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之宗旨
敬天地 禮神明 愛國忠事 敦品崇禮 孝父母 重師尊 信朋友 和鄉鄰
改惡向善 講明五倫八德 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 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
洗心滌慮 借假修真 恢復本性之自然 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挽世界為清平 化人心為良善 冀世界為大同


道者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也其於天地
者垂麗象煥山川資陰陽鍾性靈使物歸其
所以通性情然道大無形稱器有名名也者
以正形也故形立而章成矣聖人觀瞻天功
返復神迹幽邃綿邈難悉迨景仰而嘆太初
本象玄妙綿密微緲兮及有犠皇創典以垂
復兌之理河洛神迹之密庖犠至行方顯溢
始即原也乃萬理之所稽也極維繫之功矣
常住本心乃是彛訓之雷霆總絡太和樞鈞
恒沙亦有否泰之道理鼓風奮雨沖虛盈其
品彚資名者在極別萬類地位風標合和誼
物物有宗匠天道不言陰陽蕩天籟鬱然文
洋溢草木賁華何須錦匠再飾奇蓋道體洋
洋灑灑博厚高明也苟無文載則難紀天地
乎故諸聖賢遂神迹闡幽贊遠在墳籍上窮
峻命之象度下通四時百物興典引聖化之
極力取於始祖物化之靈契而敷百章以呈
之大地古之人為遂心如璞兮陶鑄性情行
止郁郁法則天工萬遂兮與道消遙合太虛
方輿漫俯總作萬類之庇護盈沖而用之不
蹶民以天為符冀以風雅頌來凝和其恍惚
心府闇遊上哲之卦彖再易以書契矣以解
然疑使昭晰故曰徵聖立言先文成規矩章
泄展夫道大借文述性明德現察先王聖化
泄泄布在方冊創述周鑑溢於格言先覺人
之覺窮天地而萬物元氣冀顯淵哉鑠乎祖
序出仲尼延承幾象文成規矩善思合符契
盈縮與時使此玄化源源資生無處不載持
虛籟大寶於是咸耀古訓法式於是顯旨嗟
吁聖謨卓絕牆宇昊峻萬鈞稱洪無錚錚而
時憲惟聰通天象生萬遂堪強以道稱故曰
保息安民在養正詁訓茫昧難昭聞大道秘
遠神迹難源於是論說辭序詩書禮讚終入
乎性靈奧府爾後百家爭鳴雕文製式莫不
宗經師聖而建言勵德樹聲而極遠古人知
極於幽獨之中妄念不生崇德象賢諭子孫
妙思則宰之聖情以察乎晦明邁惟一之德
用吹萬性昭明美行婉章晦志葆初心追前
導以周公典謨為繩雖曰道在太和呈利貞
其應若響聲乎引不以理則直道必隱曲故
根基不在競外物先哲不因褥說繁辭而足
源溯此根本秉陳聖功率性而筏邇遠彌昭
古德洞燭元元敷彰繼聖不忒矣啟後覺戒
轍鮒之失縱窮奧賾憚憚覩莫謨與如物在
轘中生意陶和無不撫是以聖人和弱其氣
天一乃至求惟微至心神志乃清尊有道不
下節以收名哉垂教導正天下莫不仰德而
銘至噫陶唐氏法乎天推教胥民危行表樹
順時承天蕩蕩乎功鴻即即民無能名之矣
日力累歲其功莫大眇志之有惑兮則難契
樞機夫惟不名故能通天下志成天下務雖
旨趣無形窈窈兮微茫無心然其彝倫攸敍
範式而繫之窈冥者唯借始播百物憲成惟
惟以驗其常乎冥化玄覽文載鴻刊不出此
法度故聖賢以天下之耳目為視聽眾心為
笩為迹湯法三聖滌蕩為盤銘闡述日新篇
將以陟禹之迹繼道統之薪火以推明濁流
溯源四海遍善之畜在維斗間美德不忒本
源長沿燮理九州芒芒大地頌昇平蓋聞齊
禮導德能匡疆衢附鳳攀龍願策名於日月
天佑下民學千古夏后臨機不徇情功績漫
瀰永載史籍垂拱御眾德河瀾仁者風行續
經綸以悅天意耀聖神就日瞻雲奉以為經
綸高言微行樹虞舜仁孝炳含神象之秀德
品崇河岳之上靈養正氣盪風雲使物歸其
如何「敬天地 禮神明」
資料來源:德慧道場 道育班
甲、應有的認識
一、相信有天 肯定有天
皇


