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之宗旨
敬天地 禮神明 愛國忠事 敦品崇禮 孝父母 重師尊 信朋友 和鄉鄰
改惡向善 講明五倫八德 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 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
洗心滌慮 借假修真 恢復本性之自然 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挽世界為清平 化人心為良善 冀世界為大同


真道法無邊無盡萬物本自俱何求方外音
從前錯用聖途徑於今方曉無無明即是如
此靈活奧秘未發謂中發而中節處處和體
悟兼用是謂天人合一古有明訓玄機自然
恪遵守一惟求自生茂盛采思喜大地蘊育
慎謹寂寥盡覆雨滋潤仰仗般若達天聽今
朝且究宗旨意養靈苗莫使歪曲聽配哲理
夕陽現於日落際插秧擇於暖春天舉凡仁
愛之輩離塵囂覓其機茂祥無萎勳勳然焉
患得失不能悅全憑心性聚德乎功垂黎庶
斯博愛親親仁民能愛物持己以敬及忠恕
心猶需正念始寬廣含和仗義解困苦曠達
世俗務不羈我心不悖我志處亂世爭紛時
君莫喪志理想國大禮為圭臬配天德行問
子否明人自受生來儀之掩飾錮以服久日
圖所惡神避鬼賦循兩途善日所失官官護
與又焉為民為國命苟存而執虛假百姓崇
聖清者隱話之牽引附舉唱四端妄求貪訪
賢徑不明室暗罪引列難合信愿之輒將理
明卻不行實乃假明睹光彩當思藏中見賢
齊須養其志雖悟者匪鮮而執迷探玄之輩
遵弗尊眾生芸芸化自炁胞雖先天後天別
實則後天亦何莫非出乎先天也是以承天
養育復何分哉忠恕博愛成物成己愉萬物
慧於省人而靈者得乎道之全體鮮戶戶不
見人而神者得乎道英王意者眾故家家有
道效卓判出世樂流下感戚民哀欲盛人倫
道德均所靜安慮享得日積承因是之功力
高厚訟訴終成怨洪濤而滾滾古樸平亂世
界安淳風移之度萬年皆同趕惡絕太運無
阻暢遊天地道乃強其名大人得治世勿謂
無言語比比堪稱道萬靈之主宰當舉慧劍
礙難剷除蓋水無源不流木無根不茂莫不
同然譬諸萬事故聖人提綱挈領揣本窮源
流源既曉焉能醉生夢死吾輩當辟劣性永
不復萌使能道在日用民皆除戾與善先覺
合後覺盡其教導範圍一視平等平權平起
污濁滌而性自明性温柔德自清挽回風俗
四闡化月倍色亮因撥雲良知良能未至惡
時以中和正氣明道順其自然克底於誠克
摯於經謀道即謀食德千穎因修身先立長
志莫常立志則有志一同古仁倡洗心革面
在今時救世之心由己立共唱慈音遍祥和
千仞舉目瞻懷古緬今嘆生民塗炭一字貪
里巷之所談汲汲名利盼仁道義路何足堪
事則循私利如磨刀之石日損其內莫知然
為位高身危財多其命殆機者禍患國威減
順天同鳴作之感佩他人片言必謹一誠虔
處磬笙增色諧上然當懷公正對眾和合含
不阿琴弦正凜凜照大千重熙累洽賢哲全
厭祈以合天朗朗心顯現群賢禮聖敬標竿
困境橫以阻濟弱扶傾正行修名立才德展
厄令迷虐覺虛沖就下以王主攸處任風餐
橫增吾之智願力爭上游有為尊明卸俗染
阻礙惟心動立身行道看霽月一輪器宇觀
維萬世之安解一時之謎從諫則聖訓勉旃
執贄明世授珠璣暗藏玄日月合明乎坦坦
枉矯直尋平和松筠志節貫中恢宏溢侃侃
顧兔映玄真力品顥穹之玉壺清見洋洋般
撫動以靜此致勠渾然元氣不雕琢喲天然
心量蘊涵值年小德民請慎躬溯宗歸本源
志士法聖哲道大理微處理一中道無私偏
漸漬滋柔荑幼苗不足觀長成綿絮築屋環
大鵬展鴻志須以孜孜起聲迴綿延不遲緩
輅馬道馳騁飂戾日琴韻飀飀微風晴空天
推陳之執著活潑玲瓏心心境華昇處事圓
輪囷坎坷路屈曲兢兢戰轉禍為福智慧添
始末素其位行止致靜定玉不琢之舉家難
朱光耀為先則乎理義端美善至臻枉欲栓
相於敦親睦之良友幸矣格其非心不枉然
契機覺之醒瀉知母潤滋去火補水德備涵
扶義濟仁興效淵者永枯木逢春崇禮智兼
綱紀其四方昭昭日月明鄙倍理乎遭天譴
領納忠諫言省觀自思量修持之則謹尊嚴
早晨曙光曦似如靈台燭藏之尋其景中玄
振古賢才者隱兮蘊櫝而德服眾公正不偏
肅穆非表相匹夫逞英勇烈士報國照肝膽
起於累世者行遠必自邇宜爾室家翕且眈
群龍豈無首家室必有主行無宗旨成就難
望塵莫及嘆薰心染極故一脈宗風四海傳
同胞本一

心心相輝映靈犀一點即道貫體用任斡旋
舉止惟爾明命在掌中選勿隨形相晨昏顛
勠力同心致極達效長流水涓涓不息樂觀
力學儒釋之真其典謨謂令悔己前愆圓滿
八極寅紘外人外斯有人遠古記事今攸闗
紘覆如父地載似母親之懷之信矣骨肉連
一薰行日常一蕕十年顧明善惡判驕怠刪
宇內斯日化化外享清風樂天知命千古傳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資料來源:德慧道場 道育班
壹、「立」「達」釋義
一、立:甲文「 ∩」、金文「 ∩」、兩者略同,「象人正立地上之形」,小篆 ,從大立一之上,大象人,一指地「兩足站地而身體不移動為立」,其本義作「住」解。亦即「直身站住」之意。
二、達:從辵羍聲,本義作「行不相遇」解,即「各行其道,互不相阻」亦即「大通」之意,故從辵。又以羍音ㄊㄚˋ,廣雅訓「美」,魏志有「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讓路」是有「行不相遇」即「達」意,亦為民知禮讓之美事,故達從羍聲,惟隸書變作「達」,為今所行。
