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之宗旨
敬天地 禮神明 愛國忠事 敦品崇禮 孝父母 重師尊 信朋友 和鄉鄰
改惡向善 講明五倫八德 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 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
洗心滌慮 借假修真 恢復本性之自然 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挽世界為清平 化人心為良善 冀世界為大同

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通於天
地者德也其行萬物者道也噫古之人不知
事功為何此物而知乎神靈不比於阿黨爾
析爨逾恆準德華之薪明其明屑古意以察
秋實之生意立菁莪以傳道以授業與解惑
毫纖含道足以扭乾坤兮故君子慎心於隱
微也修業尊德性做事行己履中不偏倚親
善友仁擒之罔極取之不二法性大見真機
莫莫維繫寰宇哲人所以事天地鬼神矣信
棄言之敗行故賢賢易色篤忠信居敬行簡
復旦省尚志致其身求仁而得仁為人思患
豫防之精妙而作德焉賁於外忠誠盛於其
功緒求本心修身使性於履仁施於人者在
立信然後根其內美刑仁講讓示人以常不
諧謔若為學崇訓傳恕思以厚人日就月將
緝熙以光明庸言之謹庸德之行據位力行
而俟天命哉處正居中在剛柔之間須臾以
躬耕人之性天也與道之本質相間出直如
砥矢合神明於其得當之處化行無滯大德
敦化傳古今故智者以華觀為末致志於道
勵善奉行不桎於俗不謀於眾退然而處之
風德以廣之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身任易
俗移風倡儒素留意於仁義遊文於六藝從
易簡修省擎天為砥柱善惡慎去其就也洗
俗耳品懿之實也而行必不吝隨方而處圓
澆訛剷平故君子善思諾然悔尤不累身矣
薄民向善仁里存敬之勉以之推而行之暢
本面惠澤及千門不隨利逐蠶道根而奮志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適士是古以功德言
而立之生死窮達不易志然物而無勝是以
道德休休精神不死其生命之光人天共睹
生色者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矣乃
信 朋 友
資料來源:德慧道場 道育班
壹、「信」的涵義
一、人言為信,「信」從人從言,蓋「言為心聲」,凡人說話要落實才能見得人,故信之本義作「誠」解(說文),故即篤實不自欺亦不欺人之意。
二、許慎說文解字:「信,誠也,從也,不疑也。」從,信從也。
三、李軌:「信如符契,可以致誠。」
四、墨子:「信,言合於(心)意。」表裏如一也。
故知「信,誠也,誠信而不差爽(失)也。即凡事能依言而行,依期而至且無差忒(誤也)者,皆謂之信。」
貳、「信德」的重要
一、信統四端兼萬善,成就一切諸善行。
1、玉定金科:「金木水火,非土不載;仁義禮智,非信不成。故四時分配,土主其中,四端同具,信宰於內。信也,人顧可以無他也哉!苟一無信,則萬事敗。諸惡人,尚何以求所謂孝,所謂忠,所謂禮義廉恥乎?」四端:仁、義、禮、智。
2、禮記:「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
程子曰:「君子修己以敬,篤恭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此體信達順之道。」
朱子曰:「信是實理,順是和氣。體信是致中,達順是致和,實體此道于身,則自然發而中節,推之天下,無所不通也。」
3、古德云:「信者,行之先也,信立而後事行,信何以立?立於不欺,不欺則生信矣。」
4、古德云:「誠則無偽,無偽則明,信則無易,無易則成。」「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無易:心意堅定不改變,易,改也。
5、論語:「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遜)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二、忠信為寶,可以進德;人無誠信,難以立身。
1、易經:「忠信所以進德也。」
2、禮記:「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3、晉文公:「信為國之寶。」
4、左傳:「信不由中,質無益也。」「失信不立。」
5、論語:「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三、人言為信,不可輕諾,出口宜慎,言行相顧。
1、詩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玷,缺失也。
2、公羊傳:「不食其言。」
3、禮記:「子曰: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4、禮記:「子曰: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
5、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慥:篤實貌。
6、禮記:「子曰:口惠而實不至,怨菑(災)及其身。」惠,順也,人有所請託,滿口答應,有順無逆。
參、朋友之道-五倫之一
一、交友之道,宜多謹慎,當能善擇。
1、禮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2、荀子:「君子居必擇鄉,遊必擇士。」
3、文中子:「君子先擇而後交,故寡尤;小人先交而後擇,故多怨。」
4、論語:「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論語:「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
6、左傳:「人心之不同,如其面也。」
7、史記:「不知其人,則不為友。」
8、史記:「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9、曾國潘:「擇友第一要事,須擇志氣遠大者。」
二、君子之交,切磋道義,以友輔仁。
1、論語:「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論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古德云:「朋友有過,忠告而善道之。」道,導也。
4、楊子:「上交不諂,下交不驕。」
5、說文:「友,愛也,同志為友。」
6、陶覺:「交友之道,宜互相規勸,不可互相獎飾包荒。」
三、古有名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易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2、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之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3、史記:「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
4、歐陽修:「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5、傅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朋友之交,誠信為貴,互諒為上。
1、方望溪先生全集:「感人以誠不以偽。」
2、史記:「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禮記:「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3、諸葛亮:「勢利之交,難以經久。」
文中子:「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
4、說苑:「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馮珪席:「交不貴多,得一人可勝百人;交不論久,得一日,可喻千古。」
5、戰國策;「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言。」
6、孔子家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
7、王守仁:「朋友相處,常見得自己不是,方能默化得別人之不是。」
8、恕人有六:「或彼識見有不到處,或彼聽聞有未真處,或彼力量有不及處,或彼精神有所忽處,或彼心事有所苦處,或彼微意有所在處;先此六恕而命之不從,教之不改,然後可罪也已。是以君子教人而後責人,體人而後恕人。」
9、胡林翼:「大丈夫當容人,毋為人所容。」
肆、信朋友-朋友之間,信德為重
一、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二、論語:「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言而不信,何以言?
三、中庸:「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
四、論語:「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伍、朋友之交,可分數類
一、無品無德,無信可言。
二、有品有德,道義之交。
三、託孤寄命,生死不渝。
四、以道相契,至誠無息。
陸、信德的成就
一、信人,得人;信天,知天。
二、孟子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回到上頁