凡道之所在,唯「信真」而後「心入」;「心入」而後「理出」;「理出」而後「志定」;「志定」而後「行篤」。
二、順天者昌 唯德動天
經曰︰「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又云:「唯德動天,無遠弗屆」「天道無親,常佑善人」「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三、因果鐵律 天理昭彰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書經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逭ㄏㄨㄢ,逃避也。)
書曰:「作不善,降之百殃。」
玉定金科云:「明明昊天,定罰在無形之際,是以縱可逃乎顯戮,而終莫逭乎冥誅。」(玉定金科乃 老

四、天在心中 心在天中
活佛師尊云:「道真、理真、天命真,如若心中不紮根,化作文字亦枉然。」
又曰:「道與教之判分,在於心中有否一主宰,可通天澈地不礙物,事事之表象亦不落於後天之人事對待,否則一落入起心動念得失之間,則恐又墮於輪迴。」(如此方有道,方真「天在心中,心在天中」)
活佛師尊曰:「真理乃天人相契,佛佛相印之本性也。」「為師所傳的心法,在形勢之外,在人事之上,在時空之際。」
又曰:「守道行功私慾除,方為大丈夫。」「九六時時不離已……一念斷滅證大羅。」「自己慧命自珍重……水到渠成時已至,當思明明本性佛。」
老前人曰:「天主,就是你自己,人人天生都有個真主人。」(明師一指點處)
仙佛云:「所謂明理,只是﹃不昧天心﹄,心中有天者,理即是也。」
五、君子慎獨 神目如電
玉定金科內載:「昔文康公云:『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間私語,天聞若雷。』蓋謂人秉陰陽之氣以生,動則通陽,神實主之,靜則通陰,鬼實司之。無所見聞者鬼神,而鬼神即行於可見可聞之地;無可視聽者鬼神,而鬼神即寓於能視能聽之中。故一念之善,清氣孚於陽,神與之接,而善通焉;一念之惡,濁氣墜於陰,鬼與之接而惡通焉,則是一念之忿恨,必知而必載者,不必據太上所謂天有司過之神,在人頭上,三台三尸,隨人動靜之說,已可曉然於念慮之無不達也。且小人閒居為不善,君子見之無不知,人且知之,況神明乎?念動且知,況形跡乎。」
六、主敬存誠 敬天禮神
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格,來也;思,語末後助詞,無意義;度 ㄉㄨㄛ,揣度;射ㄧ,討厭、不敬。)
佛規諭錄云:「仙佛本是師之長,修道惟賴佛助肩;竭求仙佛暗加護,敬之豈有無誠虔。」
乙、如何敬天地禮神明
一、從心性上根本處著手
(一)三省四勿 三畏九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活佛師尊云:「三畏不畏,九思不思,天命何來真耶?」
(二)體天順天 誠心禮敬
朱子曰:「人慾盡淨,天理流行。」
仙佛云:「體天,無我;順天,無私;無我無私,自合道矣。」「心不合道,難與天應。」
師尊云:「你們對仙佛最大的禮敬,就是讓自己的明明本性佛能永遠覺照,不再迷昧。」
(三)修身修心 與天合德
玉定金科行賞則例內載:「凡按功行賞,必先察其心,而後按其功。心出至誠,雖費力止一話言、一舉足,費財止分釐、止箇文,准從什倍百倍加折,即行越賞。心出偽貳,雖費力極備艱辛,費財以千計,准照一言一文減,姑從議賞。」(偽貳:虛偽有二心,表裏不一也)
活佛師尊云:「三教傳心別無功,真性常住萬法通;離世住世無污染,妙用方知與佛同;離色離相無人我,念善念惡本來空;悟得本來無一物,徹天徹地處處通。」
活佛師尊云:「人秉天心事可成,成己貴在秉至誠;誠則明矣萬類聚,通達宇宙無不能。」
有云:「天地間唯道貴,天地間人唯得道者貴。」
二、出入佛堂應注意事項
(一)主敬存誠 舉止莊重
(二)重聖輕凡 修辦盡心
(三)謹守佛規 禮節周到
三、日常生活中應有的關懷
(一)愛護生命 一體同觀
「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體皆愛。」
活佛師尊云:「當知十方三界皆與我一體也。」
(二)注重環保 綠化大地
(三)參贊化育 代天宣化
仙佛云:「古今有傳理,尤貴古今有傳人。」
德慧菩薩慈悲:「這一片道場的命脈,你們大家小心傳遞薪火!不管別人怎麼說,不管大劫否臨頭,聽清楚!你們該做的就做!人有不足處,天會補救,只要你們誠心夠!」
回到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