貳、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一、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二、論語顏淵:「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三、己不立難立人,亦難服人;己不達難達人,亦易誤人。
禮記緇衣:「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詩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國家以寧,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誰能秉國成,不自為正,卒勞百姓。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資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君雅,尚書作君牙,乃同周穆王的司徒。資,當為「至」字,今本尚書作「咨」,助語詞。祁,是也)
四、有德足以服人、攝受人-如此方可謂「立人」;有慧足以導人、成全人-如此方可謂「達人」。
易經繫辭上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參、如何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一、修己立德,心靜慧明。
1、禮記樂記:「夫敬以和,何事不行?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君好之,則臣為之。上行之,則民從之。詩云:『誘民孔易』此之謂也。」(孔:甚也)
2、易經坤卦文言:「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四支即四肢)
二、自我要求,自我觀照。
1、論語顏淵:「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2、論語子路:「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1、論語顏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古聖云:「大忠者,一念不欺;大愛者,一體皆愛。」
四、慈悲喜捨,無二無別。
1、易經繫辭上傳:「(易)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旁行:旁通曲達;不流:不流於弊端)
2、易經繫辭上傳:「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五、以身示道,感化攝受。
1、詩經曹風鳲鳩:「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忒ㄊㄜˋ:差錯)
2、禮記禮運:「故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六、正行參天,默化大千。
1、孟子盡心:「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
2、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雜然:集聚貌;賦:布也;流形:萬物自然之化而流動變化,成為森羅萬象之各種形態)
肆、「立人」「達人」應有的認知
一、不為名利而為,不為逆境動搖,堅心定志,為所當為。
易經乾卦文言:「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无同無)
二、立人、達人,造福世人,皆本分所當為,而無絲毫自以為是。
易經乾卦文言:「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伐:自誇)
三、要有民胞物與,天地萬物與我一體的情懷。
張載:「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渾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藐:小也;與:同類)
四、要胸襟廣大,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五、立人、達人的功夫做到極致,即是真正的盛德大業。
易經繫辭上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六、人能無思無慮,無為而為,則至神能化而無所不為也。
易經繫辭上傳:「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回到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