禮樂為釣江淵投注自道竿德綸仁義躬篤
孝不諛親敬信事服然矯情飾術則難志如
父母令儀依而徵引啟閉矯矯惟馨明德乎
母範行則愛兼民物發揚詡清品淨清拂疏
重君品性仁者仁安良工美風俗崇論谹議
師嚴道尊敬學親任知周萬物唯理之所趨
尊身疏導安其行作良莠修品求內外一致
信無二命言誠篤行能伸操節耿耿護持之
朋燕逆交損益立辨之丹赤亮德性以仁輔
友直諒聞久而愈陳至理金石忠告善導之
和致中庸無偏無黨善誠其意戒慎乎恐懼
鄉居必擇以義制拯己躬宜厚容包憫懷施
鄰唯是卜途殊道同立竿見其影通達今古
改弦易轍同力渡德立地端點犀照幽微睹
惡濕居下仁之慾賊人天善心恢恢而不疏
向上一著與聖垂悟己立天地間立志宏圖
善扭轉使善流心注達德利萬物敦化夷狄
講傾節奏庶言制宜達圖難於易必暢无阻
明於教化黎庶禮知人遠猷顧德則不踰矩
五常三綱旦暮宜持挽昆裔大宗克紹於斯
倫次漸序旦旦信誓世後傳足心美名不孤
八面玲瓏元良邦貞界誡通圓融靈犀相契
德高望重乾坤元盛為而不恃執一功不居
闡幽微顯瞻往察來清閱風采叩善問玄機
發羅有縷恒常妙溢平治天下舍我其誰矣
五經萬典誥昭命明化佈四海納於一壺裡
教化雖殊真理卓立人狄狄覓月日恒喲虛
聖人不仁氣順乎身心夷固闢日薄無枯途
人倫悠續世象立安為行合庸德利無不益
之心寧明盎煥精篤良風鄰里合美俗永浴
奧理參透果然實行善德頌禱地拱神道祝
旨趣窮究心舒神契冀子明善天真從此悟
恪慎朝夕愛患斯心世君子圖與聖賢明齊
遵實養慧見道道高界阻無礙同流不合污
四時摯志在千里事為順處不厭困厄橫阻
維執枉顧撫心志漸大輅推輪始末相契扶
綱領早振肅起群望同心舉勠力八紘一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